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玩孫子
A-1:就從玩孫子說起:月初鳥孩子-若詩到花蓮調查四天,要兩老到嘉義住幾天幫忙照顧十個月大的小猴孫。他一向跟我不夠親近,正好利用這幾天培養一下感情,老人家可是充滿了期待。意外的幾天下來這小猴孫不但不跟我這老猴爺爺認親,還把我當妖魔一見面就哭。自認還會逗弄小孩的我這回真的踢到鐵板了。無計可施只好拿食物來哄吧!趁著餵副食品的時間就我來吧!兩次經驗都是餵到第五口,肚子墊底了就翻臉。超級挫折啊!回家路上兩老一路無話,沉悶到家!
帶到嘉義的兒童中心玩去,玩具一大堆,玩著玩著只要阿公靠過去小猴孫馬上把頭別開找媽媽去了。
A-2:玩孫子之二:四月中、下旬是小蘋果和小櫻桃的春假。半年前就嚷著要帶她們去東引,正好是鳥類過境期,之前也有過不錯的收穫,老人家也蠢蠢欲動。可這趟鳥運不濟,三天裡遇上兩天颳南風,把鳥都趕回北邊的繁殖地。一天鋒面來吹北風,期待鳥群下雨般的落到島上,結果卻是個下貓下狗的大豪雨。在旅館熬不住冒雨出門巡巡,同伴們笑我真瘋了,天下刀子也要出門。
一趟下來只記錄了75種,都是四月份東引的基本盤,沒有額外的紅利。但也意外的見到幾個久不見面的老鳥人。
4/16(日)晚上8:00在基隆碼頭拿到船票,兩姊妹樂不可支。急著要拍張照傳給媽媽看。
船艙裡搖搖晃晃的睡一個晚上,天剛亮抵達東引的中柱港,下船先拍照存證。東引我們又來了。
等車子來碼頭接人的空檔,見到Tropical Birding賞鳥公司老闆之一兼鳥導-Keith。02年到南非賞鳥由他帶領。他是南非人有個台灣老婆家住花蓮,現在沒帶團出國的時間都住花蓮。四年前到花蓮鳥會演講也見到他。第一次到東引很急著詢問當地的鳥點和鳥況。
陰陰的天氣吹著旺盛的南風,過境的候鳥們都乘風北返。在遊客中心後方露臺上數著過境的猛禽。兩小在躺椅上享受著渡假的悠閒。
賞鳥行程也要兼顧觀光,進安東坑道前換上鋼盔,對她們可是新鮮的玩意兒。
此行一行六人,沒多少鳥可找自動轉成觀光客。奔赴西引最北的[國之北疆],看看海,吹吹溫暖的海風。東引確是值得一遊的好所在。
東引東北角的燈塔是最吸引遊客的景點。時近黃昏兩個小的匆匆跑上去繞了一圈,忘了帶相機。只在路口和走不動的阿嬤合影。東引燈塔在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漂亮的照片。
回程的上下鋪親子艙。小鬼急急跳到上舖開心的玩將起來,這照片當然也急著傳給媽媽看。
進基隆港前的晚霞與落日。心中打量著-台馬輪-東引我鐵定還要再來。
4/25(二)趁著沒下雨就上合歡山吧!在大霧裡走上主峰,強風刺骨啥風景也沒見著,只知道10公斤的背包沉重。
上合歡山的家庭功課,雖然天冷又累人,女兒一家可是樂在其中。
A-4:玩孫子之四:4/28~29是大雪山國際賞鳥大賽的的第七屆比賽,去年這個時候小蘋果跟媽媽到西安沒能參與盛會。今年她老早就磨拳擦掌約了妹妹要兩老再帶她們玩一次。這種玩法正合老人家的胃口。當然見到或聽到許多山林裡的鳥朋友,更高興的也見到更多熟識的鳥人,尤其今年不少大陸的隊伍,都是在大陸跟隨他們看過鳥的高人。
4/28(五)一早到山莊還沒報到就被要求在大型的簽名布前全組留影。
左二是廣州中山大學的鳥類學老師-劉陽,也率隊前來參賽。他也來台多次與特生、科博館、師大等學術單位進行交流,發表過不少學術論文。08年到新疆賞鳥就是他帶的隊。當時剛從北歐拿到博士學位。
賞鳥這個圈圈有夠小,小蘋果都可以遇到小二時在台北的同學。她這個葉亞昕同學因家長對學校的學習環境和教學方法不滿意,現在完全在家自學。
廈門鳥會的參賽隊伍陣容也很堅強。右三的前會長-岩鷺-曾來台多次。09年到雲南普洱的菜陽河保護區參加比賽也同台競技過。
比賽過程中,山坡下一隻斑紋鷦鶯啣著隻螽斯,準備進巢餵雛,相機、望遠鏡都緊盯著牠。
這就是忙著餵哺幼兒的斑紋鷦鶯(Striated Prinia)親鳥。台灣這種尾巴佔體長一半的鷦鶯共有3種,本種棲地偏好山區。外形樸素,沒有旋律的鳴唱聲別具一格。
梅峰的徒子徒孫們也參加賽事,師公早年的教導有方,他們也出眾的贏得專業組第二名。
在僅四組參加的親子組拿個獎牌,滿足一下孫女們的虛榮心。認真想想名為玩孫子其實被孫子玩得很慘。只是老人就是愛享受這一種甜蜜的疲累。
