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3日 星期日

20230501~0517_第五度北婆羅洲(沙巴、砂勞越)飆鳥-Borneo(4)-Poring Hot Spring-Sandakan Rainforest Discovery Center

 神山國家公園之後接下來這一段精彩的旅程是前往位在沙巴州東側山打根的熱帶雨林探索中心(Rainforest Discovery Center),省略長長的名稱,鳥人間常直接稱RDC。也是前往沙巴的人們絕對不會錯過的鳥點,值得較長天數的逗留。因為太熱門了,各路人馬匯集於此。住房的關係只好拆成兩段,先走完下一段再回頭繼續享受這雨林的豐饒資源。









往熱帶雨林探索中心之前,先在神山公園山腳下的保林溫泉(Poring Hot Spring)繞個小半天,這地方算是神山公園的續篇,每次到神山總要來這裡報到。雖然常遊人如織,鳥況一般不會讓人失望。這次還有新鳥入袋。


5/11(四)小楊對這一代鳥況瞭如指掌,下到保林溫泉,車先到外圍的一處稀疏的竹林。有幾種鶲在空地邊的竹林出現。追了一陣子 ,多少有點成績。



綠背林鶲(Fulvous-Chested Jungle-flycatcher)林鶲是一群以東南亞諸島為分布中心的灰褐色林下小鳥,活動於林下陰暗處。以小型飛蟲為主食。婆羅洲有4種,也算分布中心之一。這隻綠背林鶲本身沒啥特色,又在逆光處,做個紀錄罷了。到底也是個點狀分布的稀少種類。



為了上圖的林鶲,大夥在附近來回兜了許久。都看清拍到了,卻都不滿意。



繞過溫泉旅遊區,走進後方的森林步道一連遇上不少好鳥。栗領翡翠(Rufous-collared Kingfisher)就橫在步道上方的側枝上。見大家專注的拍照。通過的遊人只好等在一旁,也一起欣賞這可愛的大嘴巴小鳥。這類住森林裡的翡翠沒機會吃魚,都以林中的昆蟲和小型的脊椎動物如青蛙、蜥蜴等為食。



鑲紅綠啄木(Banded Woodpecker)是遍佈整個婆羅洲原始林的常見啄木,從海邊的紅樹林到高山的森林都有牠的蹤跡。路旁這枯死的樹幹是牠優良的覓食場所。身長20餘公分的中型啄木。雖叫牠綠啄木從側面看卻是一身的紅,後腦還長一撮黃色的短辮子。




聽到叫聲,小楊說是綠背三趾啄木(Olive-backed Woodpecker)老人心情馬上繃得很緊。在牠的老家馬來半島和婆羅洲找了多少回就是沒能親眼目睹。這次可逮個正著。還親見一對親熱的跳著螺旋的雙人舞。所有尋尋覓覓的失落感全補回來了。這是此行的的10種新鳥,超過第一次去的不丹的9種,這全歸功於鳥導小楊的功力。本種到處都有卻數量不多。和許多啄木鳥一樣,喜好以螞蟻為食。



帶斑闊嘴鳥(Banded Broadbill)在婆羅洲是常見的森林鳥種。牠和小一號的黑黃闊嘴鳥,外型長相相近。連棲息環境和活動習性都幾乎重疊。甚至叫聲都有點雷同。



大盤尾(Greater Racket-tailed Drongo)喜好活動在樹林裡的空曠處。拖著和身體等長的兩根帶拍的長尾,顯得特立獨行。在空中飛捕昆蟲的技術高超。常混在覓食群中,特別愛跟在樹鼩後方或下邊撿拾被驚嚇掉落的蟲子 。



保林溫泉到山打根需跑一段長長的車程。入夜才進城區吃晚飯。當地的飯館擺設和菜式大同小異,照樣點個大椰子消暑。住的度假村和市區有一段距離。好幾個晚上都在附近不同的館子用過晚餐才返旅館。



5/12(五)一早走進RDC的收票口,票亭裡還空無一人。入口人可以走進去。小楊到後方小屋裡敲醒熟睡中管理員,回頭出園時才補交費用。



在園內的高架鐵網步道上,迎面接客的白腹黑啄木(White-bellied Woodpecker)先大聲嚷叫,隨即現身樹幹上。不是很近憑牠40幾公分的大塊頭也夠震撼了。尤其使勁敲空心樹幹的聲響傳片整個森林。



幾乎大半天都逗留在這種舒服的高架步道上。一般離地約兩三層樓高。不少種類可以平視角欣賞。減輕不少抬頭脖子酸的壓力。沒鳥時也是個完美的森林浴場域。



紫頰太陽鳥(Ruby-cheeked Sunbird)10公分的小小鳥在步道旁。小相機都快爆框了。這是高架步道賞鳥的魅力。牠不像一般太陽鳥具有管狀的舌頭,適應吸食花蜜的行為。被認為是較原始的種類。



高架步道的頭上有個寬敞的亭子,清晨賞鳥後司機送來早餐。今天司機靜靜的守在欄杆旁指著下方的棕背三趾翠鳥(Rufous-backed Dwarf-Kingfisher),顧不得早餐所有的相機都快門聲不斷。早餐沒吃完還加碼來隻母鳥跳起另類的求偶舞。今早這一對比餐盒還豐盛可口。本種以森林下層的小型動物為食。上圖正張口吐出食繭。



