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 星期五

20241012~14_候鳥的遷移熱季裡-墾丁瘋鷹去

已記不清楚停了多少年沒再到墾丁瘋鷹去了,年紀越大越懶得跑遠路。在網路上看看資訊了解鷹況,秋過境在埔里附近山頭,找找南遷的小鷹群,就已經很滿意了。

今年社區大學的課程,有人建議領著學員衝一趟恆春觀賞猛禽。故而在鷹季前先排了猛禽課。預熱一下對猛禽的認識。就這樣10/12~14有這一趟墾丁行。結果收穫可圈可點,且聽老人道來。









多年沒南下墾丁,許多熱點及路線已然模糊。所幸瑞珍這些年跑得勤快,因此三天的路線先後由她一手規劃。事後證實這是最佳選擇-滿分。另一重點是吃飯的餐廳沒有由遊覽車公司去訂旅遊餐。妙齡是個美食家。恆春半島的飯館特色、風評,打聽得一清二楚。夥伴們也跟著有一路的口福享受。入住的墾丁青年活動中心,還有人透過關係拉交情,部分房間獲得升等。不知孟冠哪來的神通。還有素岑擅長精打細算,團費便宜又能玩得豐盛餘裕,確需精準的拿捏。大家該用力的給她們鼓鼓掌,太感謝了。參加的夥伴都預約明年還要再來。



10/12(六)這趟墾丁賞鷹除了中間下車尿尿兩次外,恆春南北潛水餐廳算是第一個正式節目。叫做南北潛水當然是家海鮮餐廳。5個吃素的一小桌,狼吞虎嚥後才想起來拍照,盤底都朝天了,口味想見一斑。上圖:吃撐了在停車場遊覽車旁就有鳥看,幫助消化。這趟一路的美味餐廳都煩妙齡挑選訂餐,眾人滿意的表情都寫在臉上。



10/12午後龍鑾潭南側停車場賞鳥 ,南下賞鳥的第一個正式鳥點就讓人驚喜連連。100分鐘紀錄了26種鳥,主題目標的猛禽就有5種,外加少有的紫鷺。催著上車大家好像生根了叫不動。遊覽車司機也加入了賞鳥行列,吸引力太大了。



遊隼(Peregrine Falcon) 低飛捕獵食物,嚇走一眾小型水鳥。大型的如花嘴鴨及大白鷺可沒把牠放在眼裡,抬頭看看繼續覓食。



遊隼(Peregrine Falcon)再度高飛巡遊獵捕。看牠發許多時間在那一帶兜圈圈,應該有不少成功經驗,成了一個固定的餐坊。



東方澤鵟(Eastern Marsh Harrier)巡弋,尋找草澤中的鼠輩。剛下車就遇簡鴻傑鳥友來報有東方澤鵟,果然牠就在遠方繞飛。逐漸地飛到眼前。幾位社大的夥伴都加了個新種,牠平常不進埔里這樣的山區。



東方澤鵟(Eastern Marsh Harrier)在停車場附近草澤繞了幾圈,好像找到目標,衝下追捕。可惜沒抓到,只抓起一把乾草,繼續努力吧! 台灣就是不缺鼠輩。



黃昏轉進滿州鄉的港口橋,橋上擠滿了全島來的各路鷹迷,老人遇到許多熟面孔的鳥友,一路哈拉。大家的共同目標是來一睹一年一度落鷹的盛大場面。灰面鵟鷹並沒讓人失望,滿天多到讓人數不清。看右圖大家的笑臉,超級驚喜、超級滿意。



岩鷺(Pacific Reef-Heron)就在港口橋下游河床上,色型不同的岩鷺,有些落寞地看著橋上滿滿的人群,似乎被大家冷落了。長居埔里少到海邊的鳥友又加了個新種-恭喜啦!



千里迢迢來恆春半島夜棲的灰面鵟鷹(Gray-faced Buzzard),口渴了下淺灘喝水,順便洗個澡,準備睡覺了。明天預訂了東北季風,得兼程趕往菲律賓。



灰面鵟鷹(Gray-faced Buzzard)天空中一時沒找到落腳棲枝的鷹群,盤成大大的鷹球。記ebird的夥伴都在問[到底有多少隻?]。自己數吧!你問我,我問誰?



停棲椰子樹上的灰面鵟鷹,晚上得好好休息,明天清晨還有長途跨海的征程,等著牠們辛苦的去挑戰。



天黑前心滿意足地回到墾丁青年活動中心。住房部門的服務人員集合大家分配房間並宣布住房注意事項。最重要的約定了吃飯的時間和地點。



10/13(日)清晨再訪港口橋,休息一個晚上的鷹群已早早啟程。陸續南向前進菲律賓。乘著氣流群體高飛的灰面鵟鷹




10/13(日)起鷹沒看過癮,被突如其來的一陣大雨,趕回活動中心吃早飯。左上:飯後遇上升旗典禮。立正、唱國歌。回味一下學生時代的古早記憶。左下:彩陶裝飾的屋角上都有藍磯鶇(Blue Rock Thrush)高踞其上,也是另類藝術裝置。



