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201401_印度西南賞鳥之旅(1)-泰德卡鳥類保護區之一

再往印度賞鳥,其實並沒有在事先的規劃中,2000年及2003年已經去了兩次,心中對印度的鳥種並沒多少期待。意外的Luna丟出個印度西南的行程,就走吧!自2011年起跟了四次 Luna規劃阿國帶隊的賞鳥團,都還滿有瘋鳥的fu,團隊氣氛愉悅,帶隊的服務周到,尤其老人家倍受禮遇,在體力尚能負荷的前提下,不走更待何時?

 

印度半島的西南沿著海岸旁有一條西高止山脈(Western Ghats Mt.),在喜馬拉雅山系的鳥族中,它獨樹一幟,擁有三十多種分布局限的特有種。鳥名錄裡不少以Malabar或Nilgiri為名的種類,多是只出現在這一地區的特有種。這次的行程主要停留泰德卡(Thattekkad)及木都瑪賴(Mudumalai)兩個區塊及其鄰近的姆那(Munnar)及歐緹(Ooty)兩處海拔稍高的地方。

 

多位久不見面的老戰友,再度集合於桃園機場,談及鳥事大家都興高采烈的充滿期待。本團十人,圖中缺了照相的阿國、特殊待遇的阿珍及常常找不到人影的歐醫師。

 

神勇的阿珍出門前一天仍攀爬在乾河床裡做測量,不慎由巨岩摔落,膝蓋筋骨受傷,纏著護具毅然同行出發,進出機場有輪椅伺候,希望野地裡的鳥族也能慢飛等她。

 

新加坡機場轉機,樟宜機場到處花團錦簇,拍張照回頭就找不到輪椅帶路的同伴,錯過領取20新加坡幣的機場招待卷。

 

兩段航程各四個半鐘頭的飛行加上轉機兩半鐘頭,1/16晚上10:30(時差兩個半小時)抵達印度西南的古欽(Kochi)國際機場。

 

這位是印度籍的鳥導Eldhose,論鳥功、眼力、聽力都算一流,只是少開金口,要去哪?走多遠?看甚麼鳥?事先從不說明,到點看到才算數,當個國際性的鳥導,這種風格確是少見。看到鳥以後還得揣摩一下他的印度腔鳥名,幾天以後才逐漸適應下來。

 

清晨的第一個鳥點--恰似大雪山的雞場,我們躲在車裡看著這位老婦人嚇走鳥群,在不同位置放了飼料,人離開後鳥群蜂擁到豐盛的餐廳大快朵頤。(她不受雇於鳥類保護區而是善心的村民)

 

這個行程的第一種新鳥--黑喉文鳥(Black-throated Munia),正享用竹管內的小米,一大群從後方的灌叢裡飛進飛出,不時還鬥嘴吵吵架。

 

今天的大目標--灰原雞(Gray Junglefowl),一早只從樹叢裡傳來叫聲,灑了飼料後這個大石平台瞬間變成雞場,進進出出吵吵鬧鬧的數都數不清到底有多少灰原雞靠這位老婦人過活。

 

名為灰原雞,公雞看起來還是帥氣十足,在別處野外也見過幾次慌張逃竄的個體。

 

母雞帶小雞,和我們家養的沒啥不同,也吃著麵包塊。背景裡模糊的鳥影是紅耳鵯,耳朵的紅斑比東南亞的大許多。

 

叢林鶇鶥(Jungle Babbler)一反平常都躲在樹叢密處的習性,也成群出來分食人們的施捨,牠們客氣些,只在邊緣撿拾細碎的食物。

 

小金背啄木(Black-rumped Woodpecker)也適時路過這個大餐廳,全團人都悶在車裡沒驚動牠,牠也安心的在樹幹上敲敲打打,不知有沒有找到可口的早餐。

 

棕腹樹鵲(Rufous Magpie)與台灣的樹鵲身材體型類似,體色比較鮮亮,也是雜食性,會到地面參加人類提供的盛宴,只是神情緊張不敢放膽大吃。

 

印度不少鳥點多在村落的居家附近或車水馬龍的道路旁,這是泰德卡鳥類保護區總部邊的道路,在橋頭附近花半個多鐘頭記錄了約20種鳥,包括兩個新種Nilgiri Flowerpecker和Malabar Starling,只是太小和太遠沒拍到照片。

 

進入附近的森林,也在道路上賞鳥,雖然都是次生林,好鳥也是不斷現身。這保護區的小工作站就在樹林裡,門口還有個公車站牌,找鳥時會有等車的民眾好奇的觀看。

 

