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過吳哥窟第一天正式賞鳥在Changkran Roy蹲坑加了一種斑腹八色鶇。第二天3/1(四)是此行最黑暗的一天,早上滿懷期待的再躲進昨天黃昏去過的水坑,一廂情願的盼望早上的鳥況會比下午好,結果事與願違。這也就算了,午後回暹粒鳥導Chea打算要大家休息,Amorn覺得這無法和鳥人交代,要求在附近找個水田或濕地找找普鳥勝過閒待在旅館裡。結果就在郊外田野轉一圈時間過了交差了事。
最黑暗的是老人家腸胃不適,斷食一整天。整天感覺昏天暗地的無心追這些常見的鳥種。料定那個環境沒有啥稀罕東西還提前回車上休息。回旅館才發現這一整天相機也休息,沒拍任何環境照片。連行前表定要在暹粒附近找印支綠鵲及布萊氏蟆口鴟的事被馬虎過去都沒及時察覺,機會就此錯過。
清了3/1(四)這一天的所有影像記錄就只有這隻八聲杜鵑(Plantive Cuckoo)貼出來作為唯一的印象。雖然那個下午的ebird記錄接近40種。
3/2(五)清晨5:30四部吉普車往Florican Garssland出發,到大草原小路口停車早餐。草原一望無際,鳥聲此起彼落,雖然都是常見的鳥,種類卻不少,作紀錄的、照拍的都一陣忙碌。
這個早上有一件糗事,出門超過半個鐘頭了才發現望遠鏡忘在旅館。鳥人的基本裝備竟然陪著一本新約聖經靜靜的躺在抽屜裡。
邊吃早餐天上就有成群的彩鸛(Painted Stork)從頭頂飛過。這片大草原因棲息著稀有的孟加拉鴇受到村民保護,附帶周邊的鳥種也因此獲益不少。
草地上不少燕鴴(Oriental Pratincole)在空中飛翔,看來已進入繁殖季,顯得非常活躍。這一隻巢可能就在附近,車子開過只是伸長脖子警戒並沒飛離。Amorn叫了停車留個紀錄。
進入濕地淺水裡長滿荷花,可能魚蝦很多,大群的彩鸛和白鷺全集中到這豐盛的大餐廳。是一幕和諧自然欣欣向榮的畫面。
沼澤大尾鶯(Striated Grassbird)在矮灌叢上盡情的高歌。這些外表長得不怎樣的鳥,歌聲大多特別動人。在和熙的晨光裡牠愉悅的歌聲感染了一干遠到的鳥人。
當地社區裡的人當前導,遠遠的就宣告找到孟加拉鴇(Bengal Florican)了,大家振奮的加緊腳步。果然好遠好遠的水稻田後方有隻雄鳥忽隱忽現的草地裡走動。還好牠塊頭夠大、體色夠黑,否則還不好找。人鳥之間隔著大片水域不能再靠近了。
孟加拉鴇(Bengal Florican)母鳥也在遠遠的水田旁。本種CITES列在第一級的瀕危名單裡。印度、尼泊爾、孟加拉的交界帶約有三~四百隻,柬埔寨的亞種情況更不明朗。近年柬國的鳥導協會下大功夫聯合當地村民進行保護,有顯著的績效。現在柬埔寨比孟加拉更有把握找到牠,但要拍好照片還不是時候。
濕地的天空也很熱鬧東方澤鷂(Eastern Marsh Harrier)一直在水陸交界處重複的盤旋覓食。華南至中南半島是牠門的主要度冬區。繁殖區在東北、蒙古及南西伯利亞。台灣也有過境及度冬族群。
鵲鷂(Pied Harrier)也在同一水稻田上盤飛。這是隻母鳥或亞成鳥,沒有黑白分明的體色。牠在東北亞繁殖至南亞度冬,在台灣是稀有過境鳥,早年有零星渡冬紀錄。
天氣熱起來後還要找一隻鳥導說得十拿九穩的遠東葦鶯(Manchurian Reed Warbler),聽到了幾處叫聲卻被牠耍得一頭汗,沒能一睹芳容。因還有遠路要趕只好忍痛離開,漏掉這很想看的目標鳥失望了好一陣子。
