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6日 星期日

20230501~0517_第五度北婆羅洲(沙巴、砂勞越)飆鳥-Borneo(1)-Klias-Bakelalan

 2023癸卯的春天,疫情的陰影逐漸遠去。各路鳥人又往世界各個國家追逐心儀的鳥種。老人亦不落人後,3/27~4/11跑了一趟響往很久的不丹。回來意猶未盡,隨鳥波逐流4/16~20又跟著到東引追過境鳥。當然還不過癮5/1~16又僕僕風塵的飛往婆羅洲。


婆羅洲算算已去過四趟,沒見過的鳥種所剩不多且多是不易見的困難種類。原本沒在預定的行程之內。鳥友約了當地鳥導-小楊的六人團早已額滿。臨時兩人有事退出,兩老就莫名其妙地補上了。給自己的理由是[還能走就趕快走吧!]到底年近八十,眼力、腿腳已逐漸不聽使喚了。 有人說這叫做[黃昏趕路]。!



5/1(一)出發前依例在候機室拍張照,昭告天下,又跟著鳥出去流浪了。馬來西亞航空生意不好,原訂的班機被取消,改了晚上的紅眼班機。弄到5/2凌晨才到沙巴的亞庇機場。



5/2(二)昨晚半夜小楊接機。迷糊中住進Pan Borneo Hotel,在床上躺兩個小時,超不想起床的。還是撐著5:00出門。今天到老地方,已來過第三次的Klias Peat Swamp。這種特殊的生境,有四種別處較少見的鳥種。我們見到三種唯獨沒見過的白喉樹鶥(Gray-breasted Babbler)就是不賞臉。上圖是Klias那條清早走起來很舒服的木棧道。



鉤嘴鵯(Hook-billed Bulbul)是Klias的招牌鳥,雖然長相普普且數量不多,可鳥導厲害,來幾次見幾次。



栗啄木(Rufous Woodpecker)婆羅洲啄木鳥種類甚多。這隻最早來見客。全身栗紅色,在步道邊的樹上使勁地敲擊。



花彩擬啄木(Red-crowned Barbet)找了好一陣子,快離開時才在高樹上現身。太陽已很大,牠似乎也熱得張大嘴巴散熱。



中午還是來到Lawas這家很熟悉的[好味海鮮坊]。小楊知道我們的口味,吃甚麼菜完全無須操心。熱帶的爆熱太陽蒸得人人滿頭大汗,加上幾乎一夜沒睡昏頭腦脹。每人叫來顆大椰子才把暑氣勉強壓下去一些。
飯後換乘三部4X4車,開始顛頗的山路前往Bakelalan,花了5個多小時,黃昏才到達2017年來住過的民宿。上回搭小飛機進來省不少時間。



洋燕(Pacific Swallow)半路停車休息,一下午整條路就拍到這張圖。這種從南太平洋一直到印度洋長得超像的燕子。在澳洲叫Welcome Swallow,在南印度、斯里蘭卡叫Hill Swallow。現在Handbook系統更把Pacific Swallow分出House Swallow及Tahitica Swallow。有些糊塗了。本種不出現於香港、深圳一帶,才引起對其分布區的好奇。




右上圖白色的兩層樓建築就是入住的民宿。老闆是退休教師,2017年去的時候孩子還在讀醫學院。家裡寬敞乾淨又沒其他客人。有種回到家的自在感覺。左圖:三餐都是純粹的家常菜,女主人烘烤麵食的功夫一流,大家天天都很有口福。右下:飯後在客廳對對今天看到的鳥名錄,出國賞鳥全團都滿認真,很有追鳥的Fu。



在巴卡拉藍的這幾天,都沿著一條通往加里曼丹方向的公路賞鳥。有不同的環境和海拔高度。鳥種豐富多樣。栗冠鳳鶥(Chestnut-crested Yuhin)是常見種之一。鳳鶥共11種,但在婆羅洲就只有牠,無須費心分辨。



橙腹啄花(Orange-bellied Flowerpecker)是種8公分大小的小不點。看名字就知以花為主食。全球有54種都長在熱帶亞洲至澳洲。婆羅洲就有12種。大多數身上都有鮮艷的斑塊。見到母鳥就要仔細的看清楚。  



厚嘴綠鳩(Thick-billed Green-Pigeon)當地的常見種類。婆羅洲有8~9種綠色的鳩鴿,大多生活在常綠闊葉林裡。幾種常見的一直見到。沒見過的綠色粉頭果鳩(Jambu Fruit Dove)很認真地找,自始至終就是沒影子。



在台灣杜鵑一般神秘隱匿,只聞其聲。在婆羅洲相對容易見其本尊。巽他杜鵑(Sunda Cuckoo)天天都聽到叫聲,也近距離見牠唱歌。一如其他杜鵑一般,站姿既駝背又落翅,標誌明顯。



黃腰鋸嘴啄花(Yellow-rumped Flowerpecker)是婆羅洲常見的特有種。在巴卡拉藍天天都有紀錄。這隻雄鳥在低矮的灌木上啄食野牡丹的嫩果,很可口的樣子。