火喉鵯(Red-throated Bulbul)就在站牌旁的樹上;鵯是聒噪愛現的一群,大多是普遍易見的種類,難得這一程在印度西南見了8種鵯有一半是分布侷限的新種。

 

樹林裡的大目標領蟆口鴟(Sri Lank Frogmoth),英文名稱絲里蘭卡但之前在斯里蘭卡反倒沒遇上,在印度西南數量不少,在泰德卡見了好幾回,但也得憑鳥導的好眼力。這一對男左女右蹲一起睡覺,被相機的快門聲吵醒,似乎一臉不悅。

 

西高止山的山體應該是這種巨大的岩塊構成,山麓的平地或潮濕處長著常綠林,草木不生的露頭岩塊旁則密生著落葉林和灌叢,乾旱的冬季一付半沙漠的乾熱景像,不同生境複雜鑲崁的環境,鳥種特別多樣引人。

 

一早出門天氣冷涼,大夥穿著長袖的禦寒衣服,近中午的大太陽下,在石頭山頂上曬出一身汗;可這塊大石頭上記錄了17種鳥,包括4個新種Crimson-backed Sunbird、White-cheecked Barbet、Malabar Gray Hornbill、Malabar Woodshrike,再熱也忍下來了。

 

Eldhose發不少時間才叫出這馬拉巴林鵙(Malabar Woodshrike),牠只分布西高止山,數量並不普遍。這一屬的鳥種原本放在非洲產的盔鵙科裡,新的分類又一起被併到馬達加斯加的鈎嘴鵙科,做鳥記錄時常一陣混亂摸不到頭緒。

 

到印度西南的第一個正餐,從菜單看起來很可口,端出來除了中間的炸餅,完全不知道是啥東東,總之三個字[辣、鹹、油],回到家了還是弄不清印度人吃甚麼東西。

 

天熱的關係下午15:00才出門,Eldhose家就在附近,吃住都回家,約好在這裡會合。此處是泰德卡鳥類保護區的總部,早年有位鳥類學者Salim Ali發現這裡的鳥類相豐富並促成保護區的成立,因此保護區就以Salim Ali的名字為名。

在保護區的門口加了個灰額綠鳩(Gray-fronted Green Pigeon)隨即轉入附近的闊葉林裡,環境很好,鳥況也不差,只是沒再有新紀錄出現。

 

換了個位置轉進一種鳳梨的農家,鳳梨間稀疏的種了橡膠的小苗,幾年後也會是一片橡膠園,屋後的山坡上有不少鳥飛進飛出,相機、望遠鏡都盯著那片樹林搜尋。

 

早上沒看清楚的馬拉巴椋鳥(Malabar Straling)再度出現在鳳梨田邊的禿枝上,還是有點距離至少能仔細看清楚。

 

這一農家的主人跟Eldhose很熟,我們搬了椅子坐鳳梨田間,等著山邊兩個裝水的石臼引來洗澡的小鳥,據說運氣好的話不少害羞的鶲、鴝、鶥等小鳥會出來洗澡,但我們運氣不好天轉陰後來竟下起雨來。

 

鳳梨田中灰暗的天色下只有這隻佛法僧(Dollarbird)近近的來和我們對望,天色不好牠那身暗黑的身影,幾個相機都抱怨老對不到焦。

 

突來的一陣大雨只有士淦夫婦衝回車上,動作慢的只好躲進農家避雨,約莫半個小時過去,看來雨勢一時停不下來了,才和阿國冒雨到車上找來雨具急急撤退。結束了第一天泰德卡的賞鳥。沒走多少路悠哉賞鳥,適合老人家的步調。這一天記錄了近80種鳥,個人也有11種新鳥進帳,起步就收穫滿滿。

 

1/18(六)天還朦朧未大亮即出門經大片橡膠園再爬上另一緩緩的石頭山,過7:00仍攏罩在濃霧裡,另一隊西方賞鳥人靜靜的坐著等霧散,我們則四散勉強找鳥,雲霧散開後四面鳥聲啾啁把我們團團圍繞。

 

霧未散盡綠柳鶯(Green Warbler)已在樹叢裡亂跳,昨天老花眼漏了牠,大家急著叫我去補回來,這回不但看清還順利拍到。

 

另一頭的大灌叢上小綠擬鴷(White-cheeked Barbet)成小群活動,牠動作溫和點不會活碰亂跳。也是西高止山一帶侷限分布的特有種。

 