這是草原外圍的當地農家,在這貧窮國家的偏遠農村裡意外的見到不少家屋旁,都裝設小耳朵可以接收外界的訊息。
午飯後在爆熱的大太陽下,於一小片落葉林裡找白腰侏隼(White-rumped Pygmy Falcon)巢位就在那裡,可不見蹤影,天實在熱混不下去只好放棄。離開沒多遠的路旁電線上來隻替身-紅腿小隼(Collard Falconet)補嘗一下侏隼槓龜的遺憾。
3/2(五)今天的落腳地方是北邊老遠的Imatboey Lodge,看到上圖大門口的架勢及左下圖的木屋就覺得應該比Changkran Roy的營地舒服很多,住進後才知空間特小、蚊帳有許多破洞。還好右下圖的餐食還不錯。在這裡要住兩天主要目標是兩種稀有的Ibis。
入住後再上車,再開一段沙塵滾滾的小路,路盡頭正要下車,這隻戴勝(Eurasian Hoopoe)豎起誇張的羽冠好像找到大蟲子正在和它奮鬥。老婆的類單留下這瞬間的影像。
車停在小路盡頭開始徒步到Ibis的巢樹。右邊這位矮個子司機就是Corn能說流暢英語及日語,後來得知他討了個日本老婆。這三天來從他那裡知道不少當地的情況。可惜隔天他就送老闆先回暹粒,換一部車的司機只能互相傻笑,完全沒法溝通。
到目的地需步行幾百公尺,經過一片乾乾的落葉林。紋腹啄木(Freckle-breasted Woodpecker)就在步道旁的樹幹上。前方有更重要大目標,大家都順手打幾張記錄即繼續趕路。
目的地是上圖的掩體。後方大樹上有巨[環鳥]的巢。到了之後當地鳥導說兩天前小鳥已離巢,趕半天看來希望渺茫,只好熬下去看天黑前會不會有鳥回來。下圖是那個地區稀疏落葉林的環境,應該是定期用火燒的習慣留下的林相。
等Ibis的時間附近也有些鳥活動,這隻緬甸栗腹鳾(Burmese Nuthatch)就在樹幹上上上下下的跑。本種原本是栗腹鳾(Chestnut-bellied Nuthatch)的亞種,近年分佈在東南邊的這一群被分出為獨立種,除分布區不同外表差異不大。
天開始暗下來這隻大鳥-巨[環鳥](Giant Ibis)還真回到巢樹附近,在昏暗的光線中透過單筒望遠鏡算看清楚了,要拍好照片可是門都沒有,這麼稀有的大鳥能用單筒細細觀賞也是種幸福。上圖是老婆類單拍的紀錄照。牠超機警緊張的當地鳥導要大家在掩體後方躲好,透過樹縫好好欣賞。本種長期瀕臨絕種邊緣。對其習性、食物、繁殖等資訊一無所知。曾大範圍分佈中南半島,目前僅知寮國、柬埔寨及鄰近的越南有少量殘存。濕地的快速減少及這一地區長年的戰亂使牠的生存備受威脅。沒有柬國鳥導協會的認真經營要找這種鳥幾乎是天方夜譚。
藉著找到Giant Ibis的餘氣,沒有直接回住處,在半路上等天全黑下來後在樹下回撥叫出一對東方角鴞(Oriental Scops Owl)。20來公分的小傢伙睜著兩隻大眼睛不停的跟著鳴叫。超萌的模樣讓大家都拍得心滿意足,回去肯定會做個香甜的美夢。
3/3(六)清晨摸黑5:00出門,為的是找另種稀有的白肩黑[環鳥](White-shouldered Ibis)。當地鳥導摸清了牠們晚上的夜棲地,天亮牠們外出覓食就無從找起了。這一家2大3小一星期前才離巢,非常緊張根本沒機會接近。用手機接單筒記錄了繁殖成功的這一家族。
栗背伯勞(Burmese Shrike)是華南、緬甸至中南半島常見的伯勞。這一科是除了南美、澳洲外的廣泛分布類群。Lanius屬佔絕大多數,外型、大小、色澤變化不大,分布區是比較可靠的區別方法。
