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201203_華北、西北賞鳥行(3)

此行程當初由橘樹老師規劃,雖然她一開始沒有一起同行,而留在北京關注著全團的一舉一動,在銀川岩畫景區沒找到賀蘭山紅尾鴝,她心裡一清二楚,隨即連絡了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哈拉烏管理站的研究人員,答應帶我們一行人進入保護區,實在感激這位大姐大的神通廣大,在北京遙控賞鳥隊伍,才讓我們有機會一睹這尋尋覓覓了好幾年的賀蘭山紅尾鴝

 

早上8點管理站的王先生親自到[軍糧大酒店]會合,一路帶著大家朝賀蘭山保護區出發,特許進入保護區且有專家帶路,人人都滿懷希望。

 

哈拉烏管理站離左旗不遠,進入保護區的碎石路因積雪太深,我們乘坐的麵包車肯定到不了目的地,只能走多少算多少了,剩下的路程下車用走的,反正每個人都帶了冰爪在身上。

 

賀蘭山國家級保護區設立於1988年,除了保護特殊的生態、地質、文化外,也是保護西麓極乾旱地區的水源,近年推行退牧還林的政策,圍欄止牧;保護區內放牧的牛羊少了,可野生的岩羊卻大量繁衍,原因在於70年代為了放牧曾組織[打狼隊]把野狼打得精光,解決野生岩羊太多的問題,有人主張開放獵殺,有人主張再引進野狼。(上述資訊事後請教橘樹老師所得,她像個地理兼近代史老師,隨便問個小問題,都可獲得成套的背景知識)

 

賀蘭山位在寧夏與內蒙之間,南北約200公里,東西約50公里,主峰敖包疙瘩高3556公尺,是季風氣候區與非季風氣候區的界線,東為河套平原,西是騰格里沙漠,北邊戈壁沙漠。我們進入的山溝兩面都是乾禿的崢嶸石壁,谷地布滿大礫石,長些落葉的大灌木,海拔較高的谷地則是青海雲杉的純林。

 

積雪的情況如此,車子約走進四公里,滑溜了幾次只好棄車徒步,大家滿腦子的賀蘭山紅尾鴝,年輕腳力好的一溜煙就不見人影。

 

一下車即在冰上摔了一跤,只靠登山杖根本不管用,還好帶了冰爪,走起來有些不自在,但好過一路的摔滾,老人家可受不了;出發前特地到戶外用品店買了一雙,這輩子就用這一次吧,帳算在賀蘭山紅尾鴝身上。

 

在賀蘭山區,不管是東麓的銀川岩畫景區或西路左旗哈拉烏保護區,不經意間都可在山壁上見到成群的岩羊,並不很怕人,太接近了才會慢慢離開。

 

在冰雪上步步為營前進,回頭瞧瞧一路的山勢及景色,這種體驗也算是這輩子的第一次,不禁想起岳飛的[滿江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他要飢餐胡擄肉渴飲匈奴血,我們則只想用一種漂亮的紅尾鴝來憑弔當年的壯志。

 

看著這等遙遠邊陲的美麗雪景,還夾雜些歷史遙想,自忖六十開外的老人也能親歷其境,真慶幸有此因緣,雖步履沉重,心情卻很輕快。

 

大病初癒的陸維兄更讓人感動,行前天天努力鍛鍊,在厚厚的冰雪中撐著兩枝登山杖,也慢慢的跟在後頭,年紀最小的[白飯]及師傅小王,則隨時回頭照料。

路途中老人及病號見到一隻賀蘭山紅尾鴝,料想追不上隊友,目標既已達成即先行折返,事後得知,再前行數百公尺到工作站,就有一票紅尾鴝等在那裏。

 

近午時分,回頭路邊遇見的戈氏岩鵐(Godlewski’s Bunting),成小群在沒有葉子的灌叢中覓食,偶跳到岩石上休息。

 

千里迢迢,勞師動眾就是為了這從青海找到賀蘭山的賀蘭山紅尾鴝(Ala Shan Redstart),牠是數量不多的中國特有種,繁殖於青海、甘肅一帶的山區。

 

在雪地看到的沒能拍到照片,走回車子準備離開時,出現了幾隻在道路旁的荒草地上,旁邊正好有一矮石牆當掩護,終於找到機會接近牠,好好的留幾張照片,也不辜負橘樹老師的費心安排。

 

車行在阿拉善的荒漠上,開車師傅特地停車,讓我們看看遠處灰濛濛沙塵裡的歷史的古蹟,圖中的錐形建物是赫赫有名的[西夏王陵],素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上圖土丘陵線上一排顏色不一樣土牆,也是明朝的長城留下的片段,聽了說明以後,多少還能想像出點萬里長城樣子。

