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201306_東非烏干達、盧安達鳥影尋蹤 (12)_Murchison Falls N.P.

木奇松瀑布國家公園(Muchison Falls N.P.)位烏干達的西北部,是該國最大的國家公園-佔地近4000平方公里,以維多利亞尼羅河(Victoria Nile)上一處40餘公尺高的瀑布為名。區內大面積的疏林草原有許多大型的哺乳動物,維多利亞尼羅河裡的河馬、尼羅鱷族群量在非洲是數一數二的,東南部Rabongo森林有黑猩猩,鳥類的豐富當然不在話下,包括稀有的鯨頭鸛(Shoebill)。

 

我們在這個國家公園裡記錄了126種鳥類,個人加了7個新種,包括休氏鷓鴣(Heuglin’s Francolin)、非洲長尾夜鶯(Long-tailed Nightjar)、方尾夜鶯(Square-tailed Nightjar)、岡巴斑鶲(Gambaga Flycatcher)、薛氏棕麻雀(Shelley’s Rufous Sparrow)、地犀鳥(Abissinian Ground-Hornbill)、紅翅山鷦鶯(Red-winged Gray Prinia),使此行的新紀錄破百。也記錄15種哺乳動物及大量的尼羅鱷。

 

6/22(六)Masindi街角最後一眼,許多機車在路旁候客,好像我們的計程車招呼站,小地方的載客機車沒有大城市的規矩,大多沒有為客人準備安全帽。

 

城外的一處臨時市集,非常熱鬧,當地人的吃用差不多應有盡有,忙進忙出的攤販還是非洲的老習慣,全是女人當家,男人都在一旁納涼。

 

Masindi附近才看到販售甘蔗,這一帶有不少大規模的糖業公司,甘蔗栽培面積相當大,行人多的路邊,一路都是人們邊走邊啃下的甘蔗渣,可以綿延數十公里。

 

路邊有鳥還是認真的找,長嘴長尾的綠林戴勝(Green Woodhoopoe)就停在路旁,順光的話可以看到一身輝亮的墨綠色。

 

不到12:00在Bukumi附近路旁的樹下吃便當,每人炒飯一盒,外加芒果吃到飽,後方的兩老還坐在阿國貼心準備雨衣上。提前吃飯不是肚子餓了,而是附近有好鳥,吃飽後再慢慢找。

 

司機吃飽飯又加了七、八個芒果,爬到樹上滿臉笑容的剔牙,回味著芒果的香甜。

 

左上:就是不普遍的目標鳥狐色扇尾鶯(Foxy Cisticola)。右上:灰頭翡翠(Gray-headed Kingfisher)。右下:燕尾蜂虎(Swallow-tailed Bee-eater),左下:北非歌百靈(Singing Bushlark),此地不在其正常分布範圍內,意外的加個新種。

 

進入Murchison 國家公園的範圍,超大個子(142公分)的鞍嘴鸛(Saddle-billed Stork)就在路邊濕地覓食,牠長相怪異,尤其那個大嘴,像是彩色的金屬片拼接起來的樣子。

 

一路上出現的鳥還不少,左上:針尾維達雀(Pin-tailled Whydah),最近在台灣也有逸出鳥。右上:闊嘴佛法僧(Broad-billed Roller)。右下:酒紅斑鳩(Vinaceous Dove)。左下:點額編織雀(Speckle-fronted Weaver)。

 

進旅館的路上有零星的住家(上圖),在坑坑洞洞的爛路顛了超過半個小時,才在一地片荒煙蔓草中出現一頗具規模的旅館-Nile River Lodge。

 

左下:遠方是旅館的餐廳,由最遠的房間走來約要8~10分鐘,外面的叉路上放個水牛的角和頭穀作為指標,很有意思的擺設。左上:餐廳外的坐椅,面對著維多利亞尼羅河(Victoria Nile)。右上:房間外的陽台,有坐椅及吊床。右下是旅館在公園裡的位置圖。

 

黃昏17:30~19:45外出找貓頭鷹及夜鶯,收穫不差,記錄了斑鵰鴞(Spotted Eagle-Owl)、非洲長尾夜鶯(Long-tailed Nightjar)、方尾夜鶯(Square-tailed Nightjar)及翎翅夜鶯(Pennant-winged Nightjar),上圖是拾獲被車撞昏的個體,撿回陽台上看清楚,第二天早上停陽台下,下午回來已不知去向。

 

6/23(日)提早5:30早飯(高檔的旅館,早點超簡單,水果、土司加茶或咖啡),到渡船頭,連車帶人度過 Victoria Nile北岸,不到6:30渡頭已有不少車輛排隊,大多為西方遊客。

 

花一整個早上在國家公園的Nwoya區Safari,草食哺乳動物及鳥都不少,非洲象(African Elephant)遇到不少群,這頭大象身上爬了兩三隻鬚嘴鴉(Piapiac)在找蟲子吃。

 

到烏干達就想著看地犀鳥(Abissinian Hornbill),行程近尾聲了才出現,還是眼花的老人家先發現,要車倒退才記錄到牠,一嘴刁了五六隻蝗蟲,可能正在育雛。這隻喉囊藍色的是雌鳥,雄鳥喉囊紅色-如篇頭小圖。

 

北紅蜂虎(Northern Carmine Bee-eater)一個月的行程只有這一天見到牠且成群結隊的出現,照片拍得很高興,回來才發現老婆的小DC這張拍得最生動,真要為她鼓鼓掌。

 

鬚嘴鴉(Piapiac)也是小DC的作品,全身黑的鳥且頂光,也要貼出來分享一下,就我所知,幾個手持小砲的朋友都去敗了Canon 50倍的小相機了。

 