褐紋鶲(Brown-streaked Flycatcher)這類體色灰暗、雌雄同型的鶲,常易混淆。第一眼以為是烏鶲(Dark-sided Flycatcher),但顯然季節不對。模樣超像台灣常見的過境鳥寬嘴鶲(Asian Brown Flycatcher),當地也有冬候鳥,也是早已北返了。這一群在當地有些留鳥族群,被拆分成獨立種,叫牠褐紋鶲(上圖)。



黃黑闊嘴鳥(Black-and-Yellow Broadbill)闊嘴鳥恰如其名,長個有點誇張的寬嘴巴。這闊嘴用來吞食婆羅洲多樣各式大型昆蟲。雌雄外型相似。牠們都生長在原始闊葉林裡。婆羅洲是闊嘴鳥的主要分佈區,種類超過全球一半。



棕胸地鵑(Raffles's Malkoha)地鵑是自己營巢繁殖的杜鵑科一員。叫牠地鵑其實鮮少下地活動。全球另外有3種真正地面活動的稀有地鵑屬物種。Malkoha均活動於平地的濃密森林,不上山區。大多雌雄同型,本種是少數例外之一。一般嘴及眼周裸皮都有鮮亮的顏色。



鵯科是廣泛分佈亞洲及非洲熱帶的大科,成員130餘種。婆羅洲就有近30種。不少種類隨時都在身邊喧鬧不停。許多種類長相近似區別不易。而鱗胸鵯(Scaly-breasted Bulbul)是少數一眼即能確認的種類之一。數量不多。此行僅在Bakelalan山區見到。



山蛇鵰(Mountain Serpent-Eagle)是婆羅洲的特有種。僅活動於北部山區。雖然和蛇雕同域分布,但喜好的生境不同。婆羅洲去了第五次終於開張了第一個新種,很振奮人心。



葉鵯科是東南亞和印度熱帶地區的類群。稱葉鵯是所有的十餘種均有和樹葉一樣的綠色背面。大綠葉鵯(Greater Green Leafbird)是高明的歌唱家,也能模仿其他鳥的鳴唱。主食為漿果類,也具有刷狀的舌尖,利於取食花蜜。



鳳頭鷹鵰(Changeable Hawk-Eagle)是廣泛分佈印度至東南亞的大型猛禽。色型多,體色變化大。深色型可以黑到和林鵰混淆。牠能夜間潛入農村偷獵雞隻。也能生活於破碎的小塊森林,是其他鷹鵰無法做到的環境適應。



侏繡眼(Pygmy White-eye)是種很不像綠繡眼的繡眼。完全沒有印象中金黃鮮綠體色和大白眼眶的畫面。因為長得不像綠繡眼,以前的舊名不用White-eye而稱Ibon。本種是僅9公分大的婆羅洲特有種。



烏闊嘴鳥(Dusky Broadbill)除了那張超級寬的嘴巴,體色暗沉很不像其他闊嘴鳥那樣擁有鮮艷漂亮的顏色。也和其他同類一樣,繁殖時築個垂懸的大型吊巢。不同的是少數行共同生殖的鳥種之一。



5/3(三)一整天認真地找鳥、拍鳥。完全沒有想到要為環境和同伴留個影像紀錄。直到收工回家前才留張人人幸福滿足推滿笑臉的畫面。周邊就是Bakelalan的原始生境。背後是三部四輪傳動的越野吉普車。



天黑後進了村莊後方森林,想找稀有的栗頰蟆口鴟(Dulit Frogmouth),雖上次來見過,再看一次也是珍貴的紀錄。可惜同樣的個體太過干擾沒能目睹。回程半路上來隻巽他角鴞(Sunda Scops-Owl)代班,為老人意外的加個新種。



5/4(四)天沒亮就出門,昨晚沒找到栗頰蟆口鴟(Dulit Frogmouth)心有不甘,老地方再找一次。還是槓龜,猜測牠或許離開了。在樹林邊緣飛出隻達雅(婆羅洲)藍仙翁(Dayak Blue Flycatcher),天沒大亮牠乖乖站了好久。原本牠是廣佈中南半島的山藍仙翁(Hill Blue Flycatcher)的亞種,被獨立成特有種。隨興安上個中文名。



上圖是通過村落進入森林的小徑,往回走天亮了不用頭燈才看得到路長甚麼樣子。小徑旁拉了條尼龍繩標出方向。村後森林裡聽說有個出鹽水的泉眼,想修條小小的水泥路方便村民進去取鹽,增加點收入。



村落到馬路間有一大片半濕的草地,夾雜些水牛打滾的凹坑。清晨鳥不少,早餐前在那裏耗一段時間。這是不遠處飛過的金頰擬啄木(Gold-whiskered Barbet)。本種是婆羅洲最大的擬啄木,體長達30公分。金黃色的臉頰及頭頂遠遠的即可一目了然。



小金鵑(Little Bronze-Cuckoo)是有著鮮綠色背部的小型(15公分)杜鵑。為了牠來來回回的追了好久,勉強拍到遠遠的影像。牠托卵在更小型的太陽鳥嘯鶲巢中。雖分布廣數量卻不多。



