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20180226~0309_神秘的國度-柬埔寨紀行(3)_湄公河-Senmonorom高地-Keo Seima保護區-長臂猿森林-金邊

賞鳥行程過了一大半,幾個鼎鼎大名的困難種類-孟加拉鴇[環鳥]、白肩[環鳥]、白翅棲鴨都一一KO了,接下來該照著給鳥導的菜單找鳥了。住進Mekong Dolphin Hotel不是為找Dolphin而是那個河段也住這地區的特有種-湄公鶺鴒,Chea對這個鳥種好像一點都不擔心,胸有成竹的樣子。接下來一段行程是上海拔近千米Senmonorom高地,找找這一路以來在平地沒有的種類。


最後一個重點是再度回Keo Seima Wildlife Sancturay再試圖找找點名的鳥種裡讓鳥導毫無頭緒的蒼頭竹啄木,這啄木鳥在印度的阿薩姆、中國西南及福建都很認真的繞著竹林找過,均不得要領。在柬埔寨該抓住此次不錯的機會,最後在回台的前一天總算把牠找到了,Chea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3/6(二)這一早從Mekong Dolphin Hotel出來沿著湄公河一路北上,過了昨天找金織雀的點好遠。目的地是一處遊艇碼頭。上圖是湄公河邊,車上隨手拍的河濱風光。




碼頭旁這種約八人座的小艇不少,我們分成兩艘。也有不少其他的觀光客。目標是河裡為數不少的淡水海豚如左下圖。這種水生哺乳動物分布在東南亞一帶的河流裡。名稱來自緬甸的伊洛瓦底江叫作Irrawaddy Dolphin。本種給當地船家帶來不少生計上的出路。



鳥人下水理所當然先找這一帶的地區特有種-湄公鶺鴒(Mekong Wagtail)。下船不久即在河中的石堆上找到牠。數量不很多沒有成群出現,單獨一兩隻找到好幾次,船一靠近很容易被嚇飛。



另一種當地的目標是-小燕鴴(Small Pratincole)。一身的沙灰色與沙洲的顏色一模一樣,但沙洲平整乾淨有鳥活動還是很輕易可找到。本種和Amorn在泰北金三角的沙洲上也超級遠的見過一次,這次就輕鬆又清楚多了。



小鸕鶿(Little Cormorant)在這一河段裡也見到幾隻,河水看來有點混濁,可能魚蝦等牠的食物不少,吸引鸕鶿前來覓食。



印度斑嘴鴨(Indian Spot-billed Duck)在當地也偶而可見。牠和台灣的斑嘴鴨相似,原本是同一個種下的不同亞種。後來分佈東北印度至中南半島的族群被拆出為獨立種。本種不遷移是當地留鳥。



9:30上岸後碼頭邊有灰面鵟鷹(Gray-faced Buzzard)從頭頂飄過。牠是從東北亞南下來過冬的,現在正北返途中。在台灣通常見牠們成群結隊遷移,這單獨一隻相形甚為孤單。



車轉向東行,天氣悶熱一路昏睡到中午進這家Champa Pick 餐廳。菜餚普普,天熱沒太大胃口。倒是瑞興買來的一包醃芒果青銷路最好,一下子被搶食一空。



中午的大太陽下走在上圖被砍得精光的裸露林地上,曬得眼睛都張不開,且林木橫屍遍野,目睹這一幕也令人心裡難過。只見到兩隻猛禽,其他小鳥靜悄悄的。花半小時爬坡上到林緣,與兩部摩托車相會。Chea說樹林裡人太多,馬上掉頭回來。全團人一臉無奈毫無表情。下圖是部分砍掉的林地種的胡椒(右下)及腰果(左下)。

隨後進到Keo Seima Wildlife Sancturay的總部後方在亂林子裡胡亂兜圈子。Chea一心想找到竹林試試是否有機會碰到菜單上的竹啄木。點這一道菜讓鳥導倍感壓力。



左上:路邊的婦人托著一盤某種炸酥的昆蟲在大太陽下兜售,看來有點噁心,真懷疑會有誰敢吃。右上:路邊攤上常見用保特瓶裝著汽油販售,據說是從邊界走私過來的價錢稍便宜些,雖然品質不穩定。右下:曬在路邊的黑胡椒,不知夾雜多少塵土當胡椒吃進我們的肚子裡。左下:忘記了在哪裡拍的大竹節蟲,一旁當比例尺的是個頭燈。



