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行程前往海拔約1500公尺的Munnar,這一帶的森林基本上已經開闢為大規模的茶園,僅存零星的森林,本區有一Eravikulam國家公園原本專為保護尼爾吉里羊(Nilgiri Tahr)而成立,不少Nilgiri 山區的特殊鳥類也受惠於這個國家公園的保護,這些鳥是我們跑這一路的目的。
路途雖然沒有特別遠,但印度一般的道路狀況並不理想,加上蜿蜒的山路仍有不少來往的車輛,這一趟來回路程約去掉6個小時,還好想要的鳥種基本上找齊了。
1/19(日)為了趕路天沒亮05:30就出發,搖搖晃晃大家都在車上補眠,半睡半醒中被鳥導叫下車看鳥;昏暗的樹叢裡有兩隻灰頭林鴿(Nilgiri Wood Pigeon),車子行進中真佩服鳥導的好眼力。清晨的山區氣溫甚低,事先沒被告知要加禦寒衣服,每個人都冷得受不了,看完鳥急急躲回車上。
約08:30抵達一處較寬敞的停車處,下車找稀有的印度鷚;分了早餐盒邊吃邊等,路旁陸續有攤販開始擺攤,也有路過的遊客停下來賞景;這裡遠觀景緻甚佳,找鳥的人專看駁坎下則是滿滿的各式垃圾。在這個點耗一個多小時主要目標沒找到,看了些其他鳥。
白斑黑石[即鳥](Pied Bushchat)分布範圍廣且數量普遍,瘋鳥的人不太會去追這種普鳥,可牠就和紅耳鵯一起老停在你眼前小灌叢上,想要忽略牠都困難。
山路繼續往前開了一個多小時,停了幾處往山坡下找黃喉鵯(Yellow-throated Bulbul),這種鵯的名字列在全球受脅名錄中,僅零星分布在印度南部的幾個特殊生境;並沒有特別害羞難找,但數量實在太少了。
這一帶的原生環境是一種稱為Sholas的特殊地景,有常綠闊葉林與草原相互錯落鑲崁,幾種特別的鳥非得在這裡才找得到。
午後13:20再回到吃早餐等鳥的地方,停車場聚集了許多攤販和遊客,Eldhose建議再停十分鐘,最後再找一次印度鷚(Nilgiri Pipit),錯過就沒機會了。終於找到牠在高高的岩壁和草叢間覓食,目標看到了,也隨即掉頭回Muurar城區覓食去。
左上 Munnar是個不小的避暑渡假勝地,旅館別墅林立,餐廳以外也有幾家規模不小的超商,吃食方便。左下是車開幾個小時都過不完的茶園。右側是Sholas生境,上圖的位置看到黃喉鵯,下圖是看印度鷚的地方。
解決了午飯已過15:30,就近在 Munnar附近的路旁找鳥,看大家方向一致的往樹上看,就是好東西在那裡啦。
印度仙鶲(Nilgiri Flycatcher)也是這一帶的特有種,不算稀有,但離開這一區就見不到了,中名稱牠仙鶲,其實牠和銅藍鶲同屬,身體也是那個不純的暗藍色調。
Munnar郊區的住家,後方山坡上就是綿延不盡的茶園,來去匆匆沒有時間坐下來好好品一品 Nilgiri山區的茶到底口味如何?
黃昏在路旁的密叢裡Eldhose聽到噪鶥的叫聲,回播了一陣子,這隻白胸噪鶥(Kerala Laughingthrush)總算在葉縫裡匆匆的露了臉,可就是不肯大方的跳出沒遮蔽的地方。
和噪鶥出現的同一地方,霍氏鉤嘴鶥(Indian Scimitar Babbler)也聞聲出來探頭探腦,鉤嘴鶥就是這種習性,聽到聲音就只好奇的在樹叢裡亂找,不輕易到空曠的地方。
收了兩種不容易的畫眉正準備回車上,山溝邊卻傳來兩聲嘯鶇的聲音,跟聲音捉迷藏似的來回追了三四趟,回播也沒有反應,17:45天快黑了留張合照到此一遊,還有長長的路才能回到旅館。
1/20(一) 還有一整天留在泰德卡,已經在這地區逛了兩整天,再走路線都重複了,希望能找到前兩天漏掉的種類,一早07:00再來到水壩邊,今天星期一又是清晨顯得安靜清幽。
進入一旁的次生林,這兩天為牠來回追了好久的馬拉巴嘯鶇(Malabar Whistlingthrush)完全沒預告的就在眼前的樹上,雖僅匆匆一瞥,還是記錄到了一個不容易的特有種。牠是個人的第5500生涯鳥種,拍得糊糊的也要貼出來當紀念。
水壩下方的河床上,有不少黃嘴河燕鷗及小燕鴴,前者多年前在北印度的泰姬瑪哈陵後方河邊到見過,後者在泰北的金三角費很大勁才找到,而這裡數量不少。