黑嘴擬啄木(Black-billed Barbet)和稀有的紅頰擬啄木很相像,本種分布偏北且向東到肯亞境內,在肯亞的Kakamega見了一次,再看到牠還是很高興。

 

褐黑腹鴇(Black-bellied Bustard)是分布廣泛的普遍種,類似生境走了不少地方,今天才見到牠,都在長草地裡覓食且很機警,飛起來可見次級飛羽及腹面全黑。

 

到處可見的大大小小哺乳動物。左上:非洲水牛(African Buffalo)。右上:疣豬(Common Warthong)。右下:條紋地松鼠(Stripe Ground Squirred)。左下:侏羚(Oribi)

 

非洲麥雞(Black-headed Lapwing),東非有超過十種的麥雞,一般都活動於空曠的濕地邊,容易發現,而本種通常為晨昏活動或夜行性,沒想到在大白天裡站草地上發呆,又是小DC的作品。

 

黑冠鴇(Stanley Bustard)東非有七、八種鴇的分布,我們經過的地方只有兩種,這兩種都在Murchison N.P.裡見到,也都只記錄到這麼一次。

 

橙巧織雀(Orange Bishop)的雄鳥正在展示紅色的主教袍,非常生動吸睛,300的小砲拍得小而糊,全殺光了,這也是小DC的傑作,有沒有心動添購一個。

 

斑石鴴(Spotted Thick-knee)尼羅河邊的草叢裡有不少石鴴,本種廣布於沙哈拉以南,肯亞、南非、西非都見過,而烏干達只出現於北邊,在此記錄到也是意外。

 

小石鴴(Senegal Thick-knee),石鴴類多為體色斑駁保護色很好的一群,通常長時間呆立不動,找到牠有時還真不容易;牠們都有個黃色大眼睛、長腿及明顯粗大的關節,也是英名的由來。

6/23意整個早上在Victoria Nile的北岸繞了約70餘公里,記錄了近60種,加3個新種—岡巴斑鶲(Gambaga Flycatcher)零星點狀分布的不普遍種類。薛氏棕麻雀(Shelley’s Rufous Sparrow)由棕麻雀分出的獨立種。地犀鳥(Abissinian Ground-Hornbill)。也花不少時間找獅子,但都沒有肉食猛獸,草食動物倒不少。

 

回到北岸碼頭又加個新種紅翅山鷦鶯(Red-winged Gray Prinia),是老婆到烏干達的第100個新種,回頭她的小DC又拍到這隻紅喉蜂虎(Red-throated Bee-eater)。

下午14:00再搭船遊河,這次同船有不少一般遊客,解說員介紹鳥也介紹一般物種及風景,並不會特意停船找鳥,這一趟開了15公里記錄24種常見的種類。

 

船上所見的幾種鳥。左上:非洲剪嘴鷗(African Skimmer)。右上:大魚狗(Giant Kingfisher)。右下:瘤鴨(Comb Duck)。左下:紅蛇鵜(African Darter),正換羽中,幾乎沒有初級飛羽,不能飛但能潛水覓食。

 

其他哺乳動物。左上:腹部抓著娃娃的東非狒狒(Olive Baboon)。右上:烏干達赤羚(Uganda Kob)。右下:河馬(Hippopotamus)。左下:長頸鹿(Giraffe)。

 

河岸邊和巨石上的尼羅鱷(Nile Crocodile)張著大嘴作日光浴,距離遠了些否則樣子還真恐怖。

 

船的終點是木奇松瀑布(Murchison Fall)水量大很壯觀,但沒有觀看全景的好角度。左上:瀑布遠觀。右上:船到盡頭讓遊客上巨石拍照。右下:6/24上午到瀑布上方,圖中的長方形水泥塊是90年代修築的橋墩舊址,一陣大雨就毀了。左下:由瀑布上方看下的另一澎湃水勢,現場加上轟隆的巨大聲響更使人震撼。

 

碼頭附近的亭子邊樹蔭下,幾個人合奏著當地的樂器,即興表演,旋律簡單重複,節奏卻很活潑動人,不少人隨著明快的節奏,扭動身軀跳起舞來。

 

6/24(一)往瀑布上方的路上,這隻暗色歌鷹(Dark Chanting Goshawk)衝到路邊抓一條小蛇,再回樹幹上慢慢的享用,為牠駐足了十餘分鐘,這一頓早餐比我們的豐盛許多。

 

由瀑布南下,經過Kaniyo-Pabidi Ecotourism Site,是Budongo Forest向東伸出的一片很完好的森林,由一位編著細緻髮辮的女嚮導員帶領賞鳥,功夫還不錯,帶我們找到了不容易的浦氏非洲雅鶥(Puvel’s Illadopsis)、黑嘴蕉鵑(Black-billed Turaco)及紅冠鴝鶇(Fire-crested Alethe)。

 

紅冠鴝鶇(Fire-crested Alethe)是在Kaniyo-Pabidi加的一個新種,也是本人在烏干達的第100個新種。密林深處的紅冠鴝鶇數量並不稀少,只是都在陰暗地面的落葉上活動,且體背就是落葉的顏色,很難找到牠的存在。

 

中午出了Mruchison Falls N.P.的大門,有一家小型賣店,一堆人又擠進去狂殺一陣,再滿意的奔向250餘公里外的下一個住宿點Soroti鎮。

 

往Soroti的路上,路旁隨處可見的芒果攤,滿滿的一整盆台幣一百元有找,一次通常買個兩三盆,只要有濕紙巾或有水洗手,愛吃多少就吃多少,在長長的拉車路程上添加些香甜的節目。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