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201508_另類出遊_音樂交流日本行(2)

8/5(三)今天由大阪出發先西行到京都,花一整天流連在京都的幾個以寺廟為主的景點,每個點都值得好好的逗留,礙於時間只能點到為止。表定行程是嵐山及清水寺兩大景點,今天特別加碼了平安神宮、東本願寺及京都車站,真是[俗又大碗]。待抵達福井越前町已是繁星高掛的晚上九點。

 

京都是日本最著名的古都,自西元794年已作為日本的首都,當時稱[平安京]。有說平安京在建設時是仿照唐都長安和東都洛陽而建,城北為皇城和宮城,城南為外郭城。京都到處都是古蹟,今天的行程都繞著市區轉就有玩不完的地方。

 

清水寺近四十年前曾造訪過,但腦海裡的印象好像被清洗過,除了千手觀音本堂及清水舞台略有印象外,其他完全不是今天的模樣。與過去冷清的情況相反,到處都是摩肩接踵的人群。左下:導遊在人群中招呼團員們遊覽的動線。左上:進清水寺的山門-仁王門前有片小廣場,團員不再集合一下會被眾多的遊客沖散。右圖:鱗比櫛次的紀念品店有許多家是專賣扇子的,店內外擺得琳瑯滿目且都展示出很有韻味的圖案。

 

順著二年坂、三年坂的商店街緩坡而上,相對於人聲鼎沸的主街,中間有些小巷弄後方另有各式的經營商家,小巷都布置得古樸可愛顯得清幽典雅。左上:眾多店家中有一間擺著大目如來坐像,弄不清楚供祭拜的小廟或是販售如來坐像。

 

這就是貼著崖壁建成的千手觀音本堂,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日本奈良末期由慈恩大師開創於778年(日本寶龜9年),歷經祝融之災,1633年由德川家康出資重建才有今日的規模。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前方懸空的舞台由139根12米長的木柱頂起,由此眺望視野極佳,一年四季遊人如織。

 

脫了鞋子進木造的殿堂,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這尊觀音像,菩薩塑像也有日本的圓胖風格,前方、側面各擺了個募款箱倒是比較特別的。

 

沿著本堂後方繞另一步道下山,沿途交錯栽植大量的楓樹與櫻花,可以想見春天的繽紛櫻花及秋天的燦爛楓紅肯定是極品美景,這季節前來只能領略陣陣微風卻也足堪清涼人心。右圖是蒼翠綠海中的三重塔,造型顏色出眾,綠樹、紅塔、藍天,任誰也忍不住舉起相機好留下美美的回憶。左下:接著上方[音羽之瀧]流下的泉水,有幾個小水塘,叉入側道接近水邊,不但沒有擁擠的遊人,空氣清涼舒適,可感覺出空氣中充滿了健康的負離子。

 

氣溫涼爽,濕度又高沿途山壁上長滿了各式蕨類植物,滿眼嫩綠走在其間像喝了[楊桃湯、冬瓜茶]真的[心涼脾土開]。右圖是溫帶的紫萁蕨(Osmunda japonica)其嫩芽是食用蕨菜裡的高檔貨,看到它就像見到失散多年的老朋友一樣,一定要拍照留念。中國古籍稱[薇],台灣中海拔山區亦偶可見。

 

這是清水寺的另一著名賣點[音羽之瀧],也是清水寺的名稱由來。據說飲此靈水可延年怯病,遊人順序排著長龍等待以長柄杓接瓢涼甘泉飲用,前提要有足夠時間排隊,一般自由行大多安排一整天的時間遊清水寺。

 

在一向陽的水池邊,一對正連結的白刃蜻蜓(Orthetrum albistylum)飛飛停停,最後棲落岸旁的杜鵑叢上。它們忘我了,任你怎麼拍就是不動如山,手機都可以有爆框版。

 

遠處突出水面的細枝上另有隻灰黑蜻蜓(Orthetrum melania)。這兩種在日本中部應該是普遍的蜓種,前一天在大阪城公園護城河邊也見到不少。

 

平安神宮位清水寺北邊不遠處,順遊並沒特別繞遠路。於1895年為紀念[平安都]建都1100年而依[平安都朝堂]縮小而建成。豔紅的殿宇、綠色屋瓦配上庭院的白色碎石,有恢宏的宮殿氣勢。殿後另有[神苑]由名設計家小川治兵衛耗20年修建而成,是一處極富盛名的明治大正時期的日本庭園代表。

 

左下:入口的應天門,出色的紅綠配,兩側翠松蒼勁,白地藍天,視覺上莊嚴沉穩。右下:大極殿左側的白虎樓。右上:大殿右側的另一棟風格相同樓閣。左上:神宮的平面圖,我們只在中段參觀一小圈,應天門正對面百餘公尺處有個24.4公尺高的最大的鳥居。平安神宮也是京都著名的賞櫻名所,四周遍植櫻花,除殿周及神苑,也可由外圍的運河搭船賞櫻,這是四月分的事,有意者另作安排吧!

