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薩特蘭地區待了四天,換點南下之前的最後一個早上再出海一次。這次出海就在近海地區,目標是幾個岩礁上的海鳥,都是分佈較廣數量多的種類,不太能預期有特別的種類出現。但出海了多少總是多少抱些希望。
緊接下來再南下上山,表定的行程有特別的夜鷹及秧雞。秧雞說得十拿九穩,過去對這類神出鬼沒的種類總不敢抱太大希望,結果一種濕地裡的阿茲特克秧雞(Azetic Rail)及另一種紅樹林裡的棕頸林秧雞(Rufous-necked Wood-Rail)讓這趟旅程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2/22(三)今天沒有打算跑很遠,因此過7:00才到港口。左上:碼頭邊的新穎大樓及整潔的庭院是棟港務單位的辦公大樓。右上:小船沒附設洗手間,上船前先到附近社區借廁所,圖遠方的左側,來回得步行約15分鐘。左下:天候不良,頭頂灰濛濛的一片,許多船隻都靜靜的泊在港內。右下:出海後風浪轉大,大霧壟罩。小船在霧茫茫的大海裡飄搖,沒發下救生衣心中不是很篤定。不時鹹濕的海水潑進船艙,急著撈出小飛俠包裹相機及望遠鏡。
外海有兩艘捕蝦船,纜繩、桅杆及周邊水域滿滿的大群前來分食漁獲的海鳥。看那數量肯定是最常見的普鳥:水面上的大多是褐鵜鶘(Brown Pelican),上頭則是麗色軍艦鳥(Magnificent Frigatebird)及白腹鰹鳥(Brown Booby)。
出海一個多小時後天氣轉晴,來到叫鰹鳥岩(Booby Rock)的島礁,原預期有許多海鳥棲息在此,卻是靜悄悄的。只在海鳥常棲止的岩石上鋪層厚厚的白色鳥糞,海鳥們都討海去了。
附近一個小礁岩上,停一隻藍腳鰹鳥(Blue-footed Booby)突顯的藍腳像是混合了天空和海水的藍色調。牠分佈在墨西哥至祕魯的太平洋沿岸及加拉巴哥群島。求偶時會抬起鮮麗的藍腳跳舞,那種憨態笨拙又有趣。
鰹鳥岩附近有小群的紅嘴熱帶鳥(Red-billed Tropicbird),和身軀約等長的尾巴飛行時飄逸動人。熱帶鳥科全球僅3種,都在熱帶海洋討生活。抓到魚獲時常被強勢的軍艦鳥追逐搶食,日子過起來不輕鬆。
附近大大小小的礁岩頂上都鋪層白白的鳥糞。在秘魯外海有幾個海鳥聚集的小島上發展出採集鳥糞的行業,國家還成立專門的管理單位,功能相當於我們的[肥料公司]。
海面上飄著希曼氏鷗(Heermann's Gull)這隻成年鳥白頭紅嘴,相較全身灰黑的亞成鳥俊俏許多。牠主要繁殖於墨西哥西部太平洋上的無人島。非繁殖期四處漫遊,北從加拿大南至瓜地馬拉的沿岸。這種冬天還北上的移動確是個怪異的行為。
稍微大一點的島礁上長滿了大叢的柱狀仙人掌。周邊照例有那幾種常見的海鳥盤旋或休息,外加食腐肉的黑美洲鷲(Black Vulture)也來光顧。
較為低矮的平頂岩石上躺滿了休息中的海獅,邊吹海風邊曬太陽,這種日子過起來愜意又舒適。
今天鳥況不是很理想,約莫10:00左右船回航進港。這一趟出海只加個新種-美洲叉尾海燕(Black Storm-Petrel)一隻黑呼呼小小的海鳥,腳相對較長,其他沒捨特徵。因提早回來船家為補足出海不足的時數,船再駛進港灣內的另一條水道。也有些常見的水鳥。
這條水道轉了幾個彎,像進了巷弄一樣四通八達。沿岸有許多外觀豪華的別墅及社區,都有個別的碼頭,出門坐船看來相當便捷。某些角落也停了不少各式遊艇。這風光和國人對墨西哥的傳統印象天差地別,完全聯想不在一起。
水道末端迴轉處有一沒有人工設施的小小島,棲息了幾種常見的鷺科鳥類。右上:常單獨活動的小藍鷺(Little Blue Heron)。右下:和蒼鷺長得一模一樣的大藍鷺(Great Blue Heron),可身上一點藍色調都沒有。左下:外觀和小藍鷺相仿,下腹部白色的三色鷺(Tricolor Heron)。左上:成群的牛背鷺(Cattle Egret),牠原產於非洲,對環境適應能力強,逐漸拓展到亞澳地區,上個世紀再跳島越過太平洋到達美洲,現在已開枝展葉族群龐大。
另一比較孤僻的綠鷺(Green Heron)單獨在水邊樹枝間等著小魚自動現身。牠的大小和行為模式和台灣的綠簑鷺有些雷同,顏色更多彩亮麗。