鳳頭雨燕(Crested Treeswift)在當地算常見,臉上的腮紅是它的標誌。本科是個僅四個種的小科。分佈印度至新幾內亞。
大金背啄木(Greater Flameback)在啄木鳥裡算是長得漂亮的。30幾公分的個頭、紅色翹起的羽冠及亮金色的背部,看來很有喜氣。拿相機的當然興致沖沖的追拍。
林鵙(Common Woodshrike)長一副伯勞的模樣,也確實是伯勞科的近親,屬叢伯勞科。這種落葉林是他喜歡的棲地,見到不少隻次。
林鵙(Common Woodshrike)的巢並沒築得很高,三隻小鳥在巢裡已擠得快爆了,親鳥辛勤的進出餵食。
一般在常綠闊葉林活動的葉鵯到了落葉林變得很顯眼突出。這隻金額葉鵯(Golden-fronted Leafbird)除了一身綠,深色喉部及黃色額頭的特徵一目了然。
這一帶的啄木種類不少,這一程記錄了近十種。黃額斑啄木(Yellow-crowned Woodpecker)算是比較稀少的種類。有伙伴拍到過了好久才問鳥導,Amorn見了照片要大家回頭再找找。果然牠還忠誠的守著自己的領域努力找食物以填飽肚子。
杜鵑在中南半島種類也很多,栗斑杜鵑(Banded Bay Cuckoo)只在今天記錄到一次。許多杜鵑種類從外型不易分辨,聽鳴唱聲是比較可靠的辨識方法。本種從頭到尾一身的細橫紋,沒有叫聲還是可以認出來。
下午還是在Imatboey的落葉林換一個區域繼續來回的繞。經過一處積水的草地,幾隻肉垂麥雞(Red-wattled Lapwing)大聲嚷嚷的深怕沒人見到牠,或許有牠們的巢就在濕地附近。
一整個下半天在一小區茂密的大樹林想找點斑林鴞(Spotted Wood Owl)。Chea知道這附近有牠的記錄,可就不出現。最後因一群人在樹下踩踏落葉及枯枝的聲響把褐林鴞(Brown Wood Owl)驚飛起來,追了幾次總算找到牠正低頭凝視這群奇怪的人們。
晚上對完今天的名錄,提起我們漏了幾個重要的鳥種,才得知和鳥導協會的理事長來回溝通的Wish list,Chea跟本不知道,所以只帶大家General Birding,沒刻意找我們希望的種類。趕緊重新開個菜單跟他點菜,見他瞬時表情凝重起來。
3/4(日)早上仍在Imatboey的落葉林找鳥,今天目標明確了附近要找隻漂亮的啄木,努力吧!清晨穿過一片上圖的低漥半濕草地加幾個Trip List。到另一片落葉林也沒收穫,意外的在左下圖的巨大樹裂縫裡見到隻半睡半醒的褐漁鴞(Brown Fish Owl),相機只能糊糊的留個鳥影。
早上為啄木鳥Chea找得有點急,Amorn還在一旁打哈哈要大家到泰國看很容易,讓Chea更坐立不安。還好換個附近的點吃早餐,馬上聽到黑頭綠啄木(Black-headed Woodpecker)的叫聲,一放音回播立刻衝過來一對。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這一帶的民房看起來滿簡陋的,車子路過或刮起一陣風則沙塵飛揚。房子都蓋上層厚厚的塵土。圍籬內的院子和門口卻都清理得很整齊。
3/4(日)午後離開Imatboey Lodge沿路沙塵滾滾,我們最後一部車更如墮五里塵霧中如左圖。右上是家家戶戶門口種來遮蔭並採果的西印度櫻桃,蓋滿黃土勉強看出一點綠色。右下圖香蕉植株面朝上的葉子也積層厚厚的塵土。
