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1日 星期二

2011 2/21~3/18_探訪世界上鳥種數最多的國度--哥倫比亞(3)-Soata-Paramo Rusia高地-Fuquene 高山湖泊-Pedro Palo雲霧林-馬格達萊納(Magdalena)河谷的Mana Dulce

哥倫比亞位在南美洲的最北端,西面臨太平洋,北邊對著加勒比海,是南美唯一面臨兩大洋的國家。國土面積約台灣的32倍大(一百一十萬平方公里)。這26天的活動範圍有四個區。東安地斯山區、西安地斯山區、中間的馬格達萊納(Magdalena)河谷區。最後一段在北邊的聖塔瑪塔(Santa Marta)山區及加勒比海沿岸。



前一段的賞鳥行程都在首都波哥大所在的東安地斯山區遊走。東安地斯山的最後這幾天在SoataParamo Rusia高地、Fuquene 高山湖泊及Pedro Palo雲霧林帶等山區,並往西向下到馬格達萊納(Magdalena)河谷。



2/28()昨天黃昏走的那一段小山路鳥況不錯,然而有兩個特有種尼氏葦鷦鷯(Nicifelro’s Wren)尖頂蠅霸鶲(Apical Flycatchler)錯過了,還有點時間再去碰碰運氣。今天運氣和天氣一樣轉好了。早餐前就KO了兩個特有種,還額外附加一種粉髯林星蜂鳥(Gorgeted Woodstar)及兩種唐納雀。給住了兩個晚上的Soata留下良好的印象。900回來吃早餐特別香甜。



紋腹舞雀(Streaked Saltator)是活動於次生半開闊地還算常見的鳥種。長個粗大的嘴巴,食性卻很廣泛。舉凡種子、果實、嫩葉、昆蟲都在牠的食譜裡面。 



Soata住了兩個晚上,今天清早鳥況最好。吃過早餐把行李搬到門口,上好行李之前的短暫時間,大家仍想延續一下早上的好鳥運,也在一旁的小公園裡追起鳥來。


離開Soata前趁著司機還在上行李,一旁的小公園裡隨手拍張當地很常見的斑頰哀歌(Eared Dove)



車子一路沿東安地斯山區向南行,下圖是沿途的景象,多數緩坡地以養牛的牧場為主。上圖是進入一頗有安地斯特色的小鎮-Piapa休息兼為當地拚點經濟。


上圖是紀念品店裡的壁毯,一眼即可看出是安地斯山區原住民的特色圖案。右下是門口不同樣式及色彩的吊床,有些加上軟墊,很想上去試躺一下,應該很舒服的。左下是間擺得玲瑯滿目的蔬菜、水果商家。


同行的夥伴們看上中意的服飾紛紛試穿亮相。孟雯和淑花像不像下凡到安地斯山的仙女,一個熱情洋溢一個含蓄莊重。站淑花後面的胭雪一副躍躍欲試神情。


約莫下午300來到著名的旅遊小鎮Villa de Leyva。街道建築有濃厚的殖民時代特色,石板鋪面的道路、立牆一律粉成白色、紅棕色的屋頂而門窗卻是墨綠色。沒有炫眼的美,卻讓人直覺很有歷史感的印象。

在那裏逗留兩個多鐘頭,逛街、拍照、買紀念品和吃午飯。

Leyva街邊及廣場映入眼簾的眾生相。沉思的老婦人、充滿了期待眼神的小女孩、專心聊著家常或上帝的修女和村婦。


古鎮中央有個廣場,有各地來的遊客在場邊遊戲、欣賞著這裡古樸的氣氛、清新的空氣和五花八門的紀念品店及餐廳。還有狀似巡守隊帶著警棍維持治安的年輕人。


這是我們用餐的地方,門面沒特別的妝點,維持著一貫的白粉牆、紅褐瓦及綠門窗。夥伴們用完餐正陸續出門,繼續逛街(右下)。他們的餐廳內很盛行以各種形式的帽子來妝點牆面,其實就在路邊也很容易見到各式各樣的帽子戴在人們的頭上。


Leyva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洗掉了所有的遊興,驅車前往下一個點Fuquene Lake。現在想不起來為啥這一段都沒留下任何一張照片供回憶。只記得住在湖邊,晚餐超級簡單。只有如上圖的一碗菜湯加一個麵包。大家快快吃完就圍著Pablo聊他的賞鳥經歷。

鳥導當年(2011)32歲,16歲開始賞鳥。當時哥倫比亞有1900種鳥類紀錄,他見過1670(包括國外見到的生涯鳥種有2100)。那個年代全國少於五個職業的鳥導,他自認為是哥倫比亞國內Top 2之一。如再遇見他,鳥功應該不可同日而語了。

3/1()昨晚雨中進旅館,一早起來才好好瞧瞧旅館的外貌和Fuquene Lake景色,真值得流連。600先在房子周圍轉轉,陽台看看鳥。景緻不錯,鳥也有一些,可惜盡是之前見過的種類。上圖:住房一角及窗外的水景。圖下:遠眺Fuquene Lake的湖光山色。


陽台能看到的範圍受到不少限制。乾脆翻過圍籬順著水邊的小路找鳥。果然頗有斬獲。早餐前的兩個半鐘頭紀錄了30種鳥。左下是單筒裡的阿氏沼澤鷦鷯(Apolinar’s Wren)拍的不是很清楚,牠可是只分布在哥倫比亞東部沼澤邊的特有種,也是侷限分布的受脅鳥種。早上還另有金腰歌雀(Golden-rumped Euphonia)南美金翅雀(Andean Siskin)朱頂唐納雀(Scrub Tanager)三個新種。只在早餐前的空腹時間,很滿意。



