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201306_東非烏干達、盧安達鳥影尋蹤 (5)_Mgahingo Gorilla N.P. & Nkuringo, Bwindi N.P.

6/9、10這兩天行程回想起來最讓人難忘的是爬山健行,尤其我們這種年紀的人,前一天的累沒恢復,第二天繼續爬,加上列出來的目標鳥種漏了一大半,走起來更沒勁。

 

烏干達西邊沿著亞伯丁裂谷有一系列的森林性國家公園,這兩天我們造訪了最南與盧安達與剛果接壤的Mgahingo Gorilla N.P.及其北邊地勢崎嶇的Bwindi Impenetrable N.P.的Nkuringo地區 。和人類近親大猩猩的近距離對望,也是賞鳥過程的另類體驗。

 

再回到烏干達的西南角Kisoro小鎮,住進這家Tourist Hotel,小鎮西方有個Mgahinga國家公園,西北方有Bwindi國家公園,園區內有充分保護的大猩猩族群,參加大猩猩尋蹤之旅也是此行的重頭戲之一,因而在這家小旅館住了三夜,還遇到一位曾讀過武漢大學,會講中文的黑人。

 

6/8(六)天沒亮出門,一個小時的顛頗7:30才到Mgahinga Gorilla National Park,他們很正式為遊客做全盤的介紹,心裡急著看鳥還是乖乖的聽完(下二圖),右上是辦公室的後院,聽簡介的另一角度,左上為國家公園的步道圖,我們只走了右下角的一小圈。

 

上步道沒多遠見到兩三次紅胸蕉鵑(Rwenzori Turaco)在樹林裡竄動,行動永遠鬼祟隱密,看是看清了,拍出的照片老是一團黑影。

 

西非鐘聲擬鴷(Western Tinkerbird)此行只在烏干達西南角見了兩次,這類小型的擬鴷是五色鳥的非洲近親,都有[tink-tink]的叫聲而得其英文名。

 

見了兩隻好鳥,全體(永遠少個阿國)在步道上拍照慶賀,左右兩側是背著AK47步槍的公園Ranger,步槍是防衛隨時可能出現的非洲象和動亂中越界的剛果游擊隊。

 

山路蠻陡的,Ranger為我找來竹棍當拐杖,後頭白雲下的山頭就是和盧安達及剛果三國的界山,也是登山客造訪的目的地,賞鳥的一般只到山腳下的小山谷。

Mgahinga Gorilla 國家公園,在阿敏執政時期,允許老百姓入山開墾,而把所有的大猩猩都逼到剛果境內,1991年現今執政的政府,再恢復國家公園的保育作為,環境逐漸復原中,部分開墾地還在演替的初期階段。

 

一個上午由海拔2000公尺走到2500公尺的半山腰,眼前這個山谷就是高地上,瀕危又分布侷限的謝氏朱翅雀(Shelley’s Crimsonwing)的棲息地,就地吃午飯等候,結局是槓龜下山。

 

午後花近兩個小時,穿越一大片竹林,說要找地鶇,停幾個像樣的點放了錄音,完全沒反應。還好陰涼的下坡路,暫時把鳥忘了,當做健行感覺也不錯。

 

竹林原來是像右側一般的密叢,步道是由象群在其間穿梭清出的路跡,空地上接著長出青草,再由水牛群來啃食,一路上必需躲著大像的足跡坑洞和一坨坨的牛糞、象糞,整體感覺就是很有味道。

 

山路走了個來回約5公里,加上預告的鳥種不到一半,回到辦公室後方,除了年輕力壯的阿國還有力氣說笑,大家都默默的攤在座椅上。

 

下山的路上有些普鳥將就著拍拍,白尾藍鳳頭鶲(White-tailed Blue-Flycatcher)在這一帶幾乎天天見到,且不太怕人,行為有些像扇尾鶲,常張開尾羽左右擺動。

 

黃喉歌[即鳥](Cape Robin-Chat)雖分布範圍不小,此行也就記錄了這一次,黑、白、橘、灰的體色搭配,站岩石上還挺帥氣的。

 

回程經過一大型村落,氣氛很熱鬧,許多年長的婦人都盛裝走在黃土村道上,頭上頂著細心包裝的各式容器,原來當地習俗在這一天,所有的媽媽都要到嫁出去的女兒家致贈禮物,看來這個習俗在當地人眼中既神聖又隆重。

 

6/9(日)是賞鳥行程中特別的大猩猩尋蹤日子,天沒亮又遇停電,摸黑吃早餐,花兩小時開車到Bwindi國家公園的Nkuringo Headed Office,國家公園的嚮導集合所有的人做詳細的行前說明及安全注意事項,除了台灣這一隊,其他全為西方人。

 

嚮導看我們一群老弱肉腳,建議至少請四個腳伕,一開始還想著實在沒有必要,等上了完全沒路的陡坡,才發現沒有他們連推帶拉的,我們根本沒本事到達現場,最後除了瓶裝水之外連長鏡頭相機都請他們揹。

 

帶隊的嚮導上一段坡就讓大家休息,順便介紹一下周圍的環境、作物和居民的生活作息,還不時以對講機和大猩猩的追蹤人員連繫,確定猩猩群的現在位置。

 

路旁高粱田裡的梅花雀(Common Waxbill),高粱是當地的主要作物之一,大多也是用來釀酒,採收前是梅花雀的重要食物來源。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山路高點,大氣都喘不過來,但和我們擦身而過光著腳ㄚ的嬌小農婦,頭頂著一大袋馬鈴薯,背上還揹了重物,輕鬆的翻越山崗,再看看自己一雙肉腳,除了推給[老]以外,平日確實運動量不夠。