藍磯鶇(Blue Rock-Thrush)台語叫牠[厝角鳥仔],隨時都站屋角高處。雄鳥體色鮮麗出色。站兩個燕尾中間並不張揚。



10/13早餐後前往關山,這也是恆春半島重要的賞點熱點。右上:亭子裡也有不少賞鳥同好。隨著鳥友的鳥況直播,大夥在面向台灣海峽的步道上來回追了幾回。也有不少收穫。也是100分鐘紀錄21種。包括4種猛禽(日本松雀鷹由簡鴻傑鳥友拍到照片確認,感謝!) 及7種遷移的候鳥。



只出現在花東及恆春半島的台灣特有種-烏頭翁(Styan's Bulbul)在當地是優勢鳥種。一出門就聽到牠們喧鬧的叫聲。到墾丁賞鳥沒看到牠的人是不准回家的。



紅嘴黑鵯(Black Bulbul)吵鬧也不落人後,整個恆春半島的熱帶季風林,似乎被他們佔領了。吵歸吵,安靜停枝頭上,看起來還是滿帥氣的。



稀有的過境及冬候鳥-灰卷尾(Ashy Drongo)整個上午都在銀合歡叢的枯枝上來回飛竄覓食。充分展示了卷尾家族的高超飛行技巧。吃飽了仍留在寶島過冬或遠渡南洋都沒問題。



不普遍的過境鳥-灰山椒(Ashy Minivet)集結成數十隻的群體在季風林上飛繞。特殊的輕快叫聲不太容易錯過。每年這個過境期在墾丁也是大家追逐的目標之一。



灰山椒(Ashy Minivet)數量龐大,多次飛到人們避雨的亭子邊吃著榕果。體色單純的灰黑。修長的身形及歡快的歌聲,也是很耐看的種類。一出現總是快門聲不停。



回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吃午飯了,鳥足飯飽。每個人笑容都很甜美。背後的[龍門客棧]就是墾青祭五臟廟的所在。



飽飽的睡了個午覺轉往滿州國中參觀墾丁賞鷹季舉辦的市集。第二天下午了還是人潮不斷。(左上)幾位同伴直衝著猛禽會的攤位血拚去,可惜可以選擇的款式已所剩不多。右上:很開心還碰到了擺攤的前梅峰同事及南投鳥會的老鳥友。右下:魏老師也遇見了師專的同班同學,順勢當起導覽來了。



滿州國中操場後方幾棵大樹上有小群的灰背椋鳥(White-Shouldered Starling)時隱時現。有人再逛另一落鷹點。老人懶得走路,躲大樹下等候這埔里少有的冬候鳥。就藏身大榕樹裡。



天黑前再趕往恆春機場等候上千隻黃昏聚集的椋鳥。場面實在壯觀。如左上及右下圖密密麻麻停滿電線或小樹林。還是有人問那句老話,到底多少隻?天知道?看鳥無需那麼辛苦,被震撼到,感動、快樂就好!右上:昏暗的餘暉中,有人找到隻稀有的過境鳥-小椋鳥(Chestnut-cheeked Starling)。雖拍不清楚,還是不少人加了新種。天色將黑,時間也不長,在這裡也有22種的鳥種紀錄。



10/13晚上在[山下人家]餐廳吃飯。不知葷食的菜色如何?素食的是差點把舌頭都吞下去的。更絕的是餐廳牆上的拉客廣告詞,是夠讓人回味良久的好詞。



10/14(一)最後一天的行程。天剛亮就殺到凌霄亭。大家目送鷹群們出海南渡。亭上的人頭,這才叫報棚。角落上有3~4位猛禽會的專業人員,專注地盯著天空,細細的數著每隻飛過的種類和數量。其統計結果貼在亭內的一角(左圖)。老人年輕時也參加過墾丁的數鷹。現在的眼力已分不清天上黑點的種類及數量。真實的叫做[年華隨鳥翩翩過]。再看看身旁同行的年輕朋友,不禁慨歎[年年歲歲鷹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下了凌霄亭,就近在社頂的龍仔埔看鳥。雖然不再有沒紀錄過的新鳥進帳,也有20餘種紀錄,算是複習吧!畢竟相同環境已經是第三天了。



繼續走到大草原,沒碰到預期的出海折返鷹群。卻意外碰到了大家的好朋友-金門霸王鳥導陳坤煌,也到墾丁蹭猛禽的熱潮。大家親切招呼,也不顧天上有沒有鷹群飛過,全體熱烈地聊了開來。再以左上圖的大合照,告別社頂的鷹群。



回活動中心吃早餐並退房,準備打道回府。臨行看到地板上寫了[最佳拍照點]幾個大字。美女們紛紛上前拍照留影,佳人、最佳點的組合。



預定的吃過午餐才北返。還有兩三個鐘頭就到龍鑾潭遊客中心逛逛吧!中心附近有片茂密的樹林。然太陽已高掛頭頂,太熱了人受不了,鳥也不活動了(左圖)。躲進有冷氣的中心,落地玻璃前有長排的單筒望遠鏡。設備豪華可鳥不捧場。純粹是吹冷氣等吃飯。只有無敵遠的潭對面一隻魚鷹唱獨角戲,給這趟墾丁賞鷹行畫上句點。

午餐時間有人說:口袋裡的預算沒用完,回去會挨罵。只好在車城停車採購。老店綠豆蒜、紅仁鹹鴨蛋、老屋柴燒麻糬...。眾人又買又吃,不亦樂乎!唯獨老婆安座車上不動心,所以這一段老人不敢貼照片-安太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