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2013冬_澳洲維多利亞省及塔斯馬尼亞島賞鳥紀行(9)_Strahan~Launceston

澳洲賞鳥的最後一段,從西岸的Strahan往東北進入有名的Cradle Mt N.P.,隔天再繞進北邊一處私人保護區Loongana,最後一天則直奔北部大城Launceston由此搭機經墨爾本-廣州回台灣,結束為期20天的澳洲行。算算在塔斯馬尼亞八天,跑1500公里路,把塔島的精華地區差不多兜齊了。

 

12/3住Strahan的當天半夜,大雨就嘩啦嘩啦下個不停,12/4早上再穿雨衣到老地方,老樣子再瞄兩眼低空飛過並在舊路邊暫停的地鸚鵡,比預定的提早回Lodge。吃過早餐邊聊天邊等雨停,8:30看雨是停不下來了,只好濕濕的上路趕往下一站。

 

接近中午住進Cradle Mt N.P.的Highlanders Cottages ,房間互相分隔,好像都住在叢林裡,很有原始的fu,我們的房間名為The Bushman’s Hut。屋前屋後鳥及袋鼠等哺乳動物自在的來來去去。

 

午後遊覽公園南邊的 Dove Lake,天空雲層很低,湖面吹來刺骨的寒風,不怕冷的往湖邊賞景去,老人家不耐風寒,沒走幾十公尺就回到停車場休息。

 

雲層短暫散開,可以看到對面的搖籃山(Cradle Mountain),山頂海拔才1545公尺,因緯度高整個環境很像台灣的高山景像。

 

公園內有一系列的景點,水域的森林的都各具特色,除大家習慣性關注的鳥以外,不時會有讓人驚喜的有袋類哺乳動物出現。

 

這隻肥肥胖胖的袋熊(Common Wombat)就在我們面前不慌不忙的走上木質步道,再涉水穿過草叢。牠身長約70~80公分,短尾,體種可達30公斤,書上說牠多在晨昏或夜間活動,但這個下午的大太陽下,我們就遇到兩隻。

 

這個環境混合了森林、草原和溼地,左上的古老木屋和右下的石碑都是為紀念開拓者留下的紀念物,兩老沒力氣走太多路,年輕的去走屋後的林間步道,號稱像卡通裡龍貓出現的環境。

 

澳洲有5種烏鴉,全是一身漆黑,個子也沒差多少,叫聲也都是那張烏鴉嘴的破嗓子,分辨多靠熟悉叫聲細微的差異,還好到了塔斯馬尼亞只有一種林渡鴉(Forest Raven)任誰都叫得出名字。

 

在維多利亞時鳥導為找這種月斑澳蜜鳥(Crescent Honeyeater),耗了不少時間和精力都沒結果,塔斯馬尼亞相對容易許多,牠繞著這小灌叢吸花蜜,一排相機也圍著牠繞,至少都拍了上百張,人人都有清晰的作品。

 

黃昏去參觀袋獾(Tasmanian Devil)的教育及復育中心,袋獾是兇猛的肉食獸,一般不自己捕獵卻專搶其他動物的獵物而贏得Devil的惡名,近年來群體間感染著一種臉部的腫瘤,族群數量銳減到瀕危的程度,亟待設法拯救。

 

幾隻紅頸袋鼠(Red-necked Wallaby)整天徘徊在木屋的周圍,腹袋裡的小袋鼠有時會出來在媽媽的身旁活動一下再躲回溫暖的袋裡,甚為可愛。

 

這隻黑噪鐘鵲(Black Currawong)應該是常年廝守在住房門前,專等房客送上食物,並經常如願飽食;不但大膽接近陌生人,長時間吃軟飯缺乏啄食磨嘴喙的動作,上嘴比下嘴長出超過2公分,讓人聯想起好命的慈禧太后那副長長的指甲。

 

又有一小群灌叢絲刺鶯( Tasmanian Scrubwren)在屋前灌叢裡吵雜的覓食,剛到的前幾天拿著相機老追不到,要離開了牠卻老在眼前現給你看。

 

早餐後再度換點離開Highlanders Cottages,這個住點很熱門,最下一排標示著客滿。我們的隔鄰就來了一群講廣東話的香港客。

 

塔島的北部開發較早,往Loongana的途中多見大規模農場及牧場,住屋離路口都有段距離,各家門口都有個信箱,造型裝飾各個別出心裁,連電杆也畫上塔島特有動物的圖像,為此不斷的停車拍照。

 

在平緩的農地上見到幾片數公頃大的白菊花海,狀似法國菊,不知是商業用途的栽培,或像台灣冬季休耕田的波斯菊,綠肥兼景觀。

 