 

山頭上有一戶小黑人(Pygmy Tribe)住家,原本這個族群和大猩猩一起住在河谷對面的森林裡,1991年政府把他們遷移到村莊後方的山頭,本來的森林則保留給大猩猩。

 

千辛萬苦的爬了兩個半小時的山路和峭壁,大猩猩突然出現在眼前,一下子好像沒意會過來,老覺得這種情境不太真實。

全世界目前約有800~850隻大猩猩,其中約有一半在烏干達。我們遇到的這一群叫”The Bweza Mountain Gorilla Family” 以群中老大銀背大猩猩的名子Bweza為名,共1雄3雌5隻未成年和2隻幼兒共11成員,分散在不小的範圍內各自覓食、休息,我們見到了其中5隻,保育員都認得出來誰是誰,都有牠們的名字。

 

在陡坡上各自找個可以安穩站或蹲坐的地方,拍照、錄影忙個不停。

 

一隻雌大猩猩專心的坐在被扳倒的香蕉樹旁,拔出基部白嫩的葉鞘取食,還把頭栽進中心喝香蕉的汁液,大部分時間全體都圍著牠觀賞、拍照,而銀背大猩猩則只見到在遠處樹叢中隱隱約約走動。

 

Bwindi國家公園裡有12~13群大猩猩有專門的保育人員全程追蹤,掌握牠們的行跡,參加大猩猩尋蹤的遊客每隊最多8名,找到後可以和牠們近距離(7公尺)相處一個小時,有流感等空氣傳染疾病患者不得前往,曾有大猩猩被人類感染肺結核而整個群體不治身亡。

 

一個小時過後,找個較平緩的林下吃餐盒,全團的午餐都由領隊阿國一個人背上山,他正在檢視預定的雞、豬、素食等內容一一分給每一團員。沒人幫忙都爬不上去的山路,有人背了便當上來,吃起來特別溫馨美味。

 

飯後和所有的嚮導、保育員、腳夫一起合照。  參加大猩猩尋蹤之旅於預定賞鳥行程時即一起訂下這個活動,每人繳交500美元,除了必要開銷都作為大猩猩的保育之用,大猩猩的保育對烏干達來說是個不小的產業,世界各地遊客的參訪,是一筆可觀的外匯收入,同時也養活了一大批保育專家、響導、保育人員、腳伕、賣猩猩相關手工藝品商販等...,最重要的是大猩猩的數量也逐漸增加中。

 

來回各約兩個多小時的山路,對有點歲數的鳥人來說確實是個不小的考驗,好不容易爬到高點,大家都癱軟在草地上,腳伕們連推帶拉的確幫了不少忙,但步伐快,跨距大也把老婆的肌肉拉傷,現在還在復健中,也是代價之一。

 

路途中也有些常見鳥,停下腳步拍個照片,借機休息一下,麥氏伯勞(Makinnon’s Fiscal)在烏干達西南部還算常見。

 

黃腹織雀(Baglafecht Weaver)也是東非的常見種,只是這一類群種類非常多,要一下把牠們分清楚真是有點難度。

 

白眼黑鶲(White-eyed Slaty Flycatcher)是沒有特色也不太活躍的鳥種,體態、行為和出現在台灣的鶲屬類似,但個子明顯大了一號。

 

查氏扇尾鶯(Chubb’s Cisticola)在大猩猩棲息的區域,數量很多,帶看大猩猩的嚮導一聽到聲音馬上能叫出名字來。

 

下到路口結束行程前,帶隊的嚮導很慎重的頒給每人一張看到大猩猩的證書,並逐一拍照留念。中圖是四位腳伕及圍觀的小孩,下中圖這位的藍色T恤上印了[北邑游府王爺]的繁體漢字,明顯是來自台灣。

 

這是一張寫上每個人名字的證明書,嚮導建議回家後不要收在抽屜裡,要裱起來放客廳顯眼處,一則可炫耀諸親友,再則希望能推薦親友前來參加,除了特殊的體驗,也為大猩猩的保育盡一份力。

看過Gorilla再由鳥導Alfed接手在Bwinde N.P.外的Rubuguri Village沿路看鳥,鳥還不少,只是沒任何特別的種類,這一天爬得最辛苦卻一種新鳥都沒見到,距離近的加減拍些照片。

 

非洲石[即鳥](African Stonechat)是台灣的冬候鳥-黑喉鴝的非洲版,外型長得非常相似。

 

非洲白環(Sacret Ibis)看起來很面熟吧!台灣的外來入侵種-埃及聖環就是牠,在老家非洲也一樣過得很好,適合的環境數量還不少。

 

噪環(Hadada Ibis)是上圖的近親,也有一張下彎的長嘴,全身黑得發亮,更像非洲的物種,不時有不悅耳的聒噪叫聲而得其中文名。

 

海角鶺鴒(Cape Wagtail)像是白鶺鴒的灰色版,主要產在非洲南部,烏干達、肯亞算是牠分布的北界,此行見到的次數並不多。

 

黃巧織雀(Yellow Bishop),Bishop的雄鳥在繁殖期是很有特色的漂亮鳥種,但在非繁殖期則和雌鳥一模一樣,許多種類間長相雷同又混群活動,要分辨牠們有時當地鳥導都要舉雙手投降。

 

非洲鵟(Augur Buzzard)是非洲東部非常普遍的留鳥,鮮豔的紅尾羽和黑白分明的腹面很有特色。

 

紅嘴火雀(Red-billed Firefinch)和台灣的麻雀一樣成群出現在路旁、田野,坐在車上慢慢接近,可以有很近距離的接觸。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