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5日 星期三

2011 2/21~3/18_探訪世界上鳥種數最多的國度--哥倫比亞(2)-Paramo Chingaza-Bioandina國家公園-Rogitama保護區-Soata

安地斯山脈是南美西側的脊樑,向北進入哥倫比亞後,即由Cauca及Magdalena兩條河流切割成三條互相隔離的山脈。首都波哥大位在東安地斯山區,這幾天的行程在其東北方山區活動,找尋當地具特色的鳥種,也有些不容錯過的著名景點。


這三天沿安地斯山東區的高原和谷地時高時低的找鳥。天氣狀況有些不如人意,陰雨天佔了大多數。僅2/26上午在Rogitama保護區時天氣較為穩定。其實看內文鳥圖片相對多的日子。基本上就是適合賞鳥的好天氣。



2/25(五)昨晚落腳的民宿外觀雅靜別緻,房間卻不若一般旅館實用。但戶外遼闊的山景讓早起的鳥人心曠神怡,可惜老天陰雨清晨並沒大批鳥族活躍出現。



離開民宿,在一小鎮上買麵包充早餐。上圖是店門外超有個性的父子檔,尤其一臉憨厚的小娃兒罩件傳統馬雅披風,忍不住要多看兩眼(這是十一年前的相片,想想這小娃兒現在應該是個英俊的少年郎了)。街上還有不少上學途中的快樂小女孩,讓整條街充滿愉快的朝氣。


昨日一整天的雨, 道路泥爛。花很長時間顛頗下山再爬上Paramo Chingaza-Bioandina N.P.的鳥點,卻碰到車過不了的小木橋,只好長長的陡坡走回頭。一個早上僅十幾個紀錄。右下圖肯定拍到啥新奇鳥種,大家在檢視圖片。



鳥況冷清,相機裡就會出現些另類長翅膀的動物。有蜻蜓、豆娘及蝴蝶。沒資料可查完全不知它們姓啥名誰?



相機閒著也是閒著,不會動的植物只要吸引目光就順手按個快門。



黑美洲鷲(Black Vulture)。今天早上唯一拍清楚的就是這隻醜不拉機的大黑鳥。僅七種的美洲鷲科就牠數量最多,分布最廣。尤其在大型的垃圾場,群飛起來可以遮天蔽日,長相也不太討喜,停得近又不理人,拍吧!
.


一整個早上開車加步行幾乎都在爛泥路上奮鬥。午後兩點才在小鎮上找到家餐廳。餐廳外像個公路的休息站,廣闊整潔。餐食看來也很正常,只是大家都覺得鹽巴好像加了兩倍,得配水吃下,不知跟附近的鹽礦有沒有直接關係。



今天下午改變賞鳥行程,轉換成觀光客,參觀波哥大北邊約45公里的Zipaquira 鹽礦公園。右下是公園入口,後方棕色建築是一處人工的攀岩場,有人正在攀爬。右上:進礦坑的入口。和左下圖的出口一樣,植栽布局都經過精心的維護。左上:進礦坑參觀的門票價目表。



這個鹽礦規模宏大,礦坑裡闢建了遠近馳名的天主堂。這座大教堂建在一百多公尺深的地下,有各式天主教的活動場所如禮拜堂(右上)。祈禱室(左上)等。另有坑洞以岩鹽雕出許多栩栩如生的聖經故事人物。對基督教文化不夠熟悉,在這裡只能走馬看花。



礦坑外的公園裡有個大型礦工挖礦的銅雕(右上)。左圖是鳥導Pablo留著一頭垂到腰際的長髮,下午不帶看鳥顯得很輕鬆愉快。

5:30pm離開鹽礦,預告約一個小時到下一點的旅館。結果混到晚上九點才進旅館。又是一頓硬硬鹹鹹晚餐才出門找貓頭鷹。目標白喉角鴞(White-throated Screech-Owl)沒出現,找來一隻常見的兄弟角鴞代班。




熱帶角鴞(Tropical Screech-Owl)是廣布整個中南美洲的小型貓頭鷹。在樹林裡繞了一大圈,只有牠大方現身。亮亮的燈光照得牠瞳孔都縮成個小圓點。就以牠結束今天的行程。


2/26(六)Rogitama是家舊牧場轉型的私人保護區及生態民宿。門口廣場也保留自然狀態未加人工修飾美化。只在廣場邊及進出的路旁種些吸引野鳥的開花灌木,看來土土原始的環境反而是鳥人的最愛。


白脇刺花鳥(White-sided Flowerpiercer)是種以吃花蜜為主的小型鳥,也有彎鉤的上嘴可以刺穿花冠筒取食花朵底部的花蜜。其脇部有個長條白斑,停這個姿勢被黑色的翅膀蓋住,成了全身漆黑的小鳥。



琉璃刀翅蜂鳥(Lazuline Sabrewing)是種小型蜂鳥,在當地算是常見種類。牠正定點懸停在花下方以長嘴和長舌享受甜蜜的早餐。

這是Rogitama民宿的老闆,也是鳥導Pablo的好友。他們用心的把原先的牧場恢復成自然吸引鳥類的保護區,種植了許多花木,印象最深的是他們對朱槿(Hibiscus)情有獨鍾,蒐集了繁多的品類,也吸引許多種類的蜂鳥棲息於此。


琉璃刀翅蜂鳥(Lazuline Sabrewing)。蜂鳥是美洲特有的大科,成員約三百八十餘種。嘴喙特化成不同的長短和形狀,以適應各種形狀的花朵方便取食花蜜。


從住處到路口幾百公尺的小路旁種植了各式的灌木,隨時都有不同種類開著花。鳥人們一整個早上都徘徊在那條路上,好像一直都沒冷場過。記錄了以小型鳥為主的22種,其中有6種蜂鳥。