河床另一側的尋常次生林裡,也有不少尋常的鳥,距離有些遠又多在晨霧中,拍照也是一團霧,站沒多久還是別處碰運氣去。
印度灰犀鳥(Malabar Gray Hornbill)在這一帶非常常見,鳥導說有些母鳥已把自己封在巢裡孵蛋了,看到嘴巴橘紅的公鳥居多。
水壩的另一端整理得像公園一樣,假日人潮洶湧,今天星期一很清靜,只有幾個打掃的工人,也有鳥可看,只是沒特別的種類。
纜線上有一對栗喉蜂虎(Blue-tailed Bee-eater)正在晨光中做日光浴,這鳥在金門是夏候鳥,印度南部則是冬候鳥,夏天在印度北部繁殖。
步道裡鳥群不少,天空裡一隻棕胸佛法僧(Indian Roller)盤繞許久,這種廣泛分布的普鳥,飛起來顏色實在太鮮亮了,大家拿望遠鏡盯著欣賞。
西高止山區很多這種被疏林圍繞的石頭山,爬起來並不困難,頂上視野通常很好,又在不同環境的交界處,一般鳥況都不錯,許多好鳥都在這種石頭山邊上的樹林見到的。
當地有三種黃鸝,印度金黃鸝、黑頭黃鸝及黑枕黃鸝(Black-naped Oriole),都不難見到,飛在樹林間很容易發現,可都停在樹頂高處,拍到好照片的機會並不大。
好幾次這種經驗,走進林相漂亮的步道大家滿懷希望的,往往沒啥好鳥現身,走這一段也一樣,除了一隻山鶺鴒及只聞其聲和黑影的烏嘴柳鶯,就沒值得一提的種類了。
褐胸鶲(Brown-breasted Flycatcher)在這一帶是冬候鳥,也是分布到中國大陸的普鳥,我們至少錯過五六次,這次總算老遠跑到印度把牠補回來了。
明天就要離開這住了五個晚上的旅館,拍張前院留作回憶,這家旅館設備普通有點老舊,但服務很盡心,房間熱水及冷氣沒能馬上修好,經裡把他的房間和我換了;餐桌上從辣、油、鹹的一團糊食物,第二天晚上就依客人的要求端出川燙的花椰菜和高麗菜;廚師一定很納悶這是哪一國的料理,能吃嗎?
旅館名為Maria,下面一排長長的字母是那個城鎮的名字,第一天問了經理,還請他寫下來,我想是永遠沒辦法記住這個地名的,除非搬到這裡來住。
旅館外是熱鬧混亂的大街,有同伴趁空檔出去逛逛,回來都說沒有值得一看的店家。不過治安不差在街上隨意走沒有安全的顧慮。
下午三點睡飽後再出門,Eldhose聲稱要先找褐漁鴞,也是順著一戶農家的牆邊走入近小溪流的亂林子裡,後段實在雜草叢生,鳥導留我們原處等著他獨自找去,結果空手回來,答應兩天後有更穩定的機會。
這條農家便道走了兩三回,每次都有不同的驚喜,今天聽到赤雞鶉(Red spurfowl)的叫聲,Eldhose要我們守在灌叢的空隙處,他從後方去趕過來,或許趕太急了,牠直接跳出從眾人面前飛過,太匆促了誰都沒來得及端相機。
難得黑頭黃鸝(Black-hooded Oriole)願意停到稍低的枝條,大家相機一陣亂射,只能留下逆光的鳥影。
這個農家附近的灌叢底層兩次聽到藍翅八色鶇(Indian Pitta)的叫聲,而且只在兩三米的範圍內,為了牠折騰了近一個小時,最終還是被牠戲弄了,只得收兵轉進。
等八色鶇的當下這隻亞洲壽帶(Asian Paradise Flycatcher)在附近擺盪穿梭,似在取笑這群傻瓜,顯眼空枝上的漂亮鳥不看,卻盯著亂草堆找那無影的東西。
農路出口處的藍鬚夜蜂虎(Blue-beared Bee-eater)蹲枯枝上休息,看鳥導緊張的喊大家過來的表情就知道這一帶數量並不多,全程只有這一次紀錄。
在泰德卡的最後一個下午再到前天被陣雨淋得狼狽撤退的鳳梨田,還是拿椅子坐著等候窺伺小鳥洗澡,空檔時鳥導採來些野生的蓮霧解解嘴饞,雖不若台灣的甜卻也清爽可口。而鳥等到一隻穗鶥和一隻藍鶲,都是母鳥愛乾淨出來洗澡,公鳥不見個影子。
過18:00天色暗下來了,收工上車。印度的這種小巴士上下車很不方便,全車只有正駕駛和副駕駛座椅旁才有門可以上下車,路邊有鳥也得等鳥導下車掀起座椅才能逐一下來,還不時被椅子下方的螺絲釘給鈎了衣服,或望遠鏡、相機等的帶子卡在門口上下不得。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