就在碼頭旁的水岸邊美洲蠣鷸(American Oystercatcher)在長著貝類的岩塊找尋可以下手的美食。牠和東方的蠣鷸外觀看不出多少差別,飛行時腰背的斑塊略有不同。
岩塊上一隻兩公尺多長的海鬣蜥正舒服的曬著太陽。
上岸後大家急著找碼頭旁的一家餐廳借廁所再找午飯吃。下午有好長的路要趕,Rene原想路旁的Subway打發可節省些時間。大家速食店吃膩了,改到家麵包店轉型的大餐廳好好享受一個大餐。
下午的鳥點在四個小時的車程外南邊的聖胡安山(Sierra de San Juan)。過下午4:00上山後路旁駁坎上停一隻隱士夜鶇(Hermit Thrush)。本種在北美廣泛的地區繁殖,繁殖地還算容易見到,只是多在森林裡當隱士少到空曠處。墨西哥是牠們的主要度冬地,數量應該不少,此行卻只見到這一次。
上到聖胡安山的鳥點是個休閒露營的渡假村,周末才營業,平常日只賣些飲料、餅乾等小東西。下午要特別找的是種不奇眼的皮黃胸蚊霸鶲(Buff-breasted Flycatcher),繞了一陣子總算找到停遠遠的鐵絲圍籬上。除了胸前的皮黃色沒其他特色。是中美洲山區的霸鶲。
天暗下來之後走進一條穿進森林的公路,等著夜鷹的出現,眼前天空閃爍的金星和色彩絢麗的彩霞輝映著。這種美景的享受也是出門賞鳥的重要附加價值。
角夜鷹(Eared Poorwill)是墨西哥的特有種。聽到近處幾個叫聲,還沒找到鳥卻被經過的卡車嚇跑,再無消息。Rene決定放棄,明天凌晨再來。下山前阿國到大樹下發功,回頭手電筒亂照竟給他照到停棲高樹幹的夜鷹,為大家省去一趟模黑上山的辛勞。
一鼓作氣乘著找到夜鷹的氣勢,再到營地附近找倉鴞,回撥許久只引來陣陣狗吠聲,只好下山到約半小時車程的皮特克市(Tepic),住進這家很不錯的Hotel Las Palomas。
2/23(四)6:00出門再上聖胡安山的老地方,沒找到特別的新鳥種。清晨人車稀少,鳥的活動頻繁,倒是補拍了幾種昨天下午看到沒拍到的種類。
黑頭橙胸金翅雀(Black-headed Siskin)也是中美洲山區松櫟林的鳥種。昨天下午也為牠追了好久,遠遠的記錄一筆,今天再把牠看清楚。照相還是有些困難,老停高高逆光的細枝上。
白耳紅嘴蜂鳥(White-eared Hummingbird)在中美山區是數量普遍的種類。或許清晨氣溫低牠還不太覓食,靜靜的停小細枝頂端休息。這下鳥名標示的白耳、紅嘴特徵總算顯露無遺。
鶯鷦鷯(House Wren)在美洲數十種鷦鷯中,可說是最普遍的種類之一。整個美洲北從加拿大南到阿根廷都有牠的地盤。是隻身體灰褐布滿斑紋的典型鷦鷯外貌,說不出啥特色。
林肯帶鵐(Lincoln's Sparrow)也是種說不上特徵的典型鵐。繁殖於北美西北部,到中美渡冬。這個季節在墨西哥適宜的草生環境數量非常多。一開始有些弄不清楚,看多了每個人都一眼就能認出牠來。
布洛克氏擬黃鸝(Bullock Oriole)擬黃鸝在美洲的種類近30種,身材類似,體色大多混著黃、橘、黑三種顏色。只是色斑的大小、位置不同。沒仔細比對也是難搞的一群。本種也是北美繁殖到中美度冬的種類。
山上沒特別鳥,早早下山,回到旅館吃頓豐盛的早餐(在馬薩特蘭地區的早餐一般簡略得出人意表,難得一兩次正式的都讓人印象深刻。)右上:旅館門口留影,外觀很體面。右下:旅館的Lobby一旁就是寬大的餐廳。左圖:櫃台旁有兩個櫃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櫃子面上裝飾的花紋圖案很顯然來自西藏。正面還有密教佛菩薩畫像,和以前在西藏見過的唐卡非常相像,猜測櫃子就是來自西藏。
早飯後轉往皮特克市區的都市生態公園號稱要找隻阿茲特克秧雞(Azetic Rail),可路上塞車到的時候以過9:30,大家曬得滿頭大汗,找秧雞心都涼了一半。進門口先來隻超級普鳥銅色牛鸝(Bronze Cowbird)迎接。牠是熱帶美洲和人類很親近的大宗野鳥。都市公園、綠地一次可見成百上千的大群。
在一小鐵橋上曬太陽等秧雞,天曉得牠躲哪裡,浮木上雪鷺(Snowy Egret)一身雪白的羽衣,一腳踩在小烏龜的背上等著水中的小魚。牠和東方的小白鷺差別主要是頭後的飾羽是長成一大把,而非僅長長飄逸的兩根。
