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份有一趟很難忘的春過境東引賞鳥,心中老盤算著該再見識一趟秋過境的盛況。正好有士淦夫婦的通風報信,趕緊與領隊英井兄報名,本已額滿了蒙領隊特別開恩收留才有這趟秋季的馬祖行。
此行預定先到東莒(從沒去過心中躍躍欲試),過一夜回南竿,最後一站擺在鳥況最佳的東引,再由東引返基隆碰碰海鳥的運氣。孰料天不從人願,才到馬祖就傳來東北季風旺盛加上颱風進逼,[台馬之星]近日停航,何時復航要看老天臉色。老馬祖阮爸傳訊息要我們要有長期關島的心理準備。
10/14(三)晚上各路人馬齊集基隆碼頭候船室,大家掩不住內心的雀躍。尤其我們兩個鄉下來的老人,除了對馬祖秋過境的鳥的遐想外,更高興的是認識了一群京城來的資深鳥友,太興奮了。
來往於基隆馬祖之間的是艘嶄新的[台馬之星]渡輪。船艙內的設備、規模與先前的[台馬輪]相去不遠。最大的差別是增加了電梯,免去提大行李爬窄狹的旋轉梯。左下:經濟艙臥舖。右:艙房外的走道。
10/15(四)天剛亮先抵達東引,是此次賞鳥的主要目的地。因安排了先到東莒,故只在甲舨上望望,過兩天回頭再來。沒料強烈的東北季風作祟,期待很高的東引此行就看這麼一眼。
進港後與上船回台的新竹鳥友曾先生探尋鳥況,得到的回答是:[前幾天天氣太好,不少好鳥已繼續南飛了]。心裡仍樂觀的想著說不定下一波過境會更精彩。
這是連接東引與西引的窄狹通道,左側是西引。目前中華民國管轄的[國之北疆]就在島上的北角,立了石碑也是觀光景點,時間對了也有碰到好鳥的機會。
船約上午9:00抵達南竿的福澳碼頭,交換了另一批回台灣的人員、貨物及車輛,停留了一個多小時開始回航,黃昏會回到基隆港。
等待換乘11:00小渡輪前往東莒,扣除上廁所、吃早餐、託寄大行李還有近一個小時在福澳附近的草地、海邊、小樹叢找找鳥,真的天氣太好了只見到最常見的鶺鴒、白鷺等,值得記錄的只有一隻赤喉鷚。
船行一小時到東莒,[故鄉民宿]的老闆到猛澳碼頭接人。大多台灣鳥人到東莒多落腳這家,老闆很熟悉這等客人的需求,也附設菜色齊全的餐廳。不過第一個午餐由熟門熟路的領隊英井兄帶到頗具特色的麵館,家常麵、蛋蔥餅....都讓大家回味無窮,同行的旅泰鳥友-莊爸還招待了豐盛的這一餐。
雖位在東莒這彈丸小小島,[故鄉民宿]經營得有聲有色,有上下兩個館,右方紅白相間造型別緻的新館,在東莒也算很新潮的建築。下方的菜園就有鳥可看。
烏鶲(Dark-sided Flycatcher)是這回東莒的迎賓鳥,數量還不少,老愛站在民宿附近的木麻黃低枝上,任你怎麼拍,牠只專注在追捕令人困擾吸血蚊蟲。有體質過敏的同夥兩三下就名符其實的滿頭包。
黑嘴端鳳頭燕鷗是整個馬祖的招牌鳥,曾有鳥人建議叫牠[馬祖燕鷗]。大街小巷、各處路標、景區都用牠的塑像,數量實在太多,讓人覺得把這稀有的神話之鳥看俗了。
菜園裡的東方黃鶺鴒(Eastern Yellow Wagtail)是這趟馬祖行最大宗的鳥種之一,想忽略過牠的存在都不太可能。
珠頸斑鳩(Spotted Dove)也是馬祖的常客,沒其他特別鳥,相機閒著也是閒著胡亂按幾張聊作記錄。
寬嘴鶲(Asian Brown Flycatcher)也是過境的常客之一,不過這次在東莒數量好像沒有烏鶲多,只零星看到幾隻次。過境期與台灣的印象正好相反。
午後領隊招來兩部計程車,上到大埔聚落山頭的高點開始正式賞鳥。中午的大太陽鳥況是可以想見的安靜。除了士淦夫婦幾乎大家都帶了各式的大小砲,沒鳥或坐或站躲在牆角的陰影裡聊天等鳥。
好天氣天空的鳥況比地面熱鬧,灰面鵟鷹(Gray-faced Buzzard)仍在過境,小群小群的累加數量比當地的人口還多(東莒居民才200人另有約100名軍人)。另見到蒼鷹、燕隼等猛禽。更難得的是加了一個新鳥-白腹毛腳燕(Common House Martin),雖沒拍到影像也讓人高興好久。牠是歐洲版的毛腳燕正常應該到非洲度冬的。
