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201306_東非烏干達、盧安達鳥影尋蹤 (11)_Budongo Forest Reserve, Masindi

烏干達的西南側順著亞伯丁裂谷接連著一長串的國家公園,我們從南端的Maghinga Gorilla N.P.,稍北停留最久的Bwindi Impenetrable N.P.,再北上到Queen Elizabeth N.P.,然後貼著Rwenzori Mountains N.P.邊沿到Semliki N.P.,最後折回 Kibale N.P.。

 

6/20(四)離開這一區塊,往東北跨越人口稠密的地區,前往200多公里外的Masindi小鎮,準備造訪附近的Budongo Forest Reserve—一處重要的自然科學研究基地。

 

離開森林區,最明顯的不同感受就是人多,尤其孩子多、學生多,想起台灣從幼稚園到大學都在招不到學生,辦學者看到這種景象一定羨慕得流口水。

 

這一帶應該是堅固耐用的好房子變多了,沿路出現許多Sadolin的油漆廣告,前一段路較貧窮鄉鄉下的草房子,當然沒有這個行業生存的空間。

 

中午在一處小路口的樹蔭下用餐盒,正巧遇到下課的學童,太多的食物請Alfred分送給孩子們,他們都規矩的依序接受,不但不會爭搶擠成一團,女生們還曲膝合十感謝,鄉下的這群孩子讓人覺得很有教養。

 

經過Hoima鎮,又遇到下課的學生潮,路旁塞滿了學生。這小鎮位在艾伯特湖之東,原本約五萬人口,近年因附近地區發現豐富的石油蘊藏,而顯出蓬勃發展的氣象。

 

過Hoima後在小村莊Bulindi附近轉進小路,又是一大片的紙莎草的濕地,Alfred這兩天在類似環境一直重覆的回撥白翅短翅鶯(White-wing Swamp Warbler)的叫聲,始終不賞臉。在這裡先跳出隻大方的穆氏黑鵙(Papyrus Gonolek)讓大家拍個過癮,接著短翅鶯也在暗處出現幾秒,總算加一筆難得的新種紀錄。

 

一路之隔的黃肩巧織雀(Yellow-shouldered Widowbird)就比短翅鶯大方多了,長得漂亮的鳥通常比較愛現,外表不怎麼樣的短翅鶯即使跳出來給你看,也就是哪個樣子罷了。

 

到達Masindi的Courtview Hotel,這個旅館位在鎮上,生意看來不差,有不少西方人進出,時間還早,行李先堆櫃台邊,急著外出賞鳥。

 

離Masindi不遠的Mirya附近有一處火山岩坡地,只有一小層風化的紅色礫石,主要長著不到半人高的草地,夾雜零星的樹叢。Alfred 號稱這一帶有褐雙點雀(Brown Twinspot)及灰頭綠背織雀(Gray-headed Oliveback)。阿國拿單筒找了老半天,只加了一隻遠遠的小藍耳輝椋鳥(Lesser Blue-eared Glossy Starling)。

 

純背鷚(Plain-backed Pipit)是常見也是分布頗廣的普鳥,灰褐色的身軀在紅色的礫石地上,不是快速的跑動還不容易發現牠的存在。

 

紅臉牡丹鸚鵡(Red-headed Lovebird),牡丹鸚鵡是一群身體綠色的可愛小鳥,頭部不同的顏色斑塊各異其趣;這隻身體像一片樹葉一樣鮮綠,如沒有個大紅臉,根本找不到牠在哪裡?

 

6/21(五)賞鳥的地方叫”The Royal Mile”位在Budongo Forest Reserve裡,森林很漂亮,馬路筆直,路旁5~6米寬的地方只長草本植物,因此視野很好。右上圖為一群研究人員,看起來是個白人教授帶著一群黑人學生。右下圖為當天嚮導員,對鳥不熟悉,無聊的跟在後頭拿著報紙看。

 

這個早上共計看了4種森林性的翠鳥,藍胸翡翠(Blue-breasted Kingfisher)、栗背翡翠(Chocolate-backed Kingfisher)、粉頰小翠鳥(African Pygmy Kingfisher)及紅頭小翠鳥(Dwarf Kingfisher),每一種都長得鮮艷可愛,其中藍胸翡翠個子最大有25公分。

 

粉頰小翠鳥(African Pygmy Kingfisher)和紅頭小翠鳥(Dwarf Kingfisher)長得差不多一個樣子,但數量較多,每次見到都想坳成紅頭小翠鳥,可頭頂有藍黑斑就破功了。

 

好可愛的粉頰小翠鳥停在一米高的橫枝上,林下陰暗,鳥太小,300的小砲更顯的火力不足,偷偷摸近些,架上枯樹頭,總算留個影像記錄。

 

灰綠鵯(Gray Greenbul)也是隻沒有特色的Greenbul,夾著一片乾樹葉,看似正在築巢,這一趟還是第一次記錄到牠。

 

