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9日 星期一

2011 2/21~3/18_探訪世界上鳥種數最多的國度--哥倫比亞(1)-飛越太平洋、Paramo高原草澤

現在回頭看看2011年,真是個瘋狂賞鳥的日子。光上半年就出國五次。1月16日從菲律賓回來。整理整理鳥記錄和圖片,沒休息幾天。2/21隨及飛往哥倫比亞漫遊了28天,3/18回來。在家待十二天才調過來時差,再次奔赴非洲西部的加納,探訪那一帶的鳥朋友。哥倫比亞的賞鳥過程就這樣被淡忘了,在這裡考考老人的記憶,回味一下那個陌生的國度。

 

這次難得跟隨孟雯的團到南美賞鳥。之前聽聞Luna出團經常公布就滿團,盡是些內線人氏才有機會。事有湊巧兩個名額臨時出缺,兩個老人才得以遞補。一團八人我這老男人圍繞著七仙女,一路成為說笑的對象,印象特別深刻。

 

 

2/21(一)下午出門往桃園機場,高鐵轉車巧遇老同學小璘從台北開會回來。上圖是進關後的走道,牆上植物綠意盎然,台灣的園藝技法還是不錯的。




晚上9:15準點起飛,12個小時後抵達LA。Luna做足功課,直接帶到Copa Airline櫃台,等待辦理登機Check in。LA轉機要8個小時,兩老到內弟家吃飯、休息、洗澡很自在。時間到了再帶些點心、水果與同伴們分享。



Copa Air飛了6.5小時先到Panama City轉機。在這裡此只用兩個小時,還可以在機場外賞鳥,見到了幾種美洲的禿鷲、擬八哥...,沒有候機無聊的感覺。



下午14:00到哥倫比亞的首都波哥大(Bogota),上圖由機場往市區看來相當整潔現代化。與一般國人印象中的哥倫比亞充斥著毒梟、警匪槍戰的混亂場景大異其趣。



2/22(二)下午16:00進旅館。夥伴們急著參觀該國有名的[黃金博物館]。兩老和阿珍留旅館休息,到底兩個晚上沒擺平休息了,看黃金和恢復疲勞無關。左下是落地後的第一個哥倫比亞餐,口味沒啥印象,只記得別人的盤子裡牛肉超大塊。右下是我們主揪Luna(范孟雯)及這一趟的鳥導Pablo,開飯前的見面禮致贈鳥禮物。



2/23(三)開始賞鳥囉!4:45摸黑出門塞車去。Bogota人口約一千萬,天沒亮街上就車排長龍一直堵到Guayabetal小鎮的鳥點(上圖)。雖車聲吵雜鳥却不少,在哥倫比亞的初體驗被鳥類的多樣性震撼到。再換乘兩部四輪傳動車,6公里後到達El Calvario ,或許天太冷了現場一片寂靜。只好先吃早餐邊等鳥。



焰翅鸚哥(Brown-breasted Parakeet)是今天早上唯一拍到新鳥種,只分布在哥倫比亞的安地斯山東麓。



這是我們的鳥導Pablo,鳥功一流,說話有些靦腆,留著一頭長長的頭髮,常盤個大大的髮髻塞在帽子裡。



山上出現的鳥實在不多,留下不少時間只在觀賞路邊的植物。開花的、結果的顏色都很鮮豔引人目光。



這是我們在野外很習以為常的賞鳥午餐,說不上豐盛,配上幾種好鳥就很可口美味了。這個早上雖說鳥不算多,也記錄了35種,老人增加5個Lifer。上圖這個冷餐盒算是在水準之上了。



午餐後,還是被哥倫比亞的山區蝴蝶吸引過去了,當然是在鳥少的情況下。南美的生物多樣性很高,蝴蝶也不例外。右下圖那像乾瘪地衣的薄片,也是隻蝴蝶,正在舔吸一坨動物的糞便。



下午看鳥的地方是近年才發現昆迪蟻鶇(Cundinamarca Antpitta)地方,一團八人依序氣喘吁吁,爬上長長得短草坡。最後一位是鳥導Pablo,掌鏡人應該是老婆。好不容易到蟻鶇的棲地,可惜目標不露臉。