左下:東莒山坳裡的小漁村-大埔聚落。左上:或許經常有大風侵襲,當地住房屋頂紅瓦上都壓上石頭免被吹翻。右圖:漁民用的浮標上烙印著當年的口號[消滅萬惡共匪、實行三民主義],看來不覺莞薾,比今日的馬英九還要反共。
這是賞鳥經過的一條步道-[魚路古道],是當地一條值得懷念的古道,一旁的砌石、解說牌、路況都維修良好。雖鳥況平平但不少岩塊角落都擺放著小學生手繪魚意象卵石,印象最為深刻。
東莒黃昏的小漁港及村落,海平面上掛著一輪火紅的落日,感覺靜謐祥和,度假的fu油然而生。
不到200住民的東莒也有規模不小的聚落-大坪村,可以想見當年也曾經一度繁華過。現在由於人口的流失,留下不少空屋及頹敗的院落。
白鶺鴒(White Wagtail)在這裡可以同時見到幾個亞種,且多數是臉部還偏黃的亞成鳥。這隻ocularis亞種的亞成鳥找到隻肥美的蠐螬蟲,費了半天勁才吃下這頓大餐。
10/16(五)享用了民宿提供的早餐後往東犬燈塔-國定的二級古蹟,位居東莒正北邊,季風特大,人都快被吹翻了當然留不住任何鳥。逛逛當年肅殺氣氛濃重的砲陣地及碉堡算是到此一遊。
一夥鳥人被強風吹下東犬燈塔,自動轉換成觀光行程,沿途欣賞具有特色的福正村閩北村落建築。許多家屋很顯然也是為吸引外來觀光客的因應之道而重新依原貌修建完成的,同屬戰地的小島金門也有相同的作為。
居高俯瞰福正港的海灣、沙灘、聚落、礁岩,確實是個足堪逗留的美景,找個避風處坐坐,誰說不是個沉思、發呆的好所在。左下的鮮紅屋頂是福正白馬尊王廟超誇張的[封火山牆]。
不管走到哪裡,看鳥的人都會往垃圾堆走,果不其然在垃圾場附近遇見了一群灰椋鳥(White-checked Starling),眼尖的同伴發現了一隻歐洲椋鳥(European Starling)混在其中,為牠們也追了大半個鐘頭。
在莒光遊客中心前的全團大合照。後排左三及前排右三是勞苦功高的領隊陳英井夫婦,夫人後方是她住台南的弟弟。後排右一及前排右二是有馬蓋先巧手的李文德夫婦。前排左一、二是這趟能跟班前往馬祖的介紹人盛士淦夫婦。後排右二是旅居泰國的莊爸和他的泰籍司機(前排黑衣者)。前排中最年輕的美女是台北鳥會的資深義工-啟姚,樹林裡她是最成功最大盞的誘蚊燈。
返民宿等午餐時間附近菜園裡鳥還不少,雖不是啥珍稀種類,距離近又大方不拍白不拍,黃尾鴝(Daurin Redstart)雄鳥也是上相的角色之一。
棕背伯勞(Long-tailed Shrike)的暗色型在台灣好像沒出現過,而離島的金門和馬祖數量也不是很多,但要找到牠並不是困難的事情。
菜園裡的小菜苗難免有鳥來踐踏啄食,各種廢棄塑膠袋、競選標幟都用來權充趕鳥的道具,難得見到好端端的國旗也擠身其中。應該沒有甚麼鳥會理它,菜園裡可拍了不少種鳥。
也是在菜園上方的電線上灰鶺鴒(Gray Wagtail)注視著底下的動靜,準備飛撲小蟲子充當午餐。
熾坪隴遺址位在民宿所在的大坪村西南角,識途老馬的領隊帶我們進入小徑找鳥才見到這奇特的遺址。2001年起發現有不少陶片、石器、貝塚及動物骨骸,證明了六千多年前東莒就有人類居住了。
在東莒的兩天裡耗掉最多CF卡容量的就是眼前這隻佛法僧(Dollard Bird),牠和我們一起在民宿附近徘徊兩天,每次外出回來去找找牠,總在附近的空枝上。雖是未完全打扮好的亞成鳥,在台灣可是稀有的過境鳥。
離開民宿回南竿前,在櫃檯後方的櫥櫃裡瞥見一組馬英九的[公仔],個人市面上從未見過,應該是七、八年前聲望正隆時的產品,老闆肯定是忠實的馬迷,否則早藏到密櫃裡不見天日了。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