銀喉針尾雀(Silvery-throated Spinetail)雖然分布區內數量普遍,卻也是個只在小區域內才能見到的特有種。針尾雀也是美洲特有的灶鳥科裡的一大支系。長長的尾羽,每根尾羽的羽軸都像針尖狀的突出而有此稱呼。



鳥先看飽了再回來吃早餐。右上是餐廳掛的畫也是與鳥相關。其餘是餐廳窗子外望用以配早餐的湖邊景色。



離開Fuquene Lake一路西行,中午休息的地方又是個天花板及牆壁掛滿帽子的店家,在東安地斯山區肚子餓了好像找到掛帽子的地方就能進去祭五臟廟(右上)。 房子外有個餵食台,司機拿了幾根香蕉剝皮放上去,隨即引來野鳥爭食,使得大夥餐盤、望遠鏡、相機輪番交替,吃得手忙腳亂(右下)。左圖是一旁兩種很不一樣的蝴蝶。一隻翅膀像透明的玻璃紙,另一隻有特別的圖案,寫了阿拉伯數字的89,應該想訴說甚麼天機的密碼。



下午來到海拔約2000公尺的Pedro Palo Forest,其間有個範圍不小的湖泊。周遭步道泥濘不堪,在這裡混了兩個半小時,紀錄20餘種鳥,只加了一個來度冬的加拿大威森鶯(Canada Warbler)。上圖是Pedro Palo湖邊和森林的環境看起來充滿負離子,氣場很好的地方。連右下圖布滿蟲洞的樹葉看起來也滿舒心的。



頂妍蜂鳥(Crowned Woodnymph)是活動於潮濕森林邊緣的小型蜂鳥,包括長嘴僅約10公分。 分布於中美南部到南美北部,區內數量還算普遍。這隻看來剛吸過花蜜,伸出長舌來舔吸嘴尖剩餘的蜜汁。上圖個體背上偏藍紫色及喉頸羽色斑駁應是隻未成年鳥。



同一種的頂妍蜂鳥(Crowned Woodnymph)公成鳥在光線方向正照的時候,顯出明亮的金屬光澤。全身好像披著綠和紫的金屬亮片,在幽暗的樹林邊緣特別明豔動人。 



3/2()今天一整個早上全在Mana Dulce的私人保護區賞鳥。這個保護區海拔僅200公尺,已進入Magdalena河谷地。是處乾燥的低地森林,走在林裡略為悶熱。到哥倫比亞這幾天,今天早上最有賞鳥的fu。一個上午紀錄了70種鳥,其中有13個新種成果非常豐碩。這裡面事先跟鳥導提出的目標鳥沒找到幾個,反而是沒想到的新鳥種卻頻頻出現。



棕頂王森鶯(Rufous-capped Warbler)頂著上半個紅頭,中央橫過一條明顯的白眉線,是種特徵明顯,活潑好動的小型鳥。哥倫比亞是牠們的分布南限,向北可到墨西哥。森鶯科是美洲的特有科。個體大小、生態習性都與舊大陸的柳鶯相似,某些種類顏色更為鮮艷。約有百餘種。 


上圖是今天賞鳥的環境。天候乾燥樹林不是很高。路面都是乾乾的黃沙。樹林裡生機蓬勃鳥種很多。



溝嘴犀鵑(Groove-billed Ani)屬杜鵑科。是種約32公分的大黑鳥,有長尾巴。嘴喙粗大側扁狀似犀鳥嘴而得中名。最著名的是牠們特別的共同繁殖習性。數隻母鳥一起把卵產在一個大巢裡。共同孵卵、共同扶養雛鳥。有這種類似共同繁殖行為的鳥種,全球不到20種,算是鳥界的 奇葩異類。台灣也有一種。 



普通啞霸鶲(Common Tody-Flycatcher)是產於中南美洲的可愛小鳥,全長不到10公分,扣除長嘴及長尾剩下一小陀毛球。身上黑黃兩色對比鮮明。分布哥倫比亞及委內瑞拉的這個亞種獨有個明亮的黃眼睛,像個樹林中的小精靈。 



保護區裡一棟很不一樣的建築,是天主教的風格,後方有個耶穌聖像。用途不清楚,當聚會場所空間太小,或許是某種紀念性建物。藍白的色調在那地方很突出醒目。



黑臉離草雀(Black-faced Grassquit)為小型鵐科鳥種。短錐形的嘴巴是適應吃種子的工具,以各種種子為主食。本種主要分布西印度群島,這個亞種離最遠跑到哥倫比亞的低地山谷。聖露西亞有個親兄弟長得全身漆黑。和本種一樣只在腳和下嘴帶點粉紅色調。 



眼鏡鸚哥(Spectacled Parrotlet )10公分長的小型鸚鵡。深綠、淺綠、藍色搭得很協調。以草籽、漿果等為食,常成群在地面覓食。不飛起來還不容易找到牠們藏身的地方。 



午餐是盤義大利麵。大家還沒全回來。鳥導Pablo以飢腸轆轆獨自開吃。餐食好像略顯簡約。可一個早上大家都把鳥看飽了,沒人在乎它,填飽肚子就好。



午後再度開三小時車,上山區前往Ibagus並在附近的Juntas賞鳥。到海拔2000山區賞些黃昏的鳥,光線不好收穫不多。上圖經過一處市集,停車下來補點貨。



黃昏進入Juntas的旅館,在門口見到盆當地特產的鳳梨科植物。上半是種積水鳳梨,銀白色下垂的是種空氣鳳梨。鳳梨科植物原產於美洲,多樣性相當高,各處森林野外可見種類繁多的鳳梨著生於大樹、山壁,恰似台灣山林裡的蕨類植物。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