赭胸藪雀(Ochre-breasted brushfinch) 也是哥倫比亞的安地斯東麓至委內瑞拉的地區性鳥種。第一次來這裡賞鳥,當然也是個大家的新鳥種。 

  

晚餐特地找了家泰國料理店,老人點了份泰國炒麵。說實在的也無太多心思品嘗。熬了兩個晚上沒睡好覺,飛半個地球的確太累人了。面對美食也只想躺平睡覺。




2/24(四)照例天沒亮出門,今天往高山走。熱帶美洲的高原荒漠草地有個專有名詞稱之為Paramo生態系。長著特別的植物,也棲息著獨特的動物。上圖是清晨賞鳥的環境。右上是搭乘的車輛,帶著行囊隨目標鳥種的所在地隨時漂泊,車後帶些麵包飲料當餐點,追鳥是首要任務。



 
看大家的衣著可以看出氣溫滿低的(該地海拔約三千米)。對全身裹著羽毛的鳥族這不是問題。今天早上到近午進入Chingaza N.P.共記錄了25種高山鳥種,有四個是生涯種類。收穫不滿意免強可以接受。



朱腹嶺裸鼻雀(Scarlet-bellied Mountain Tanager)這鳥在山區灌叢裡還算常見。記得在祕魯、厄瓜多也見過幾次。從背面看是隻全黑的鳥,而腹部為血紅色、耳後也有紅色斑塊,看來出色又漂亮。




黑刺花鳥(Black Flowerpiercer)是裸鼻雀科裡一群十餘種長相不同的類群。嘴型與家族裡大多的錐狀差異很大。牠們有著細長且帶鉤上嘴,用以刺穿花冠筒基部以吸取其花蜜。這是牠們一致的長相和名稱的由來。



絨頂雀(Plushcap)這小型可愛的鳥尤其頭上帶著絲絨狀的黃色小帽而得名。沒有血緣相近的種類。曾被置於單一種的絨頂雀科裡,經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被移入裸鼻雀科,卻也是單一種的一個亞科。分布安地斯山的北段



紋喉叢霸鶲(Streak-throated Bush-Tyrant) 霸鶲是美洲的特有科也是全球成員最多的第一大科(超過四百種)。成員多且體型差異不大,常有許多種類分辨困難,有些種類不比辨識柳鶯容易。本種在安地斯山北段算地區常見種,在其東北的獨立高山有個很相像的攣生兄弟。



在高山上走了大半天,進小鎮的餐廳,頓覺溫暖許多,菜色也很可口。在當地米飯是主食,馬鈴薯也很常見。西方較少見到豆腐代之一種燉煮軟爛濃稠豆子湯,很合素食者的胃口。



小鎮街上見到的眾生相,講著西班牙語,臉龐有南歐人的成份,也帶著馬雅人的模樣。



上圖是哥倫比亞東安地斯山區的街景和山城風貌,下圖是山區郊外的農莊。看來都很有歷史感和壯闊的氣勢。




早上天冷,下午一直小雨不斷,給賞鳥帶來許多不便。近黃昏來到瓜斯卡溼地(Guasca),也是個小型保護區。Pablo帶頭翻過鐵絲圍欄,進入一處有水灘有草地的高原濕地。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那裏紀錄了安地斯沙錐(Andean Snipe)和長嘴沙錐(Noble Snipe)及一種秧雞。



溼地裡的波哥大秧雞(Bogota Rail)這一類鬼鬼祟祟的種類通常只聞其聲,要見本尊要有很好的運氣。能拍到紀錄是這一天很好的結尾。至於沙錐拍不到照片是理所當然的事。



當晚入住這家在平緩山丘上的旅館,像是廣大牧場裡的農莊,視野遼闊。招牌寫著HACIENDA  BETANIA,整個建築猶如個小型城堡。



入住後在門口隨手拍的紅領帶鵐(Rufous-collared Sparrow)這是整個中南美洲,從墨西哥到阿根廷南端都普遍分布且數量眾多的鳥種,在鳥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咱們的麻雀相當。一般拍鳥的人是不屑一顧的,在木樁上站得乖乖地,按張圖像留念。



吃飯在屋外的亭子裡,環繞著一大片草地,菜沒出來心情就很好。是一般的當地家常料理,看了相片也想不起風味如何?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