美洲骨頂(American Coot)是當地非常普遍的種類,廣佈整個美洲,大大小小的水域環境都能見到。與東方的白冠雞相較,額頭的白色骨板較小,上頭多了顆紅褐色的硬塊。
距翅水雉(Northern Jacana)在熱帶美洲的草澤水域常可見到成小群活動。長腳長趾很適合在水生植物上行走。飛起來拖個長腳像尾巴一樣。亞成鳥體色差異很大。
秧鶴(Limpkin)是中南美洲低地水域的特殊鳥種。自成獨立的一科。是60公分的大鳥,飛行姿態似鶴,嘴似秧雞,而得此中名。身上佈滿白色的斑紋。喜在濕地找尋螺類為食。
美洲麻鷺(American Bittern)麻鷺是一類很隱密的鷺科鳥種,通常不輕易拋頭露面。大家很專注盯著細微的風吹草動,以為秧雞要現身。相機卻打到這隻竄出草叢飛離的麻鷺。
為了阿茲特克秧雞在小濕地徘徊了兩個小時,實在熱昏了只得悻悻的離開。Rene顯得非常失望的樣子,離開這裡就沒有機會了。上車前樹上的猩紅頭擬黃鸝(Streak-backed Oriole)雖見過許多次,還是順手打幾張作紀錄。
午前再回旅館退房搬行李,離開皮特克市西行約一小時前往聖布拉斯(San Blas),最後幾天都要逗留在那裏。上圖是Hotel Los Palomas前的大型停車場。
沒有直接出城而往一處大面積的酪梨園農路上山,車不能開了再下車走路。那一帶酪梨、波羅蜜等果樹都整片山頭的大規模種植。遇到主人在山上尋園還得騎著馬才辦得了事。
酪梨園後方有個小山溝,積了一小攤水。Rene說有墨西哥妍蜂鳥(Mexican Woodnymph)會來此洗澡還會為了爭地盤佔區打架。一群人躲樹叢後等了一個多小時,只等到樹尖上幾個追逐的小黑影,鳥導說就是牠,先記下一筆再說吧。
下午的目的地聖布拉斯(San Blas)是一處靠太平洋的漁村, 附近有三條河匯集入海,形成紅樹林、潟湖、沼澤。內陸有樹林、草原。是熱帶海岸環境的賞鳥樂園。近年逐漸有發展成觀光渡假村的趨勢,但仍未成氣候。在附近賞鳥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鋪天蓋地的蚊蚋,尤其晨昏。頭臉拿養蜂人家用的黑網罩住,拿望遠鏡的手過個三秒鐘就得暫停揮去嗡嗡作響的蚊蟲。說實在的鳥很多就是沒法靜下來看仔細。
半路的芒果園停車找鳥兼休息,也是被蚊蟲轟得抱頭鼠竄。勉強拍張說不上啥特徵的柳蚊霸鶲(Willow Flycatcher)就逃回車上。本種繁殖於北美,非繁殖季南下度冬。牠和非常類似的赤楊蚊霸鶲像雙胞胎一樣誰都分不出來,鳥導也得靠聲音才認得出來。
來到一處像是休耕農地的亂草叢,許多吃種子的小鳥活動其間。熱帶美洲有許種色彩迷人的小鳥,雜色彩鵐(Varied Bunting)的雄鳥是其中出色的一種,母鳥則一身灰褐色。中名叫牠鵐,最近的分類被移到美洲雀科,這分類變動也讓人一頭霧水。
靛藍彩鵐(Indigo Bunting)雄鳥也是吸引目光的小型彩鵐。第一眼和雜色彩鵐有些相像,都呈黑藍色,本種嘴喙更粗大。牠繁殖於北美來墨西哥度冬。
斑翅藍彩鵐(Blue Grosbeak)看這中文名稱,又是隻漂亮的藍色小鳥,只是拍到的是母鳥,數量還不少卻完全找不到公鳥,不知是冬羽如此,或是遇見的是一群女眷。牠分佈美國至中美洲,北方的族群南下度冬。
白領食籽雀(White-collared Seedeater)這類粗嘴巴以種子為主食的小型鳥,有鵐、美洲雀、唐納雀等幾個科,常讓人連屬於哪個科都混成一團。這種屬於唐納雀科的食籽雀還好拍到公鳥特徵明顯。否則又要拿著相機問鳥導才能寫下紀錄。
黃昏到河邊的渡船頭,長著一大片茂密的紅樹林,Rene說裡面有棕頸林秧雞。大夥防蚊措施弄好進到泥地的紅樹林邊,大聲的回撥。紅樹的支持根長得密密麻麻,十幾公尺外就是有隻老虎走過也不一定能看到,何況詭祕的林秧雞。結局是被蚊子鬨出紅樹林。這隻裸喉虎斑鷺(Bare-throated Tiger-Heron)一直在旁邊聽著林秧雞的回撥聲,一定納悶著到底發生甚麼大事。
晚上住進聖布拉斯(San Blas)這家Hotel Flamingo,外觀漆城磚紅色看起來很有特色(右上)。左圖及右下是房間內觀。預定墨西哥賞鳥的最後幾天都住這裡。
待續......
相關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