 

應天門前遊興高昂的團員們。常常這樣出遊可以返老還童延年益壽。

 

沒拍過癮再來一張吧!,大家的衣服也是平安神宮的基調-紅白配。

 

門外的淨手處,用意是讓遊人手洗乾淨再入內朝拜,走了一圈熱氣蒸騰的豔陽白沙,出來再洗一次更覺清涼。興緻一來團長招攏大家路邊快閃,唱著[望春風、戀戀北迴線]。雖大中午的路上遊人不多,但聽到的[都要回頭流連的張望]。

 

前往下一站嵐山沿途的京都街景。小河對岸有些露臺是京都傳統的露天餐廳,夏日的黃昏在河邊的徐徐涼風下露天用餐,是京都人工作一整天下來的另類精神享受。

 

平安神宮之後到嵐山已是下午一點半,急急進餐廳安撫轆轆飢腸。窗外就是流經嵐山的大堰川,各種旅遊介紹都會提到它,古來即留有不少墨客的詩歌詠頌。迫不及待的由吃飯的地方往下望是望遠鏡裡有大鳥飛過。

 

左上:嵯峨野的竹林步道,穿梭在高大的竹林間,滿眼綠意精神舒爽。右上:導遊正介紹圖片中昔日未嫁公主進野宮神社淨身修行的情形。左下:神社門口的賣店,服務人員穿著白色的衣服,賣的不是紀念品而是祈福道具。

 

由竹林步道往外走到度月橋,路經的商店街一角。

 

路上太陽猛烈,廊下可遮蔭也有座椅,大家坐下歇口氣,隨手拍張照片,愛照相的看到相機,習慣性的會擺出可愛的Pose。

 

此地也有一處禪宗的大本山天龍寺,也是一處文化遺產,其中曹源池庭園是作景觀規劃的人士參學的名園之一。

 

天龍寺的總門,其內除了曹源池庭園亦有定期舉行的參禪法會,且附設有[飾月]禪風精進料理館。天氣太熱且時間倉促,只能從門口往內探望一下,有緣的話自然有下次的機會。

 

天龍寺外路旁的幾個並排菩薩石雕,造型可愛,應該有各自的名號及代表意義,可惜無處深究。

 

這一段路雖然平坦沒太大起伏,走起來也有一長段距離。不想走太累的可以叫人力車代步,這也是觀光區保存古風的賣點,否則進步的社會很少有這種苦力型的行業了。

 

大堰川旁有幾棵大樹可供大家避陽乘涼,大家坐樹陰下休息聊天。水裡有小群水鳥覓食,王立德老師也接過望遠鏡觀察起水裡的鳥來。

 

大堰川裡靠追捕游魚維生的鸕鶿(Great Cormorant)。牠追魚工夫一流,有些地方漁民不撒網不垂釣,光養一小群鸕鶿就能維持生計。冬季裡牠會南下度冬,海邊或日月潭等大型水域有不少,金門會聚集數萬隻,黃昏回慈湖夜棲蔚成景觀。

 

蒼鷺(Gray Heron)也是水邊常見的大型水鳥,脖子伸長了高度近三尺。牠的捕魚方式是靠牠的等功,長腿站進水裡不動的等魚游近再射出利箭般的長嘴。北方人因此有稱牠[長脖老等]的。

 

渡月橋、大堰川是嵐山風景的大背景,渡月橋有天皇因皓月橫空而命名等等的傳說色彩。持平而說個人看不出特色所在。或許當楓紅滿山、櫻花遍野的季節會有特殊的感動吧!

 

東本願寺位在京都車站步行可達之烏丸通上,原本沒在行程上,下車了才知道已在門口。在京都數不清的諸多廟宇中也是頗有來歷的一處。始建於1602年,江戶時代經四次大火,明治時期再建成現今的模樣。車站另一邊另有一西本願寺規模與此相當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而東本願寺未被認定。

 

這裡的來頭是佛教淨土宗真宗大谷派的大本山,主奉阿彌陀佛闡揚淨土法門。日治時代台北萬華也有同名的東本願寺的興建,現已拆除。時機不巧值內部整修沒對外開放。

 

內部沒能參訪,在大門口埔里合唱團全體團員合影留念,到此一遊。

 

埔里國小合唱團的團員們也行禮如儀,合影留念,他們年紀小來日方長,總有再訪的機會。

 

參觀京都新車站讓人有些錯亂的感覺,在充滿歷史文化氣息的古城中心,矗立著最現代化的大建築。它耗資200億日円興建,是集各項衣食住行機能俱全的交通樞紐,數十條鐵公路交會於此。大廳兩旁有流水瀑布意象的電扶梯可直上頂樓。

 

大廳牆面上很醒目的一副字畫[創造朝向未來的新能源系統],這棟大型現代建築,裡面沒有空調設備,靠創新的設計讓空氣自然流通。大熱天裡沒有冷氣房的涼,但不停流動的空氣也不會覺得悶。確是值得大大鼓掌的新穎設計概念。

 

頂樓有130公尺高,布置成空中庭園,與京都塔對望可俯瞰京都市中心的景觀。時近黃昏太陽威力已緩和下來,吹吹風賞賞景,品嘗一下古都的現代風。

 

樓頂南北兩側留有大型的透明景觀窗,下方是繁華京都市中心。參觀京都新車站也給山城來的鄉巴佬增長不少見識。

 

在京都車站附近巷子裡的餐廳吃了晚飯,結束緊湊充實的一天遊程,隨即兼程北上前往福井縣的越前町進行這一趟日本行唯一的正事-音樂交流會。上圖是太陽下山前車窗外日本關西的田園一景。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