黃昏走進Keo Seima Wildlife Sancturay保護區後方一條小路。在一空曠處定點等鳥。鳥種還有一些仍以普鳥居多。頭頂飛過的冠斑犀鳥(Oriental Pied Hornbill)要回夜棲地似的匆匆趕路,幾隻都朝同一方向飛。



紅臀擬啄木(Red-vented Barbet)停在高高的樹頂上,大部分特徵都不是很清楚。沒想到這竟是Amorn的新鳥種,打一張記錄照証明見到了牠。



遠方樹縫裡的厚嘴綠鳩(Thick-billed Pigeon),牠是南亞到馬來西亞一帶最常見的綠鳩之一。一群人定點站在哪裡聊天,沒事就拍一張記錄照。



黃昏要回棲地休息的鷯哥(Hill Myna),數量還不少,三五隻成小群在樹稍高來高去,嘴巴永遠嚷嚷的吵個不停。在那裡停留約一小時記錄了14種,對比正中午在太陽下曬一個小時沒鳥,感覺好很多。

天要暗下來時轉到一處大馬路邊,他們說這時段有機會見到要回巢休息的綠孔雀(Green Peafowl)。今天運氣不好,天全黑了沒孔雀出現只好打道回府。




過下午7:00才到高地上(海拔600公尺)的這一家Mondukiri Hotel。餐廳在山坡下,這一天三餐都讓人覺得菜的份量不夠吃,晚餐也一樣。只是這裡的wifi很強,大家都埋頭上網,老人家也在Line上和兒孫們小聊一下。




3/7(三)山區的清晨有點涼,車繼續向東往海拔900公尺的Senmonorom高地開。這一帶和越南中部的大叻很接近,環境類似。都是平緩的山頭,許多區塊開墾成農耕地。看來開發起步比越南晚了許多,少有像樣規模的農莊。也正逢旱季都呈休耕狀態。

這一早在Senmonorom混了近4個小時,鳥蹤不絕毫無冷場,加上氣候舒爽完全顛覆了幾天來在柬埔寨的印象。ebird記錄了48種,還包含了Gray-faced Tit Babbler、Indochinese Barbet、Gray-headed Parakeet及意外的White-cheeked Laughingthrush等4個新種。可說是此行最豐收的一個早上,那個Senmonorom高地一直讓鳥人們念念不忘。




和平鳥(Asian Fairy-Bluebird)雖然沒有太複雜的顏色,但藍黑的對比也顯得豔光四射。本種分布印度至東南亞一帶,還算常見。和平鳥這一科只有兩種,另一種在菲律賓許多大島都有分布,要找到它可就不容易了。




短尾鸚鵡(Vernal Hanging Parrot)是種可愛的小型鸚鵡,通常只見在天空快速飛過,停棲時也多見倒掛樹上。可能正在求偶或找到好吃的東西,姿勢很不尋常。比麻雀還小的翠綠身軀配個紅嘴及紅腰很艷麗。英文名稱來自睡覺時採倒掛的姿勢,像蝙蝠一樣




黑頭鵯(Black-headed Bulbul)一身鮮黃加上黑得發亮的頭部,長得很出色且恰如其名。數量多太常見讓人不覺得稀罕。牠自印度東北至東南亞都很常見,但不包括巴拉望以外的菲律賓群島。




東南亞擬啄木(Indochinese Barbet)和台灣的擬啄木是同門的親戚。原本同屬黑眉擬啄木下的不同亞種,近年大家流行鬧獨立,黑眉擬啄木多出3個種。台灣擬啄木中國擬啄木及本種。鳴唱聲乍聽不容易區分。是個長相很熟悉的新種。




紅嘴椋鳥(Vinous-breasted Starling)在中南半島是非常普遍活躍的一群。在Senmonorom高地上也有一小群老在這棵落葉的大樹上追逐。本種在台灣南部也有入侵的族群,適應性強數量也有擴張的趨勢。