左後方的亭子就是吃早餐並和棕背三趾翠鳥邂逅的地方,在此徘徊良久,捨不得離開。




在亭子附近來回渡步,不自覺走回三趾翠鳥的地方。沒料竟來隻棕翅王鵙(Rufous-winged Philentoma)。牠分布中南半島至婆羅洲一帶。在當地是常見種類。一般在森林下層捕食飛蟲,行為類似王鶲。



接近中午RDC的天空有不少機會見猛禽盤旋。這兩天都有棕腹隼鵰(Rufous-bellied Eagle)的紀錄。牠是廣泛分布而不普遍的中型猛禽。一些中小型的鳥常常在牠的菜單裡。



熱帶的平地的確很熱,中午有長長的午休。太陽的烈度緩和點再度進RDC。這回由另一鐵門進去。路口盡是成群吵鬧不休且長相相近的鵯。對鳥人是一大考驗。



白喉橄欖冠鵯(Gray-cheeked Bulbul)鵯是種類繁多,體型變化不大的一群普遍存在又不太被關注的種類。經常吵鬧不休,叫聲又少有特色。本種除了英名稱的灰色臉頰外,蓬鬆的白色喉部及短短髮冠也是辨識的特徵。



紅頸咬鵑(Red-naped Trogon)是30餘公分的大型森林鳥種。一身讓人驚嘆的精心打扮卻又行事低調。鮮明的紅、黑、藍配色而常靜靜的長時間蹲坐樹林下層不動聲色。是低海拔的廣佈鳥種,數量並不普遍。紅頸明顯,像一條被風翻起的小圍巾。



栗胸地鵑(Chestnut-breasted Makoha)也是種出色的大型森林鳥類,身長近50公分。眼周及下喙基部深紅色,配個綠色上喙活像卡通隨便逗上的。牠是婆羅洲唯一一種尾端沒有白斑的地鵑。



棘頭鵙(Borean Bristlehead)一科一屬一種的獨特種類。血緣接近非洲的伯勞。不同的賞鳥隊伍見面都會互相打探有沒有找到棘頭鵙。這隻停在無敵遠的高樹上還遮遮掩掩的。老人的老花眼毫無來由突然找到牠。幾年前在丹農谷見過一次,再遇上牠也是超級高興的。



紅眼褐鵯(Red-eyed Bulbul)是種幾乎說不出特徵的褐色超級普鳥。說牠紅眼上圖這隻也不算太紅,或許是隻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



橄欖褐鵯(Olive-winged Bulbul)也是沒特徵,紅眼睛的平地常見種類。翅膀有些橄欖綠,角度不對又不是很明顯。倒是耳後的幾條淡淡橫紋告訴我們牠是誰。



5/13(六)照樣天沒亮出門,先在開闊的停車場停車。濛濛的天空竟然還有沒睡覺的夜鷹在天空盤旋。再找找樹頂上早起的小鳥。不一定有甚麼收穫。只是外出賞鳥的日常。



走進步道都是一再重複的路線,大家沒有特別的期待,低著頭健行般當運動。走在前頭的小楊盯著樹上尋找,又有驚喜的發現了。



昨天黃昏在大的道路上,小楊神奇的找到隻隱藏在層層樹叢裡的馬來鵰鴞(Barred Eagle-Owl),每個人都興奮的找不同的角度努力的拍些去頭截尾的照片。今天大白天的出現在圖的步道旁。鳥導守在一旁。大家又是一輪瘋狂的拍照。牠老兄與人們對望許久,滿意的離開了牠還待在原地



RDC的原始森林裡有許多步道,大多以鳥來命名。這一條步道叫八色鶇步道(Pitta trail),路口的指示排列了附近可能出現的八色鶇圖片和說明。讓大家充滿了期待。



八色鶇步道前前後後來來回不知走了多少回。如上圖都是密林裡的小徑,如有叫聲小楊會撥放聲音,大家木頭人似的安靜守候。最後在RDC只見到一種黑頭八色鶇(Black-crowned Pitta),雖然之前見過,但看到八色鶇都特別的開心。



短尾雅鶥(Short-tailed Babbler)普遍的低海拔森林留鳥。常活動於樹林底層。鶥類隱匿的習性,又一身落葉的顏色。並不容易被發現。那短短的尾巴是重要的特徵。樹葉縫隙灑落的一線陽光,好像在頭上打了燈一樣。



褐喉太陽鳥(Plain-throated Sunbird)是婆羅洲庭院公園等開墾地最常見的太陽鳥之一。較少進入森林內部。和紫頰太陽鳥(Ruby-cheeked Sunbird)、棕喉太陽鳥(Red-throated Sunbird)三者雄鳥都長得很像,母鳥更不用說了。只是喜好的棲地有所不同。



紅尾縫葉鶯(Rufous-tailed Tailorbird)婆羅洲有四種縫葉鶯,都是普遍的留鳥,都有不同的領域歌聲。本種常活動於人為的開闊棲環境或樹林邊緣。從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到菲律賓都是低地的常見種。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