上圖是各式不同種類的朱槿(Hibiscus-本屬特徵是小蕊聚生呈筒狀,大蕊由中間穿出。蜜腺在花冠統基部)。花的顏色、大小及開花角度都差異很大。可吸引不同種類的蜂鳥來覓食。

黑印加蜂鳥(Black Inca)是哥倫比亞中北部山區的小型蜂鳥,加上長長的直嘴才約13公分。全身黑色,頸側有個醒目的白斑,光線角度對時喉部會閃著綠色金屬光澤。因分布區域狹小,在保育上是屬於二級的易危種類。



近中午的時候有當地的工人告知發現貓頭鷹,帶著大夥到棵大松樹下。兩隻熱帶角鴞(Tropical Screech-Owl)被鳥人吵醒後,瞪著大眼和我們對望。

這是Rogitama民宿豐盛的午餐,整條煎魚(在安地斯山區真是少有的)、馬鈴薯、蘑菇濃湯還有大盤的蔬菜,大家都吃得超滿意。把早上看鳥的愉悅心情一直延伸到餐桌上。餐桌上可愛的小猴布偶是Luna每次出門時隨身陪伴的幸運物。

離開Rogitama一路往高處走,天色陰暗轉小雨。走走停停找鳥,可鳥況不值一提。全世界走到哪裡都一樣,午後是個賞鳥不宜的時段,加上天氣不好,看看每個人似乎都很專注卻面色凝重。

下午翻越3000公尺的Paramo del Ruisa。是個高山的荒漠草原。鳥況更加的寂寥。草地上的羊群多少帶給這個荒漠一點點生機的氛圍。一個下午只記錄了6種鳥,個人加了一個棕頸藪雀(Yellow-breasted Brush-Finch)新種紀錄。
不知是連日舟車勞頓累壞了,或者高山空氣稀薄,一路上大家呵欠連連,直想早早休息。

下山途中經過當地的牧民家,屋舍有些簡陋,一旁停部越野車,日子應該過得不差。主人騎馬趕著牛群,很愜意自在牧民生活。

傍晚抵達海拔2000公尺的小城-Soata。進旅館等待Check in時有人已歪倒在沙發上。

2/27(日)清晨5:30出門前往海拔2800公尺的Onzago Road橡樹林找特別的鳥種,如鷯哥、竄鳥(今天運氣不錯,見到淡腹竄鳥Pale-bellied Tapaculo,只是一閃即逝,很不過癮)。連日的雨勢道路沖刷得崎嶇難行,耗了一個多小時才到目的地。

山爬木雀(Montane Woodcreeper)爬木雀是美洲特有灶鳥科裡一個大支系,約80餘種。體色多為棕至灰黑,部分布滿條紋或斑點,嘴喙長、短、彎、直變化頗大。覓食方式類似啄木鳥,兩腳和尾羽當支點,用嘴喙在樹皮上搜尋食物。

今天的目標是山鷯哥(Mountain Grackle),最後找到了只在遠遠的對面山坡上,用單筒輪流看(右下)。一路走走停停紀錄了20餘種鳥,大多之前見過的種類,新種只有四個。今天高地上還有些積雪,遠看好像樹上也有白雪,走近了才看出是大串的分枝狀地衣(右上)。拿來當觀賞植物也是一流的珍品。

金額鴝鶯(Golden-fronted Whitestart)是美洲特有森鶯科的活潑小型鳥。黑黃兩色對比鮮明,跳動時尾羽外側閃現出白斑。分布在哥倫比亞境內的安地斯高地,分布區內數量還算普遍易見。

白領美洲咬鵑(Collared Trogon)。咬鵑是分布全球熱帶森林的中型鮮豔鳥種。約40餘種分亞洲、非洲、美洲三群。腹面多為明亮的紅、黃或橘色,雄鳥背部常有藍或綠的金屬光澤。腳短小不常跳動。是鳥人追逐的熱門對象。

連日下雨在山區道路的災情,為這段路車過不去,多折騰了兩個多小時。出門賞鳥隨時都有意想不到的狀況,還好這群都是久年的老戰友,心理準備很充分。

激流姬霸鶲(Torrent Tyrannulet)這種灰黑色小型霸鶲多棲息在山區樹林附近的急流溪旁。常停在岸邊石塊或枝條上伺機追捕昆蟲。人們由路邊居高臨下在溪流旁找到牠。分布自中美洲至波利維亞的急流環境,在適合的區域並不稀有。


從山區回望住了兩天的Soata小城,最醒目的是高聳在城鎮中心的白色天主堂。

玫紅麗唐納雀(Summer Tanager)這種漂亮的唐納雀由雄鳥全身玫瑰紅色而得名,母鳥則為棕黃色。繁殖於北美中南部的開闊樹林,冬天到中美及南美北部的潮濕森林林緣度冬的遷移性候鳥。

午後兩點回Soata的午餐,大家飢腸轆轆,不管葷的素的都一掃而空。吃飯的時候才放下身上的相機,也佔用了滿滿一桌。

飯後回旅館略事梳洗 。再沿山間小路往下坡找鳥,路小坡陡也費一番力氣。但小有收穫:小公園的破燈裡找到灰曲嘴鷦鷯(Bicolored Wren)、一個下午記錄了6種蜂鳥其中輝綠蜂鳥(Shining-green Hummingbird)及栗腹蜂鳥(Chestnut-belllied Hummingbird)也是個人新紀錄,另有白尾梢叉尾雨燕(White-tipped Swift)共四個新種,氣喘吁吁但滿意的爬坡回旅館休息。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