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馬遜地區賞鳥旅遊,基本的環境是茂密的高大雨林,其間錯綜複雜穿插著大小河流或氾濫性濕地。鳥人們的交通方式主要依靠水道船隻來移動。到住宿點只靠兩條腿走路。能直接接觸的範圍相對有限。能看到多少鳥只能依鳥導的功力和運氣以及你自己的人品了。相較在公路上汽車奔跑的機動性相去甚遠。
這幾天由安地斯山腳下與亞馬遜雨林接壤海拔約500公尺的Amazonia Lodge一路順Madre de Dios河下行。停留了Pantiacolla Lodge及更下游位於馬努口(Boca Manu)的Manu Wildlife Center。
8/16(一)Amazonia Lodge基本上是由咖啡及茶園恢復的次生林。今天早上深入後山上的原始林區賞鳥。往上爬了200公尺進入密林裡,鳥不好找更不容易拍照,卻有許多不一樣的種類。左圖是原始林內賞鳥的景象。右圖:鳥拍不到只留下漂亮的蝴蝶及地上爬的螞蟻雄兵,見不到頭的切葉蟻大軍。
藍頂美洲咬鵑(Blue-crowned Trogon)在那一帶很穩定的出現。昨天也拍到,這麼漂亮的大鳥又靜靜地蹲橫枝上。是看幾次拍幾次都不嫌重複的目標。
麝雉(Hoatzin)是亞馬遜及奧利諾科盆地低海拔區的特殊種類。長相、習性、消化方式獨樹一格,分類上曾是雉科、杜鵑科成員。目前是單種科的麝雉科。牠以天南星科的葉子為主食,這些營養貧乏又不好消化的食物先堆積在膨大的嗉囊(前胃)慢慢發酵。類似反芻的消化模式。故而常花很長時間蹲坐枝頭上,等待食物慢慢發酵。60幾公分的大鳥,行動上又懶洋洋的。因食物讓全身又異味。當地人並不獵殺牠來當食物。
左上:走進泥爛的原始林,所有鳥人都穿上雨鞋,順便防止螨類(Chigger)的叮咬。Lodge附近的園區裡,刻意種植的開花灌木或野草花。招來不少蜂鳥,花不少時間和蜂鳥們追逐、拍照。
棕冠蜂鳥(Rufous-crested Coquette)一再造訪小小的長穗木的可愛蜂鳥,身長僅7.5公分卻精心打扮得讓人目光都不忍離開。這一類雄鳥都有長長的亮麗羽冠,飛行覓食時貼平,停棲時則高高翹起。
棕冠蜂鳥(Rufous-crested Coquette)這種小型蜂鳥訪花覓食的時候,拍翅相對緩慢和大型蜂類相似。比較有機會給三流技術的人拍到。兩性都有腰上的白色橫帶。母鳥沒有長羽冠。
藍額鶲鴷(Bluish-fronted Jacamar)鶲鴷是南美的特有科。中型大小約20公分上下。都有長而強直的嘴喙及發亮的綠或古銅色羽毛。本種多停棲森林下層相對空曠的橫幹上,等待追逐路過的昆蟲。也會回到原來的棲枝。
Amazonia Lodge牆上這幅海拔高度圖,顯示我們從最左邊的Cusco,經高原區向東走Manu Road降到海拔約500公尺的Amazonia Lodge。接著再往更低海拔的Boca Manu。看看圖,想想自己走過的路就一目了然了。
另一張平面圖也標示得很清楚。下方的紅色圈圈是在Cusco附近高原地區賞鳥的地方。再往右下咖啡色路線進入馬努自然保護區。Manu Road經Cock-of-The-Rock Lodge到Atalaya碼頭。改水路順馬德雷迪奧斯(Madre de Dios)河進入真正的亞馬遜區域。為了回憶13年前的往事,現在才把當年路徑的高程和方位弄清楚,有一點點成就感。
8/17(二)今天要離開Amazonia Lodge了。早上走河邊的步道,紀錄了無新意。Davis都嫌今天的鳥很不友善。返住處休息後,自己再到林子裡找到隻綠扁嘴霸鶲(Olivaceous Flatbill)給今天開張了新種。離開前兩老輪流庭院裡互拍個紀念照,留個現在看起來還不算太老的影像。
黑白食籽雀(Black-and-White Seedeater)是以種子為食的小型鳥。主要棲息安地斯山區,非繁殖期擴散到低海拔地區。這類食籽雀常需幾年才長成成熟羽色。不少種類羽色相近,辨識時得謹慎比對。