那裡也見到和台灣一模一樣的綠啄花(Plain Flowerpecker),叫聲也一聽就很熟悉。今天太陽很大,頭尾各一條陰影很像加了個眉線和黑尾帶。




紋喉鵯(Stripe-throated Bulbul)是當地眾多鵯科鳥種之一。也喜歡站在明顯的高枝上不停的唱歌。喉部黃色縱紋隱約可見,是牠名稱的由來。




東南亞一帶綠鳩種類不少,這一趟也記錄了4~5種,有些種類外型還滿相近的。針尾綠鳩(Pin-tailed Pigeon)長個又長又尖的長尾是少數一眼能認出種類的綠鳩。




花蜜鳥也是中南半島留鳥中的一大家族,這次在柬埔寨有7種記錄,但小個頭又很活躍要拍清楚牠們並不很容易。萬氏紫喉花蜜鳥(Van Hasselt's Sunbird)由原本包含在Purple-throated Sunbird中的6個亞種分出的獨立種。有些分類學者更進一步分出名為Maroon-bellied Sunbird的新種,柬埔寨的族群屬於此,各種外型很相近,在野外賞鳥遇到這種拆拆分分的鳥種實在有夠混亂。




在那裡見到不少種台灣也有的熟悉身影,鳳頭蒼鷹(Crested Goshawk)就是其中之一。出國賞鳥主要想看到不一樣的新鮮種類。而這一些在台灣有親兄弟的鳥種又讓人覺得很溫暖親切。




縫葉鶯是南亞及東南亞一帶的特別類群,有13種。和近親鷦鶯一樣長個長長的尾巴。特別的是築巢時會把相鄰的葉片縫成自己的巢。黑喉縫葉鶯(Dark-necked Tailorbird)也算常見種。牠的特徵喉部的黑色很明顯,光線太強反而看不清楚。




銅藍鶲(Verditer Flycatcher)這一身藍不藍綠不綠的另類色澤,在野外很輕易可以認出來,且在其分布區內數量也還算普遍。台灣有過幾次難得的記錄,都引起鳥人們的大轟動。




過10:00以後高地的鳥找得差不多了,換附近另一個點。可能天氣已經熱起來了,鳥都休息了,人也該回去休息了。右上及左圖就是那環境很好卻看不到鳥的步道。右下是在柬埔寨遠離城市的野外賞鳥很難得沒有塵土飛揚的柏油路面。




這一段步道唯一拍到的一種鳥是隻東方蜂鷹(Oriental Honey-Buzzard)也是再熟悉不過的猛禽。本種有一群Northern是長途遷移的候鳥,另一群Indomalayan是當地的留鳥。柬埔寨見到的應該是要回北方的過境鳥。




午後再回到Keo Seima Wildlife Sancturay的總部,上圖是辦公廳門口的招牌。左下圖是辦公室的主建築。右下是總部後方滿是亂草的荒地,前一天下午Chea自己帶大家走進去,沒路才回頭的地方。今天他約了個人帶路,可是卻被主管先派到森林去了,還是得自己在後方林子亂轉,找到小片竹林如預期的沒有啄木的消息。




這是保護區取締盜伐貴重林木的成果。上圖是沒收來的大量載運木材的機車及改裝的小轎車。可見盜伐風氣之盛況。下圖是拆掉後座的小型車可以塞進不少裁切好的木材。




右圖也是改裝過偷運木材的小轎車,小車子這種使用方法真是開了眼界。左上是賞鳥途中遇到往邊界方向奔馳而去的機車隊,也是載著初步裁切的木材。這應該是木材價位高加上百姓太窮,讓偷盜行為像春天裡燒不盡的野草,到處蔓延。

又是槓龜的一個下午接近黃昏再到路邊的綠孔雀點繼續殺時間,找到幾個普鳥,加幾個Trip List,綠孔雀依然不現身。還是摸黑才回到旅館,因早上的精彩鳥況大家仍精神奕奕的不覺得太累。




3/8(四)還是5:30出門,半路拐進一處叫Gibbon Forest的森林營地,也有提供過夜的帳篷(左上)。左下:步道上釘這木牌寫著"Gibbon Trail"這裡也是長臂猿的保護區。右下:在這有桌椅的竹棚子裡吃著從旅館帶來的早餐盒。右上:司機們帶著爐具在空地上很熟練的弄了一頓熱食。




