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201105_再遊泰國(1)

自從和泰國的專業鳥導Amorn及Pinit熟識以來,到泰國賞鳥變成 "走灶腳" 一樣稀鬆平常,雖然泰國北、中、南部的重要賞鳥點都幾乎走遍,還是提起行囊,再度前往。

 

這一趟最主要的目標鳥,是尋覓多年的紫寬嘴鶇(Purple Cochoa)及綠寬嘴鶇(Green Cochoa),最終前者只聞其聲,而後者幸運的找到正值繁殖期的一家子。

 

再遊泰國重點在泰國北部,到了幾個地方:1_Doi Inthanon, 2_Doi Chiang Dao ,3_Doi Ang Khong ,4_Doi Lang(Doi Pha Hom Pok N.P.)及著名的金三角。(這張看不清楚的地圖上四個綠圈圈即賞鳥的地方),泰國北部多山,但都是小山,地名都有Doi是泰文 "山" 的意思。

 

5/10前往泰北沒有在曼谷停留,直接轉機到北部大城清邁(幾個月前在規劃遊泰北時,還有台北直飛班機,沒料現在停飛了),這是大雨中降落清邁機場時地面的景象,當時雨勢太大,視線不良,飛機接近地面時才發現沒對準跑道,重新起飛再繞了一大圈,地面景物更能一目瞭然。

 

這次在Doi Inthanon國家公園下榻的是泰北山區泰皇計畫的園區,環境規劃中規中距,這是旅館的接待處,門口花團錦簇。

 

客房由山坡後方進入,前面看似兩層樓的挑高陽台,可俯視山谷裡的庭園和農地,視野極佳。

 

由後山看客房,小木屋錯落有緻的建在精細整理過的山坡上,一般遊客不多,整個環境寧靜舒爽。

 

安頓好住房,即刻到附近這不起眼的路旁小濕地邊守候,據稱近黃昏時刻住在前方高草地中的黑尾秧雞(Black-tailed Crake)會外出覓食,等了好一陣子,下起大雨只好打道回府。溼地前方豎立著一個泰文木牌,說明這是受保護的秧雞棲地。

 

5/11第二天一早即趕到公園的第二 Check point,Pinit說他兩個星期前上山四天,天天都見到綠寬嘴鶇,聽得人口水直流;到了現場國家公園的人員也證實兩種寬嘴鶇都在附近出現,於是公路邊、步道裡到處搜尋,卻只聽到紫寬嘴鶇的鳴唱聲,耗了兩個小時普通鳥種見一大堆,目標則堅持不現身;另三位同伴耐不住,由Amorn帶上山頂找其他鳥,Pinit則陪我們繼續找。

 

尋找寬嘴鶇(Cochoa)的過程中,其實不斷有些漂亮的鳥在周邊出現,肩上揹著相機,也就隨手作作紀錄。這是奇鶥家族裡的出色成員栗背奇鶥(Rufous-backed Sibia),唱腔不若台灣的白耳奇鶥宏亮,卻也頗有特色。

 

這隻大仙鶲(Large Niltava)靜靜的在幽暗的樹林裡,不同於大多數仙鶲雄鳥有鮮亮的棕色腹部,而全身深藍。

 

綠翅短腳鵯(Mountain Bulbul)和其他鵯科鳥種一樣,是愛現又聒噪的普遍種類,深怕沒人注意牠,老站在頭頂電線上叫個不停。

 

這隻俏皮可愛的黃頰山雀(Yellow-cheeked Tit),外形、習性和台灣的黃山雀神似,只是數量大許多,正值繁殖期,成對活躍的找尋巢材。

 

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在大路旁最不起眼的低枝上發現綠寬嘴鶇正在孵雛,雄鳥偶帶食物回巢餵食。找了好多年的牠竟乖乖蹲在眼前,此刻心情,飆鳥一族應能深深體會。

 

這天晚晚的午餐後,再回Check Point另一方向往瀑布的步道找鳥,但下午天熱,走得有點沉悶,所幸林子裡閃動著一藍色的身影,仔細瞧瞧原來是上次在西藏時,因偷懶和陸維兩人沒跟PT爬上個陡坡而錯過的藍喉仙鶲(Blue-throated Flycatcher)。

 

既然步道上沒好鳥期待,心中一直惦著Check Point旁只聞其聲不見蹤影的稀有紫寬嘴鶇,再折回碰碰運氣,畢竟是隱密稀有的種類,還是沒消息;意外的見到一隻白喉姬鶲(White-gorgeted Flycatcher),聊慰一下苦等的辛勞。

 

黃昏再到老地方等這隻黑嘛嘛的秧雞(Black-tailed Crake),常有鳥友以塑膠袋裝的餌料洒在草地上餵食,久而久之秧雞只要聽到塑膠袋的唏嗦聲,幾分鐘後即會到草地上找吃的;因此不老實的鳥人買包零食自己吃了,拿著空袋子在濕地邊弄些聲響,牠也會現身,真是鳥人的奇招,牠上當久了,不知會不會學乖。