灰卷尾(Ashy Drongo)是婆羅洲山區最常見的鳥種之一。差不多天天都有紀錄。體色從黑到灰白及眼周的白斑大小有相當大的變化。經常停明顯的乾枝或電線上聒噪的大叫。空中捕食飛蟲的能力高強。



長尾闊嘴鳥(Long-tailed Broadbill)由於牠的長尾巴,在闊嘴鳥中獨樹一格。藍綠色的體軀,配上卡通化的頭部斑塊,看起來奇特可愛。常成小群活動追捕昆蟲。也是以合作生殖的方式繁殖後代。



特氏太陽鳥(Temminck's Sunbird)這種活潑血紅的太陽鳥,每一出現都讓人驚呼連連,讚嘆牠如此博人眼球的艷麗身軀。太陽鳥也是個大科全球約130餘種。起源於非洲大陸種類最多。向東擴及熱帶亞洲,僅1種到達澳洲。婆羅洲有10種。都是活潑好動的食蜜者,有著長彎的嘴喙和刷狀的舌尖,方便取食花冠底部的蜜汁。



懷氏捕蛛鳥(Whitehead's Spiderhunter)捕蛛鳥是太陽鳥的親兄弟,有個更長彎的嘴,也以花蜜為主食。本種不似牠的家族同類以綠色為基調而是黑白兩色的斑紋。也另類的在高樹冠層取食著生的如苦苣苔科及玄參科的花朵(圖鑑封面有寫實的圖畫)。本種是婆羅洲北部山區的稀有特有種。



方尾烏鵑(Square-tailed Drongo-Cuckoo)烏鵑在杜鵑家族中顯然是個少數的異類。長相顛覆大家對杜鵑的印象。全身漆黑,體態和卷尾相近。最大差別在嘴巴不夠寬短且帶鉤。另一區別是腿上穿雙白襪,有些個體後腦還有白斑。牠尾巴方型,有個親兄弟住在亞洲大陸,尾巴呈叉狀更像卷尾。



黑腹地鵑(Black-bellied Malkoha)是34公分長的大型地鵑。喜好濃密的樹林,偶爾透空露臉。長相是典型的地鵑特徵:嘴巴、眼周裸皮有鮮麗的色彩。也和大多地鵑一樣,尾羽末端有明顯的白色端斑。



婆羅洲擬啄木(Bornean Barbet)婆羅洲也是擬啄木的重要分佈區,包括三個特有種,本種是其中之一。也是當地最小(15公分)的擬啄木,僅金頰擬啄木的一半大小。喜好山區森林,經常長時間不停的鳴叫。



婆羅洲黃鵯(Bornean Bulbul)也是容易識別的鵯之一。黃黃的身子頂個大黑頭,還翹個長長的羽冠。還常大聲的鳴叫,深怕沒人知道牠的存在。是個生長在山區的特有種,僅呈點狀分布。



黑腿小隼(Black-thighed Fa lconet)這種小型的猛禽。是今天搜尋的重要目標。運氣好見到5隻棲息在乾枯的高樹上,應該是個家庭成員。小隼會有集體獵捕行為,大型昆蟲是主要目標。牠們會利用啄木鳥或擬啄木的舊樹洞營巢,育雛時有巢邊幫手。



鳥追了一整天,走累了該回去吃飯了,看大家的步伐有沒有想趟下休息的樣子。鳥看飽了才在想起留張不同區段Bakelalan的環境照。邊坡生長著大片的芒萁。
隨後4人先返民宿,瑞珍和惠菊再進一陡峭山路,專攻栗頰蟆口鴟(Dulit Frogmouth)吃晚餐前就笑咪咪的回來,KO了一超稀有的好鳥。



5/5(五)一如往常早餐後仍走相同的老路,要找的卻是不同的鳥種。今天的重點如上圖的裸頭噪鶥(Bare-headed Laughingthrush)。是婆羅洲北部山區的稀有特有種。數次來此都一心想目睹牠那特殊的光禿腦門。小楊聽到叫聲,回撥把牠請出來,終得一償多年宿願。牠張大紅嘴、鼓起喉囊、壓下尾羽正忘情的唱著雄渾的男低音。



灰縫葉鶯(Ashy Tailorbird)縫葉鶯是鷦鶯的近親。都是長尾巴的食蟲小鳥。13種全長在熱帶亞洲。菲律賓最多有9種,婆羅洲4種。其名稱來自牠們有本事把大型樹葉拉在一起,縫成自己的巢袋來繁衍後代。大聲鳴唱時常有尾羽往上翹至背面的招牌動作。



在Bakelalan鳥看得差不多了,今天早些回民宿吃午飯(右圖)餐餐都很豐盛可口的家常菜。左下:離開前和女主人一起合照留念,並要大家簽名留存。這才找到同一個本子裡有自己17年來時的簽名。不曉得有沒有機會再次前往。左上:村外的機場旁立個登山導覽圖,那是有名的聖山,特定的基督教團體每年都會上山舉辦重要的儀式。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