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庭的賞鳥進入第二階段,南下巴塔哥尼亞高原。雖然整個大環境都算是安地斯山系列,但氣候、地形、地質則天差地別。環境的改變,鳥人們自然期待有更多不同的鳥種。但緯度高、海拔高跟隨著氣溫低、風暴強,找鳥相對困難。且低溫地區鳥種多樣性本就偏少。賞鳥的目標轉換成找到幾個特殊難得的種類。回頭看看收穫還是可以交代的。
這一帶低溫寒冷的山區有不少場面壯麗的冰川、冰山。吸引了大部分目光。許多行程自動切換成觀光賞景。加上老人骨折兩手打上石膏。相機、望遠鏡停用,大大的降低賞鳥的效率和興緻。單筒使用上有夥伴們禮讓的優先權,到底還是被動許多。但轉個方向思考,這種條件下還能跟團看美景加奇特的新鳥種,真不知是哪輩子修來的福報了。
這三天由El Calafate驅車到兩百多公里外的El Chalten,有個冰川國家公園。住一個晚上找幾個當地的鳥種,再兼程趕為El Calafate。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車上晃蕩、昏睡。
2/5(一)上午接到新加入的成員林登宏兄 ,先在Calafate附近看些往後會一再見到的種類。再轉往215公里外的El Chalten。左圖:沿路有許多冰川融冰形成的大小湖泊,水色湛藍澄靜。右圖:巴塔哥尼亞的典型環境,夏天裡也是低矮的灰黃草叢,及不時吹來的陣陣讓人站不住的強風。地面上有些小鳥活動,強風中觀賞卻大不易。
右圖:下方的小紅圈是我們所在的位置,已非常接近前往南極的火地島。左圖是休息放水的中途站。戶外是飛砂走石的強風,裏頭販賣熱飲及小點心及小禮品。不消費光使用廁所需收費。店外有個很特別的門牌。用公里數告訴遊人現在的位置。
El Chalten位在Los Glaciares Nation Park的最北端。今天運氣好可以見到完整的Mount Fitz Roy突出雲表(左上)。這座3405公尺的高山終年覆蓋著冰雪。這裡冬天來不了,夏天也得看老天的臉色始能露她的出全貌。
國家公園的另一角落也可以Mount Fitz Roy為背景拍個紀念照(左圖)。室內有個大型的冰川國家公園的模型,讓遊人了解雪山、冰川及湖泊的相關地形和位置。停車場附近有賞水鳥的大池子。
水草溼地裡的灰頭草雁(Ashy-headed Goose)。高寒濕地的雁鴨。雌雄同型,雄鳥體型大些。繁殖於南安地斯山及巴塔哥尼亞,非繁殖期在布宜諾斯一帶度冬。寒冷地區的幾種雁,嘴和脖子都明顯粗短,應與減少體溫散失相關。
黃嘴針尾鴨(Yellow-billed Pintail)在水草中遊蕩覓食。本種廣布南美洲,各種水域均普遍易見。嘴型、頭型與體態和台灣的尖尾鴨相近。
這附近水量很豐沛,溪裡水流湍急,森林山壁上也高掛著瀑布。是個很舒服的賞鳥環境。
黃昏在陰暗的森林底層找到這隻黑喉隱竄鳥(Black-throated Huet-huet)。這種大型(24公分)的竄鳥真讓人跌破眼鏡。一則是圓胖的大塊頭,再則是超級大方親民。圍了一圈人又是相機又是手機的猛照,牠就在手幾乎可以抓到近距離活動,甚至跳上世淦的身上。暗黑的身形在暗黑的樹下,拍照不易。但此等體驗人人均大呼過癮,這輩子應該忘不了了。
在夥伴的相簿裡找到這張圖片,懷疑是2/5在El Chalten落腳的旅館,不知何故?老了?累了?完全記不起來是何場景。