黃昏經過大面積落葉林跨過一條乾小溪,地面降低約5~6公尺,眼前突然出現一個大平地,上頭是個蒼翠的闊葉樹林。大家眼睛為之一亮。這就是Okoki營地。左下:客人住的大帳篷。右下:當地村民睡的帶紋帳的吊床。右上:營地的洗手間,外觀簡陋但還算乾淨。左上:淋浴間,頭頂上用滑輪吊一個約20公升的水桶,桶底有個蓮蓬頭開關,沖起涼來暢快無比。
我們睡這種有屋簷的帳篷,裡面有兩張帶紋帳的行軍床。左上:有人怕帳裡太悶熱,把行軍床搬到簷下睡覺也很舒服。
左上:進營地大家很新奇,選好帳篷就不停的拍照。右下:從營地穿過樹林步行約十分鐘,前往一處森林中的天然小水塘。左下:躲進掩蔽帳裡,大目標就在水塘裡,雖然悶得爆出一身汗水,還是靜靜的細心觀察。右上:很有氣氛的營地野餐。水果、青菜、魚、肉樣樣俱全。
那個池子蠻安靜的除了那隻鴨子還有池鷺、白腹秧雞在池邊繞。這隻紅原雞(Red Junglefowl)短暫出來探幾下頭又進林子去。這張圖也是老婆的類單拍的。
這是森林中特別的露天餐席,菜是外面老遠帶進來的沒啥新鮮的花樣,但吃起來感覺就是不一樣(下圖)。上圖是為我們打理三頓飯的村婦們。
這一路走來的落葉林長著許多龍腦香科的大樹。某個特別的種類當地人鋸開個大洞,放火燒了之後會流出汁液在樹洞中。他們定期來收取汁液做為防漏的塗料。一開始見他們燒樹幹大家都一臉迷惑,原來是採收森林副產物。特別種類的龍腦香樹液能製成有名的中藥材-冰片。
3/5(一)第二天早上還是滿懷希望的再進掩蔽帳,跟在Changkran Roy一樣-槓龜。一隻鳥影都沒有,走到另一處水池的掩蔽帳依然靜悄悄。按耐不住紛紛走到開闊的落葉林隨便找些鳥看。上圖:落葉林裡多少可找到些鳥影。左下:和年輕的鳥導Chea合照。右下:落葉林和常綠林交界的小乾溪及木橋,瑞興夫婦正走回營地的森林。
森林上空盤旋著一隻黑冠鵑隼(Black Baza)。本種在華南、印度是留鳥。但這裡的族群是由北邊來度冬的。某些特定山頭遷移季可見到大批過境鷹群,也吸引不少拍照愛好者前往守候。
離開Okoki 仍沿柬、寮邊界往東走。公路旁有不少頗具規模的經濟作物。左下是腰果的果園,因氣候適合,成為當地重要的農產項目。右下是橡樹園,用來割取樹液製作橡膠之用,有也不少大面積的栽培。右上是某種龍腦香科大樹上面掛滿鮮紅色的嫩果,比開花還鮮豔。
黃昏來到Kratie附近的濕地及水田地區,目標是尋找亞洲金織雀(Asian Golden Weaver),找了好久才在遠遠的草叢間出現。這種很尋常的環境鳥種還真不少,在這條路上走一個多小時ebird也記錄37種,還包括幾個很不尋常種類。
路旁水田邊的水田鷚(Paddyfield Pipit),用單筒比對老半天,那一帶冬天裡也有非常相似的大花鷚(Richard's Pipit),看看牠的大小,大家覺得還是小一點,應該是 Paddyfield Pipit。
走著走著人群分成兩隊,前隊找到了黑鷺(Black Bittern),後面的找到了董雞(Watercock),都遠遠的勉強拍個記錄照。後來兩隊人馬交換竟然都把這兩種稀有難見的鳥看到。就此結束了這一天的活動。
晚上就在Kratie街上住進一家像樣的旅館-Mekong Dolphin Hotel。好好的洗刷一下住帳篷沒弄乾淨的衣物。也方便明天就近找找這一帶的地區特有種-湄公鶺鴒。左上為房間窗外的Kratie城區。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