Cradle Mt到Loongana直線距離不到50公里,但沒直線道路,中途為了走近路不通,還多繞了一大段。11:00左右進到Mountain Valley Wilderness Lodge,位在個單一出口的寬闊山谷裡,是處隱世獨居的絕佳所在。

 

行李沒放好大廚們急著做羹湯,半路才在超市補給一批生鮮食材,可以期待的中午又有一頓可口豐盛的好料了。

 

廚房沾不上邊在一旁的壁爐升火,溫暖一下空蕩蕩的大客廳;外頭雲層壓得很低,好像隨時要下雨的樣子,加上陣陣自山頭吹來的寒風,升起一把火確實身心都暖和起來。

 

Lodge主人也是個超級鳥人,各地的鳥況瞭若指掌,生態知識廣泛且深入;阿國覺得下次到塔斯馬尼亞賞鳥,應把這裡擺第一站,瞭解全盤情況再出發會更能掌握合理行程。

 

主人帶我到另一棟住房,屋前土坡有個斑食蜜鳥(Spotted Pardalote)的巢洞。此行見到三種Pardalote都築洞巢,Spotted在土坡挖洞、Forty-spotted利用樹洞、Striated則樹洞土洞都能利用,族群量也最大。

 

這一對斑食蜜鳥(Spotted Pardalote)已挖好土洞,正在搜集巢材,不要太大的動作耐心安靜等候,就能捕捉到牠們辛勤工作的畫面。

 

房前一大片自然的草地一直延伸到山丘下的小河邊,草地上叢叢上一季的枯黃蕨類葉子,顯示此地的春天還沒有真正到來。

 

草地上一隻短吻針鼴(Short-beaked Echidna)飢餓的挖著螞蟻吃,牠的嘴可以直接搓進乾硬的土裡找到螞蟻。針鼴鴨嘴獸是哺乳動物裡唯二的卵生者,皆是澳洲的特產。牠的視力差,行動慢,一身硬刺是預防天敵的自衛工具。塔島的族群天敵少刺也相對的長得疏散但個體較大。

 

這是短吻針鼴覓食後的遺跡,草根被整遍挖開,劫後餘生的螞蟻正慌亂的逃竄。

 

灰鵙鶇(Gray Shrike-thrush)是整個澳洲最常見的鳥種之一,也算機警隱密,看清楚倒不困難,常常相機舉起就快速飛逃。

 

草地與山丘中間有條平緩溪流,天光逐漸暗下來時,老闆帶我們來看鴨嘴獸(Platypus),至少見到5~6個個體,短暫浮上來呼吸時可看到它的扁嘴及灰灰的背影,潛下40~50秒後會再度冒出水面換氣。

 

12/6(五)最後一天早上天才亮到後山的步道走一趟,高大的桉樹下長滿了一人高的大型蕨類,沒特別的鳥但環境的感覺很特別,此行在塔島進入的最後一條步道,空氣清新、安祥恬靜,留下個整體總結的印象。

 

回Lodge的車道,在和熙的晨曦裡顯出與世無爭的寧靜,回台灣後偶在路上睹了車或等紅綠燈的人群中,還常常想起這遺世獨立的淨土。

 

步道裡拍到隻灰灰的小鳥,一下沒弄清楚牠是誰? 對了圖鑑才驚覺是行動詭異常常一閃不見身影的綠嘯鶲(Olive Whistler),可能等著進巢餵雛沒有急急飛離。

 

離開Lodge的路上,阿國瞄見樹上的鳥影,竟然是隻淡色杜鵑(Pallid Cuckoo),為全團每個人加最後一個新種,預期的特有種名單中並沒有牠,更顯得難能可貴。這是老婆的小相機記錄的塔斯馬尼亞第18個Lifer。

 

塔斯馬尼亞北部典型的田野風光,藍天、白雲、草地及孤單的農舍;電視上廣告純淨無污染的牛奶就產在這種地方。

 

到了Lunceston機場附近,時間還早,慢慢吃了午餐再到這家革木蜂蜜的小賣店參觀,買了罐蜂蜜回來,一個多月了,到現在還沒嚐嚐它有甚麼特別的口味。

 

13:40到機場,17:10的班機往墨爾本,加上廣州轉機,21小時後才能到台灣,想起來就累人,加上連日的舟車勞頓,真累翻了。每人都陪著大行李以各自的姿態閉目養神,只有年輕的阿國,領隊的重大責任即將結束,笑咪咪的回味這趟精彩的旅程。

 

下午五點太陽仍照耀著Lunceston的機場,送我們踏上歸途。一趟長長的歸途(1小時到墨爾本,等5.5小時,花9小時飛廣州,再等5.5小時,再2小時回到桃園)。總結的印象是很值得向朋友推薦的自然旅遊,自己再來一次機會就很渺茫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