3/16大目標拍的看的都滿足了,14:00回左旗,15:20晚午餐後離開,繞銀川南下,中途在[小紅溝]稍事休息,急奔蘭州已過22:00,餐廳都休息了,橘樹等在一家麵館門口,要老闆等著,祭過了五臟廟已近午夜。

 

3/17(周六)直接到蘭州大學的榆中校區,校門口有寬廣的大廣場,像是個年代不久的新學校,[白飯]連絡了賞鳥社的同學帶路,穿過校園出後門去。

 

順著鈄坡蜿蜒上了黃土山丘,坡道陡又彎,用走的肯定氣喘吁吁,彎道邊立了名為[勇士路]的石碑。

 

校園後方的黃土丘上,同學很篤定,十點過後一定有大石雞,天啊! 眼前縱橫交錯的黃土溝壑,寬度沒有百米也有七八十米,縱有百隻石雞也難尋覓,同學說肯定有,就找吧。

 

還是[白飯]眼尖,瞥見一隻飛行的,順著著陸點找,真的有兩隻,有人繼續叫著三隻、四隻;見是見到了還真有點遠,最後每個有相機的都把記憶卡插到香港李醫師的800mm鏡頭相機裡,自己按幾張過過癮。800mm鏡頭裡的大石雞(Rusty-necked Partridge),比用雙筒望遠鏡看還清楚些。

 

每個人都加了新鳥種,就著現場來張大合照,大石雞就在後頭黃土坡上;黃土溝壑邊大家也找到了沙色朱雀,還有人見到了旋壁雀

 

周末有一幫蘭大賞鳥社的同學也來賞鳥,要與遠道來的老鳥人合影;學生們算著進學校的先後,口裡說:一年級是小孩,二年級成了老人,三年級是骨頭,四年級變成了骨灰,畢業後的老人們都灰飛煙滅了,也算獨特的順口溜。

 

蘭大後方黃土坡山腳下,有一規模不小的磚廠,經年累月的挖土燒磚,同學們都擔心,哪天後山的土丘會被掏光。

 

回程在[勇士路]的彎處下車,這是朝東的陽坡,陽光溫暖的照耀著,小鳥也相對活躍容易找。

 

先前在黃土溝裡瞄一眼即飛走的沙色朱雀(Pale Rosefinch),成小群的在陽光下覓食。

 

母鳥色澤灰褐,在長著稀疏小草的土坡上,和背景幾乎融為一體。

 

紅嘴山鴉(Red-billed Chough)更是數十隻的大群四處翻飛嬉戲,在適當的光線角度下,身上可見到藍色的金屬光澤。

 

戈氏岩鵐(Godlewski’s Bunting)在乾燥多岩石的山坡環境,廣泛分布。

 

結束了賞鳥經蘭州大學校區,樓館多是近年的新建築,較不尋常的是各系館不以專業學門取名,而以中國西部的大山命名,如天山館、崑崙館、賀蘭館...等。

 

再進蘭州市區,送[白飯]搭機趕赴印尼開[琵嘴鷸]的保育會議。在地人的王師傅自銀川接機下午送到蓮花山將結束他的行程,特地找家有當地特色的砂鍋館子招待我們一餐,什錦砂鍋加青稞酒釀是該店招牌,不到中午就有排隊人潮,還得自己到廚子那裡端來吃,砂鍋確實有特殊的好風味。

 

蘭州街 上有許多麵館,王師傅刻意停車指給我們看當地人的吃食習慣,端著大碗麵蹲路旁與朋友邊吃邊聊,盡管一旁桌子椅子多空著,似乎蹲著吃才能吃出味道來。

 

蘭州是西北的大城市,人口有380萬,市區沿著東西狹長的黃河谷地興建,感覺擁擠不夠開闊。

 

離開蘭州前往蓮花山的高速公路收費站。

 

下午3:30到蓮花山蓮麓鎮的蓮花山賓館,在偏遠的鄉下這種建築確實氣派非凡,這個季節進門空蕩蕩的為找服務員就發了不少功夫,入住房間還得交台胞證並填寫詳細的調查表,這等手續讓人喚回古早的回憶。

 

一行七人的行裡正好擺滿蓮花山賓館的大門口,橘樹老師料想正愁著明天如何安排賞鳥。

 

客氣敬業又服務周到的王師傅,為大家下了行李,鄭重的與夥伴們行禮道別。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