B:鳥會活動:4/8(六)南投鳥會依例在這時節辦理候鳥季,重頭戲在帶民眾到籃城的甘蔗田,觀賞數以千計的東方黃鶺鴒北返前的集結壯觀場面。可今年的情況有點尷尬,集結的蔗田正在採收,鳥群四散,勉強找到20來隻沒找到隊伍的黃鶺鴒回老地方尋伴。正好來當鳥會的解說題材。
候鳥季室內候鳥介紹後出發到野外前先分組,場面滿熱鬧的。算算人頭比主角-東方黃鶺鴒還要多。
C:正式的鳥類調查
C-1:繁殖鳥調查:台灣繁殖鳥調查四月份該做中高海拔的樣區,找個晴天4/10(一)上新中橫。行禮如儀的記錄了10個樣點,就是些高海拔的普鳥不值一提。
調查結束後順道上塔塔加想看些更高海拔的種類,意料中的沒啥特別鳥種,只遇到群香港來的拍鳥客。倒是見到了特別的鳥友-20年前台中鳥會時代的蕭慶亮老師,他已從小學教職退休,仍一如以往的熱衷猛禽的追尋。
C-2:全島山麻雀普查:山麻雀在嘉義地區已進行了3年的研究工作。接下來想進一步了解整個台灣的分布狀況。由電腦預測模式挑選了160個可能的樣區,定在四月裡密集的進行3次重複調查。在若詩的幾度慫恿下,兩老接下了霧社地區(仁愛鄉)的15個樣區。依調查要求一天約可做4~5個樣區,部份路段兩人分開進行15個樣區最少要三天。上、中、下旬各三天就得花九天。遇上下雨及山路不通得增加出門次數。
4/5(三)清晨上新人崗調查,人冷得直抖擻,理所當然鳥也是靜悄悄的。只好眼光放遠,整個塔羅灣溪谷壟罩在雲海之下。窩在家不出門是賞不到此等美景的。
4/24(一)第三輪調查進力行產業道路之前的仁愛國中,後方的霧社還埋在雲堆裡,由國中方向滿出一小股雲的支流飄往春陽部落,台灣的山景確實美得無話可說。
山麻雀普查當然也有些意外狀況。4/20(四)車開進陡峭又不容會車的萬大林道小路,沒開始調查油箱就亮起紅燈,在那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山溝裡真把我嚇出一身冷汗。(平常跑約430公里加一次油,沒算到最近老跑山路,370公里就亮起紅燈),還好最後撐到萬大部落在商店裡買到1.8公升/80元的汽油三瓶,才脫困趕到霧社加油站,喝足後繼續進平靜調查。
在平靜部落也有讓人感嘆的插曲。4/5(三)結束調查到部落找找30年前的記憶。沒想到就遇上了高齡91的老同事Bawan(洪英吉)他是我剛上梅峰那幾年最親密的戰友之一。實在太久沒見面了,有種遇到上輩子朋友的感覺,非常感動。可惜他耳背重聽,沒能多聊些當年的往事。4/13(四)第二輪調查完再去看看他,兒子說昨天不舒服送埔基看醫生去。最後一次調查4/23(日)到他家,全家人都在。他昨天走了,孫女帶我看她阿公躺在冰櫃裡。化過妝面容詳和。短短十幾天裡三次進平靜見到一個老友的老、病、死。感慨萬千,世事無常。冰櫃裡的畫面在腦海裡縈繞了足足三天,躺床上都想到他。
最後一天翠巒的調查在華崗與翠華村間見到數以百計的東方毛腳燕(Asian House-Martin),有的天空飛,有的停電線,有的在地上啣泥,有的在屋簷下修整鳥巢。第一次拍到滿腳長毛一直長的腳趾的名符其實毛腳燕。
調查全部結束回程時,在力行部落下方拍到這隻通常神隱詭祕的棕噪鶥(Rusty Laughingthrush)。這次來台參賽的深圳隊高手-庭草,今年進行中國鳥種[觀鳥大年],想打破英國鳥導Paul 的一年在中國看906種的記錄。特地到台灣來飆特有種,見面第一句話就問我哪裡可以找到棕噪鶥(是他唯一缺的特有種)。這張照片讓他看到鐵定飆罵,說我藏私。
上圖是調查樣區外見到的一對山麻雀,下方背部銹紅色者是雄鳥。
這次的山麻雀普查供參與了160個樣區中的22個。有5個樣區記錄到牠的存在。也在樣區外的3個路段見到山麻雀。這十年以來牠的數量急遽下降,專家們及鳥友都在猜測可能的原因,目前仍沒有大家信服的結論。當原本棲息淺山的山麻雀遇上了麻雀,情況就像當年的原住民遇上了漢人,領地、數量不斷的退縮,結果造成今天的局面。
這次的山麻雀普查供參與了160個樣區中的22個。有5個樣區記錄到牠的存在。也在樣區外的3個路段見到山麻雀。這十年以來牠的數量急遽下降,專家們及鳥友都在猜測可能的原因,目前仍沒有大家信服的結論。當原本棲息淺山的山麻雀遇上了麻雀,情況就像當年的原住民遇上了漢人,領地、數量不斷的退縮,結果造成今天的局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