這一帶有4種擬啄木,兩個特有種兩個在印度廣泛分布,馬拉巴擬鴷(Malabar Barbet)也是特有種,牠個子稍小,紅臉紅胸搭上一身翠綠,看起來很有特色。

 

印度灰犀鳥( Malabar Gray Hornbill)也是該地區 的特有種,從石頭山下來的路上牠也蹲坐橫幹上享用早餐,犀鳥多以果實為食。這個清晨花最多時間追尋的是隻困難的灰頭鵯(Gray-headed Bulbul)靠聲音Aldhose在薄霧中的竹叢裡找到,另一團西方人一直沒緣一見。

 

下到平地普通夜鷹(Gray Nightjar)早上路過時只是迷霧中的一團黑影,陽光出來後還蹲坐在老地方,雖仰角高又一身沒特色的斑紋,總算乖乖讓你看個夠。

 

印度西南部環境適合的地區橡膠是重要的經濟作物,穿越橡膠林時常可見收集樹液的容器掛在樹幹上,汁液由斜割的樹皮傷處慢慢的流出來。

 

進入一條穿過原始林的道路,林裡有不少榕屬的大樹,意外的好環境裡沒有找到甚麼好鳥,唯一讓人精神緊張的是底層鑽動又不容易看仔細的棕頭幽鶥(Puff-throated Babbler)。

 

看起來像是人工種植的造林地地景氣氛感覺都不錯,是個適合休閒散步的地方,走進林子沒十幾公尺幾乎不約而同的掉轉頭,沒有人認為會有值得追尋的種類可能出現在這裡。

 

天氣光線都不錯,沒鳥就拍拍鳥人吧!到此一遊,嫌換三腳架麻煩,最周到的領隊阿國理所當然又成了攝影師。

 

回旅館吃午飯前轉進一小段濃密的闊葉林裡,冒出這隻讓人驚艷的黑頭咬鵑(Malabar Trogon),讓沉寂好一陣子的賞鳥步伐又活躍起來。咬鵑這一家族都是百看不膩的鮮艷大鳥,又常長時間蹲坐不動,又殺了大家不少記憶卡。

 

在印度西南的各式樹林裡,啄木鳥算是常見的種類,但每次有啄木出現大家還是興奮的追著拍照,這隻大金背啄木(Greater Flameback)頂著一頭時髦的大紅髮,稱得上是個最上相的模特兒。

 

睡飽了午覺,過15:00再度來到泰德卡鳥類保護區的總部,這回買票進去,Eldhose很篤定的說是找貓頭鷹去,只是不肯定跟台灣的種類一不一樣。

 

走進保護區感覺像是個植物園,有各式分門別類的植栽收集,也遇到老師帶學生們來做戶外的教學活動,靠河岸建有碼頭也提供乘船的野外觀察。

 

辦公室附近的竹林裡住了兩隻鷹鴞(Brown Boobook-Ninox scutulata),和台灣的褐鷹鴞外形基本相似,早期兩者是同一種,近年的分類學者把分布亞洲東部的族群獨立出來稱Northern Boobook-Ninox japonica。

 

保護區內的開花樹上印度純色啄花(Nilgiri Flowerpecker)正在大快朵頤,塗得一嘴一臉都是花粉的紅色,為自己一身樸素羽色上點彩妝。啄花除了享用花蜜,同時還是花朵的重要受粉者。

 

左上是印度常見出租車,停在一家橡膠農場大門前,我們順著圍牆邊的荒草小徑走了十幾分鐘,這是Eldhose的私人鳥點,左下密密的樹叢間躲著一隻白領林鴞(Mottle Wood Owl),單筒裡大家都看清楚了身體和半張臉,就是無緣見牠全貌。鳥導很擔心太大聲把牠吵走了,這個鳥點就報銷了。

 

黃昏路過一處水壩,也是熱鬧的遊憩景點,大伙下車看黃嘴河燕鷗,我們這般東方臉孔在當地大概少見,鳥沒看清楚反而引來遊客圍觀,還有人要求合照;我們家老太婆的膚色比當地的美少女還白晰可愛吧!

 

過水壩再開了十來公里的車,順著下坡道一路找著找著今天的最後一個目標,天快黑了鳥導認為最有把握的地方竟然無聲無息。

 

17:30看看時間該收兵了,突然遠處傳來粗啞的叫聲,Eldhose總算鬆了一口氣,單筒、大砲、類單眼通通出籠了。

 

尋尋覓覓好久的白腹樹鵲(White-bellied Treepie)停在山谷下的禿枝上,又是種印度西南侷限分布的特有種,看清了拍完照,高高興興的打道回府,結束第二天的泰德卡賞鳥。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