2/6(二) 上午仍在El Chalten的森林中找鳥。巴塔哥尼亞南段的森林和火地島的一樣是由特殊的南方山毛櫸(Nothofagus)純林組成。樹林高大單一,底層植被稀疏,少有著生植物。一眼望去通透明亮。在步道裡走走,沒有鳥也很享受。
灌叢頂上的南美嶺雀鵐(Patagonian Sierra-Finch)雄鳥。灰頭黃身長得很帥氣。雌雄異型。同屬的3種長相非常相似,連叫聲都易混淆。住這種森林的應該只有牠。3種都是新鳥也幸運的3種都看到。
南方山毛櫸森林的不同角落。左上又是個山溝裡沖下來的白花花瀑布。右上是森林裡的環保廁所,外型別緻,走在近旁也無異味。樹林中邊走邊聊,沒有找鳥的急躁,相當輕快愜意 。右下是林緣接著草地。在這種植被交界處,活動的鳥種比較多樣。
大鵙霸鶲(Great Shrike-Tyrant)鵙霸鶲屬都是褐色系的大型霸鶲。長嘴尖有個小彎鉤,喉部有明顯條紋。本種的棲息環境與其他兩種重疊。但體型最大有30公分,是同屬中的大塊頭。
森林中的枯樹樁上停隻南方鸚哥(Austral Parakeet)。在這種森林裡活動的鸚哥只有這一種。32公分大,拖個紅色長尾。常在低空中像雨燕般快速直線的飛行。難得停空樹樁理毛,類單也清楚拍到。
接近中午到旅館拿了行李,向El Calafate方向往回走,又要拉車200多公里,不停的話約需3小時。上圖是沿途的隨拍。右上:停下來午餐的商家。這一天步調特別閒散,這一餐從點餐吃飽又閒閒的鬼混,足足耗了兩個小時。快17:00才到目的地賞鳥,還好高緯度的夏天天色黑得很慢。
回到El Calafate城郊的一個大型湖泊Punta Bandera。主要目標是找群稀有又獨特的麥哲倫鴴 。沿湖邊走到一個沙洲半島的末端,目標沒消息。但收穫了這隻也是怪胎,體色鮮麗的棕胸鴴(Rufous-chested Dotterel)。胸腹的棕、黑、白三色,加上寬白眉,真是盛裝出場。牠只繁殖在南巴塔哥尼亞,冬季到低地水域及海岸附近度冬。
這個大型淡水湖有數量眾多的水鳥,白簇鸊鷈(White-tufted Grebe)的亞成鳥飄遊在湖面,時而沒入水中。成鳥頭、頸、背黑色。臉上有個三角形的後梳髮髻。上圖個體只見具體而微的雛型。
黑頸天鵝(Black-necked Swan)在這一帶算常見,體型大(體長超過一米)在空曠水域容易找到。雌雄同型。而雄鳥更大且前額的肉瘤也略有不同。2/4從醫院出來歸隊,在餐廳前的湖中,就著單筒也曾記錄到。
扁嘴天鵝(Coscoroba Swan)也是種身長近一米的大白天鵝。有個像上了蠟的鮮明紅嘴,腳比其他天鵝長,嘴型也像鴨子。 好像家養的大白鴨。廣泛分布南美的南半邊,包括火地島及福克蘭群島。
過五點來到El Calafate城郊這個叫Punta Bandera的大型湖泊。沿鬆軟的沙灘走了好長的路。不少當地人攜家帶眷在湖邊戲水或日光浴。遇到我們這群怪客一身裹得密密,且行色匆匆,都好奇地揮手打打招呼。左下圖這種結黑果的灌木就叫Calafate。這著名的觀光城鎮就以它為名。屬茶藨子科的植物。果實可食用。台灣高山也有同屬帶刺的灌木。果實比Calafate漂亮又好吃。
天將暗下來,水邊吹起刺骨的寒風,大家急者趕回車上。這隻南美硬尾鴨(Lake Duck)仍悠游在湖岸不遠處。它與分布稍北的Andean Duck外型酷似,都有個藍色的嘴喙和黑色的頭頸。只是頸部黑和棕紅交界處有些不同。這隻或也是天冷的關係,尾羽沉在水裡,正常應該尾羽翹得和腦袋一樣高。