 

5/12一早再度上山,先岔入附近的另一林道,天陰陰的還刮著風,鳥況很不錯,又見到兩次綠寬嘴鶇,這一小群黑喉鴉雀(Black-throated Parrotbill)迴異於平常對鴉雀一閃即逝的習性,早餐會報似的在竹叢上跳躍、點頭、鳴唱,大家都看飽了牠們的會卻還沒開完呢。

 

林道中這褐喉旋木雀(Brown-throated Treecreeper)也大方的在小樹上攀爬覓食。

 

拜訪Doi Inthanon的人必到的泰國第一高峰(海拔2590公尺),設有遊客中心及紀念品店等,周邊活躍著不少中海拔的鳥種,旁邊有一片長滿苔蘚及菘蘿的潮濕闊葉林,是泰國人體驗溫帶氣候的唯一去處。

 

遊客中心後方廁所邊的森林裡,靜靜的蹲坐一隻灰林鴿(Ashy Wood Pigeon),和台灣中海拔闊葉林中的同一種,長相叫聲都一模一樣。

 

泰國北部的各山頭上都有為數不少的親善鳥種_栗頭噪鶥(Rufous-capped Laughingthrush),大方的程度和合歡山上的台灣噪鶥不相上下,手拿著麵包,姿勢蹲低一點牠會過來取食。

 

奇鶥家族共有八個成員,分布自喜馬拉雅至東南亞一帶,這種黑背奇鶥(Black-backed Sibia)也有特殊明亮的歌喉,也會優雅的到低枝覓食。

 

五月中到泰北遇雨季的前端,雖賞鳥略受影響,但許多鳥種都進入繁殖期,守對地方就有很好的觀察機會,這動作敏捷的小不點灰喉柳鶯(Ashy-throated Warbler)正在育雛,同一路線進出頻繁而能夠看個仔細。

 

潮濕的闊葉林中也有不少吸引人的畫眉科種類,斑喉希鶥(Chestnut-tailed Minla)也不太怕人;希鶥屬有三種都是容易的種類,但沒分布到台灣來。

 

白眉短翅鶇(White-browed Shortwing)是小翼鶇的近親,也有兩道興奮時會張開的大白眉,但小翼鶇永遠躲在密叢中,是許多鳥人心中的痛,而泰北的近親也住在陰暗的森林底層,卻不躲躲藏藏。

 

白眉短翅鶇(White-browed Shortwing)的母鳥長相和公鳥差很大,同樣也愛出來拋頭露面。

 

小鷦鶥(Pygmy Wren Babbler)台灣也有很相像的近親_台灣鷦鶥,也是超級害羞難得一見的種類,因尾羽短小全身茶褐色而有 "小滷蛋" 的渾名,泰國版的可就大方多了。

 

小鷦鶥(Pygmy Wren Babbler)不但公開現身,且大唱單調的高音,在舞台上目中無人的陶醉在自己的歌聲裡,拿著傻瓜相機也可以和牠玩得不一樂乎。

 

黃腹扇尾鶲(Yellow-bellied Fantail)也在巢邊辛勤的哺育幼雛。本科是分布自喜馬拉雅至南太平洋小島的大家族,有四十餘個成員,因常將尾羽張成扇形而得名。

 

Doi Inthanon國家公園裡最方便的一家餐廳,位在國家公園總部的旁邊,從09年來此便經常進出以解決三餐,本建築內側有四家業者,各擁有兩排長長座位,Amorn習慣在進門的第二家訂餐食。

 

餐廳旁有個廣大的綠地,前頭豎立著國家公園標誌的大石牌,後方草地經常有年輕人在踢足球,泰國也是亞洲的足球大國,足球風氣鼎盛,各處空地都可見大大小小孩子玩成一堆。

 

Doi Inthanon的鳥種找得差不多了,這一天午後到旅館後方的瀑布區休閒散步,也找找蝴蝶和蜻蜓,整個園區整理得花木芙疏,背景後方的瀑布在樹林內形成數條清澈的激流,林下一干野草悉數除盡,只留下綠意盎然的各式蕨類,加上水流激起的陰離子,大中午的走在其間也清爽舒適,讓人捨不得離開。

 

Amorn及Pinit兩個人站在出口處,等著幾個流連忘返的賞鳥人,在沒有鳥的地方盤桓不去。

待續....

相關閱讀:
201105_再遊泰國(2)
201105_再遊泰國(3)
201005_第四次泰國行(1)
201005_第四次泰國行(2)
201005_第四次泰國行(3)
201005_第四次泰國行(4)
201005_第四次泰國行(5)
200903_泰國賞鳥行(1)
200903_泰國賞鳥行(2)
200903_泰國賞鳥行(3)
200903_泰國賞鳥行(4)
200903_泰國賞鳥行(5)
200903_泰國賞鳥行(6)
200903_泰國賞鳥行(7)
200903_泰國賞鳥行(8)
200903_泰國賞鳥行(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