長臂猿森林的林相很好,可枝葉太茂密很難找到鳥。突然現身的橫斑翠鳥(Banded Kingfisher)引起一陣騷動,卻不容易找到適合的角度看清楚牠。胡亂打個背影作為紀錄之用。




這隻藍翅葉鵯(Blue-winged Leafbird)也算比較配合的,可以拍到大半黃綠的腹面和黑喉嚨。葉鵯在生物地理上是東方區的特有科,本科僅11種。幾乎全是一身翠綠,在常綠闊葉林裡活動保護色很好。本種翅膀略帶藍色而有這個名字。




這個長臂猿森林是個大面積的常綠闊葉林中間鑲崁著大小不等的高大竹林,一副標準的蒼頭竹啄木(Pale-headed Woodpecker)老家的樣子。但步道一路往下坡走,愈往下竹林面積愈大,有些擔心等一下的如何爬上來。上圖是在山坡下努力找尋竹啄木的畫面,牠活像個幽靈一樣在回撥鳥音幾十公尺外的密林裡忽隱忽現。最後總算讓部分鳥人看到了。右下圖是幾個鳥人認真的現場記錄ebird。見到了這個大目標,怎麼爬回坡上已經完全不重要了。




下午回金邊進城的路上,在一不奇眼的公路旁新填土的工地邊。大家盯著土坡下的亂叢,隨著播放的鳥音目標就在裡面跳動。這個鳥點完全叫不出地名大家都叫它Cambodian Tailorbird site。




柬埔寨縫葉鶯(Cambodian Tailorbird)是近年才被確認的柬埔寨特有種,直到2013年才有學術上的正式描述。外表和Ash Tailorbird有點像,只是胸前多些粗黑斑。雖然僅在小範圍內侷限分佈,鳥導對哪個地方很有把握,在路旁鳥音一放就找到牠。




進旅館前金邊城區的街景。右上:皇宮附近景點的一角。右下:摩托車拉著大拖車,可以擠上近30個人,是當地很重要的平民交通工具。左上:街上可見不少施亞努親王的大幅照片,當地人們還是很懷念他。左下:柬埔寨大選將近,這一組執政黨的候選人看板最多,反對黨的對手聽說不少人已鋃鐺入獄了。




最後一個晚上住進金邊皇宮北邊巷子裡的[金泰豐旅館]。明天要回台灣了大家都顯得很輕鬆。並打算飯後到附近商家大肆採購一番。在Okoki見到的帶蚊帳吊床,人人都想帶一個回台灣使用。




3/9(五)金邊城郊的最後巡禮,附近有荒地、水田、溼地...等複雜的環境,鳥種還不少。約一個多小時記錄了38種鳥。右上:全員在離開前和鳥導Chea(右一穿綠色上衣者)來個合照。右下:最後的的一般性賞鳥,大家走得很閒散。左下:藏在某個角落盛開的荷花池。



白斑黑石[即鳥](Pied Bushchat)是廣佈中亞至新幾內亞的普遍鳥種,柬埔寨的野地裡也沒有缺席。站路旁建築工地的鋼筋上,人來人往牠很淡定的自在覓食。類單也可以清晰的留下影像。




黃小鷺(Yellow Bittern)這平常神秘隱藏草叢中的大鳥,站路旁平視角的枝葉上,與圍觀的一群鳥人對望且互不相讓。所有人都拍夠了牠還定定目送我們離開。



趕赴機場前先送Amorn去博物館(他是黃昏的班機回曼谷),就位在皇宮附近。周邊是金邊最出名的旅遊區,遊客非常多,路上車輛擁擠,車塞得差一點趕不上回台灣的長榮班機。堵車時Chea頻頻下車探望。



有驚無險趕上12:45的航班,準點起飛。再看一眼腳下的金邊城區,有沒有機會再回來,這就很難說了。

總結這一趟頭尾12的柬埔寨賞鳥,花兩天在吳哥窟觀光,真正有8天的賞鳥時間。個人記錄了234種,增加13個新種,包括4種嚴重瀕危的種類是此行的最大收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