2/7(二)今天的目的地是離Calafate約80公里的Perito Moreno Glacier是冰川國家公園的一部分。到冰川基本上是個觀光行程。路途上有機會還是會找些不一樣的鳥種。這一天風勢特別強勁,站到野外帽子和衣服都得隨時抓緊。尤其上石膏的胖手塞不進袖子,衣服沒抓好就飛掉。
幾個淺淺的小濕地長滿像藺草的植物,這裡住著鉛色秧雞(Plumbeous Rail)。正好位在順光又背風的角落,拍到牠匆匆走出高草叢隨即又鑽了回去。
長簇鵂鶹(Austral Pygmy-Owl)大白天停在陽光耀眼橫幹上。鵂鶹是不到20公分的最小型貓頭鷹。不同於大多數貓頭鷹是夜行性的。鵂鶹在白天比晚上更活躍。且一般都有不同的色型而頭後也有一對眼狀的斑紋。本種分布在巴塔哥尼亞的森林和高原地區。
早上花許多時間在南方山毛櫸森林裡上上下下追了好遠一段路,一心想找麥哲倫啄木(Magellanic Woodpecker)。在沒有路徑的樹林裡找得好辛苦。突然聽小楊叫聲[有了],循聲望去果然沿著枯樹向上爬。牠是美洲最大的紅頭黑啄木。每兩年才繁殖一次,數量逐漸減少。2017年在火地島曾認真找過,但沒接果。
找到麥哲倫啄木(Magellanic Woodpecker)全體都鬆了一口氣,步調也輕快不少。再四處逛逛,或有其他收穫。右圖這大樹幹顯然是啄木鳥常造訪的地方。
林緣細枝上的白冠擬霸鶲(White-crested Elaenia)是這一帶的優勢種類,經常見牠穿梭在森林外圍。上圖是繁殖期的成鳥。羽冠翹起露出內層的白色冠毛。
中午在林中空曠的野餐區享用鳥導帶來的午餐。麵包、沙拉、水果數量豐盛。吃飽後卻一肚子冰涼。圖中這美女是Raphael的老婆,這一段行程跟出來觀光。餐桌旁飢餓的鳳頭卡拉鷹虎視眈眈地等人們的殘羹。
在野餐區遊蕩窺伺的鳳頭卡拉鷹(Crested Caracara)。60公分的大型隼科猛禽。過日子的方式卻另闢蹊徑,找軟飯吃,撿拾廚餘剩肉。空有一副利嘴尖爪,淪為丐幫一夥。不過看牠的族群數量及普遍程度,應該比辛苦的暴力獵食成效更好。躺平的日子好過,誰說不宜?
肚子吃飽鳥看夠,轉換成觀光客,雖然望遠鏡、相機大家都背在身上。這個年輕的Perito Moreno冰川,每天可推進2公里,厚度有幾十層樓高,冰川面達5公里,確實壯觀。管理當局也提供遊艇近距離觀賞及冰川上的健行活動。此等活動得另行預約付費。上圖是幾位幸福快樂的鳥遊人。
兩老也在冰川前拍照留影。2017年去南極看了兩個多禮拜的冰雪世界。再看這美好的畫面,也是個[廬山煙雨浙江潮],並沒特別感動。
回程前,到一處湖邊石灘地找幾種鳥,外表不奇眼的暗臉地霸鶲(Dark-faced Ground-Tyrant)直廷廷的站漂流木上,一副趾高氣揚的模樣。身上除了臉及前額稍暗色,其他地方毫無特徵。看過也不會記得。對對List卻也是個新種。
暗腹抖尾地雀(Dark-bellied Cinclodes)也在石礫攤上活動。白眉白額線是抖尾地雀的標準臉譜。牠是水邊地棲性的灶鳥科種類。學名及英名是類似河烏的意思,意謂抖尾的動作及活動於水域邊與河烏類似。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