這隻黑白食籽雀(Black-and-White Seedeater)的母鳥要不是跟老公一起出現,根本無從叫出牠的名字。好幾種食籽雀的母鳥體型大小(約10公分上下)、體色千篇一律的土褐色及黑色粗短的嘴喙。要是分布區重疊的話。是考鳥導的好題材。
這天離開Amazonia Lodge仍沿著馬德雷迪奧斯(Madre de Dios)河畔順流而下,發兩個小時的航程。前往下個目的地-Pantiacolla Lodge。上圖是沿途隨拍:寬廣的石礫淺灘、崖壁旁的深潭、運送香蕉的碼頭及帶孩子河邊浣衣的村婦。除了風景也有些鷺、燕鷗...等水邊鳥類插身而過,料沒特別種類也無法細究。
左上圖是Pantiacolla Lodge的室外環境。右上為屋前的大合照,前排右三是經營者荷蘭籍的靈長類學家Marianne van Vlaardingen。下圖是擁有560種鳥類的雨林裡賞鳥情形。曾經追著一群50公分大的白翅喇叭聲鶴(Pale-winged Trumpter)在步道裡捉迷藏的景象至今印象深刻。
樹幹上的長尾林鴟(Long-tailed Potoo)。林鴟是群夜行性的食蟲鳥類。白天以垂直的姿勢停棲森林中,體色與型態極似樹幹斷枝。本種約50公分大。分布廣數量稀少。生活在低海拔闊葉林的中下層,尾羽甚長。
8/18(三)整天在Pantiacolla Lodge附近的森林步道裡找鳥,種類不多,之前沒來過也有10來個新種。收穫算不錯。黃昏在河邊灘地上休息,顯然大部分夥伴都累了,望遠鏡都懶得拿起來找鳥。
此處海拔僅450公尺,天氣熱飛舞的蚊蚋海量出現,造成困擾。臉上都要以防蜜蜂的細網罩起來,賞鳥略為不便,卻也不得不然。更糟的是看不見恙螨(Chigger)的叮咬,身上又出現搔癢不止的小紅點。這是熱帶雨林賞鳥少不了的代價。
Pantiacolla Lodge的午餐時間。這裡沒有電力供應,中午時分屋內仍顯昏暗。這家Lodge由Moscoso家族所有。桌後方著綠衣者也是公同經營者Manu出生的保育專家Gustavo Moscoso。
8/19(四)早上離開Lodge前再繼續奮鬥了幾個鐘頭。在步道裡穿梭尋找鳥蹤。不知是該看的都看過了,或者真的鳥運不濟,印象中沒有值得一提的種類,鳥圖更不用說了。
上午9:00左右回來整理行李,再繼續踏上亞馬遜盆地的另一段征程。再回望一眼Pantiacolla。這輩子應該不再有機會造訪了。
同樣類型的小船再順流而下,河邊地景外觀大同小異。途中過不了一段淺灘。所有乘客只好捨船走路(右上圖)。
中途再一次停船上陸,只為了找隱密處尿尿。理所當然也架起單筒望遠鏡,遠遠的找起鳥來。應該有好目標,東權對著單筒拍起照來。
今天花了近六個小時移動到下一個賞鳥點。上圖是沿河的當地村落。房舍都蓋在河岸上。生活用水及外出營生均依水而過活。河岸隨雨季的來去,水位高差甚大。看來常有坍塌危及住屋。河岸堆疊起大面積的沙包,以防沖蝕。
河水氾濫後沖下的大批浮木堆積在轉彎處,這等大漂流木堆沿途遇到好幾堆(左上)。左下:船頭上隨時有個經驗豐富船伕,撐著竹竿控制方向,不時有機會船底衝到淺灘上。右下:當地村民悠閒的帶著小童沿河散步玩耍。這附近是馬德雷德狄奧斯(Madre de Dios )河和馬努河(Rio Manu)的匯流處馬努口(Boca Manu)。需再約兩小時才能達目的地。
午後3:00抵達Manu Wildlife Center。這個wildlife Center和前幾天在Lower Manu Road入住的Cock-of-The-Rock Lodge屬同一個老闆擁有的私人產業。建在茂密的亞馬遜雨林裡。這個區域有氾濫平原、乾地、河川沖積地、闊葉林及竹林等多樣棲地類型,已知有565種鳥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