斑鵯(Spotted Greenbul)這隻翅及腰上都是大斑點的Greenbul,猛一看以為是鬥鵯(Nicator),還好叫聲差異很大,也是大家的新種。

 

紅頭小翠鳥(Dwarf Kingfisher)是相對稀少的小翠鳥,第一眼見到以為還是粉頰小翠鳥,看到頭頂完全沒有黑色斑,才確定是牠,為所有的人加個新種。

 

The Royal Mile步道環境好,鳥又多,一個早上加了4個新種—白腿噪犀鳥(White-thighed Hornbill)、斑鵯(Spotted Greenbul)、黑頂嬌鶯(Black-capped Apalis)及紅頭小翠鳥(Dwarf Kingfisher),阿國一度想整天留在這條步道,請司機去準備餐盒送過來。

 

這隻白腿噪犀鳥(White-thighed Hornbill)從在Semliki一進森林就不停的在找牠,但看到的不是笛聲噪犀鳥就是黑白噪犀鳥,今天在The Royal Mile則不斷的出現,且都成對或是小家族現身,超過70公分的大塊頭,300的鏡頭都要爆框了。

 

我們順著The Royal Mile步道走到一座小橋頭折返,橋邊的小水流旁見到了4種蜻蛉目昆蟲,其中這種最艷麗引人目光,看起來像是鼓蟌科(Chlorocyphidae)的成員,體色比坪林新發現的朱環鼓蟌還鮮艷。

 

同一個地方蝴蝶也是成群結隊在濕軟的泥地上吸水,隨便按一下快門,就有5、6種入鏡,只可惜基本功不夠又沒圖鑑可比對。

 

中午進入附近的森林學院,不為看鳥兒是吃午餐去,這個學院規模不小也頗有歷史,應該也是這一帶重要的學術單位。

 

正值午餐時間,校園的樹下一小群一小群的學生正圍野餐桌或坐草地上用餐,這場景在世界各地的校園裡都差不多,非常眼熟。

 

走進這個角落,看起來像是教職員的宿舍區,下方有幾個草頂亭子,這一餐邊吃邊賞鳥,數度丟下刀叉換上相機往亭子外衝。

 

紅冠紫蕉鵑(Ross’s Turaco)在烏干達的Wish List裡排名很前面的,這一路也記錄了兩三次,不是飛越馬路在車上瞄一眼,就是遠遠的樹上跳兩下;這次兩隻在吃飯的亭子外至少玩了十幾分鐘,相機舉得手痠了,牠們還沒離開。

 

午後在附近小村莊內的玉米田想找褐雙斑雀(Brown Twinspot),追了好幾回合,好像每個人都看到了,只有我們兩個老人,只看到飛走的背影。

 

非洲森鶲(African Forest-Flycatcher)烏干達西部有好幾種森林性的灰褐色鶲,光線不好其實不好分辨,這隻成鳥,喉、胸有明顯的鱗斑較容易確認。

 

小織雀(Little Weaver)停在旱田旁的的大黍上。本種分布不及烏干達的西南角,繞了一大圈,也是這一趟的首次記錄。

 

沒有預警的一場大雨,大家就近各自找掩蔽,農家的矮草房,屋簷下站不起來,只好蹲著看豆大的雨滴打在泥地上。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這下光低頭還不夠。

 

這一帶的農家屋頂雖然不矮,為了不漏雨斜度拉得很大,屋簷通常只到胸高,屋主進門也得彎腰低頭,進屋後才能挺起腰桿抬起頭來。

 

合歡樹上的綠喉花蜜鳥(Green-throated Sunbird)全身深褐色,胸前和額頭閃著深綠的的光澤,陽光太強胸前的綠斑反射成白光。

第三天早上6/22(六),再到前天下午去過的Mirya附近火山岩坡地;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清晨來果然不一樣,7:00~9:00兩個小時記錄了38種,重要的是加了3個新種--褐雙斑雀(Brown Twinspot)、灰頭綠背織雀(Gray-headed Oliveback)及白眉黃腹鵐(Cabanis’s Bunting),可以沒有遺憾的離開Masindi了。

 

Mirya附近拍到的褐喉飾眼鶲(Brown-throated Wattle-eye),公鳥除了眼皮上的的紅色妝飾,全身黑白分明,母鳥才有真正的褐喉,也一樣帥氣可愛。

 

百看不厭的黑翅巧織雀(Black-winged Bishop)就像我們平地田野的扇尾鶯一樣普遍,三不五時就出來個三五隻,機會好的話,每次都忍不住要按幾下快門。

 

灰啄木(Gray Woodpecker)這一趟只有第一天在植物園及Masindi各記錄一次,不過東邊的是另一肚子有紅斑的亞種,英文稱Gray-headed Woodpecker(Dendropicos goertae rhodeogaster)。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