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201104_迦納賞鳥(3)

迦納的第三個賞鳥點是Ankasa自然保留區,在此停留兩天,然後再原路向東折北,經先前停留的Kakum國家公園,再一路北上沿途賞鳥,至雨林和乾旱地區交界處Kumasi過夜。

 

Ankasa 保留區位在迦納的西南角,接近西邊的鄰國象牙海岸,此區溫暖潮濕保留著完好的上幾內亞雨林,也有不少此地特別的鳥種等大家好好搜尋。

 

在Ankasa 保留區的大門外與鳥導Christian Boix合影,02年到南非賞鳥就跟著他,他是Tropical Birding公司的鳥導群之一(也是老闆之一),鳥功一流不在話下,周邊的生態知識更是一把罩,處事有專業也敬業,2012年的烏干達及盧安達賞鳥也是約了跟他走。

 

我們拍完照,全團圍攏過來拍個大合照,圖中缺了盡職的領隊--桂香當攝影師。

 

Ankasa 賞鳥主要沿著一條上上下下略有坡度的土路前進,有四、五個低窪處附近會積水成為濕地,Christian說在積水的濕地裡有機會找到非洲鰭趾鷈(African Finfoot),來回數趟尋尋覓覓,均無蹤影,期間讓幸運的陸維瞄到一隻超級好鳥-白冠虎鷺(White-crested Tiger Heron)大夥羨慕不已。

 

看Christian的表情和大家緊張的樣子,確定是好鳥現身了,沒人顧及灌叢上滿滿螫人的螞蟻,奮不顧身的鑽進林裡,就是要擠個縫隙看隻闊嘴鳥。

 

就是這隻棕脇闊嘴鳥(Rufous-sided Broadbill)讓大家緊張慌亂成一團,還爬了一身螞蟻,雖拍得糊糊的,至少見到牠,讓每個人都心滿意足。

 

一路上還有不少好鳥,這種斑尾彎嘴犀鳥(African Pied Hornbill)數量多,有機會拍到比較近的相片。

 

這個保留區森林茂密,這麼引人目光的-黃嘴蕉鵑(Yellow-billed Turaco)見了不少次,卻都在樹縫間只見到局部,難得大方的全身見人,這張照片在Flickr上也有人寫信索取。

 

這個中午在林中一處木屋附近用完野餐,實在悶熱無比,每個人或廊下或板凳或樹下各自找地方昏睡一地,有睡不著的跑來報鳥況,這隻顏色出眾的-黃腹金鵑(African Emerald Cuckoo)在小樹上處理一條手指粗的大毛蟲,花了不下半個鐘頭才飽餐一頓。

 

同樣的地方,一群擾人清夢的-鬚鼻擬鴷(Bristle-nosed Barbet),也在樹上大快朵頤,吵醒了就起來按按快門吧。

 

整株高大的椰子樹遠看像是結實纍纍,其實是大群的-黑頭織雀(Village Weaver)在葉梢間築上密密群巢,仔細瞧瞧牠把椰子樹的羽狀葉片細細的撕下當巢材,就地捲在主脈上,牠們可方便極了,整棵椰子樹卻禿了頭。

 

大白天的高高的大樹上停隻-紅胸鵂鶹(Red-chested Owlet),任你拿著相機左拍又拍,來回的走動,牠只是瞪著大眼看你,絲毫不準備飛離。

 

第二天4/6離開Ankasa,回到Kakum附近之前找夜鷹的Ekwahahepa Forest碰運氣,最後夜鷹還是槓龜,卻找到這隻比較小型的-佛氏鵰鴞(Fraser's Eagle Owl),算是超值的補償。

4/6晚上再回Kakum 附近的Rainforest Lodge,之前住過三天在此略過不表。第二天一早向北往Aboabo Forest,在一條半農半林的道路上賞鳥,可今天應該是黃曆上的凶日,不但一早就鳥影稀落,團員們不知是水土不服或伙食不對路,有拉的、有吐的,過半數夥伴們腸胃不舒服,鳥導也是眉頭不展哈欠連連,熬到10:00實在沒轍,上車前行,提早在車上用便當,正中午進一個叫Bonkro的村落。

 

車子一進村落馬上被一擁而上的孩童團團圍住,村後的山林住著超級特別的鳥白頸岩鶥(Yellow-headed Rockfowl),不時會有國外鳥人造訪,圍著外國客喊叫戲鬧看似他們熟悉有趣的例行娛樂。

 

這個小女娃還會在客人面前表演酷炫姿勢和表情,如有機會接受訓練將來肯定是舞台上的大咖。見到純真的孩子們無理頭的笑鬧玩耍,早上一路槓龜的鬱卒即刻一掃而光。

 

沒在村落多做逗留,看來他們是以樹薯為主食,多餘的就用簡單的設備製粉,以備長期儲存,空地上的大缸正煮著薯塊。

 

簡單的磨粉機,還加裝了吃油的引擎,雖就在紅土地上處理食物,看來個村落的人應該過著溫飽有餘的日子。

 

家庭主婦在家門口也在處理樹薯,還不會加入孩子群的小小孩一派天真的獨自玩耍。

 

能幫上忙的孩子開始練頭頂功夫幫忙運水回家。

 

由村莊往後山的森林前進,一路爬爬停停,整整一個小時抵達這個大石下的小凹洞,向內斜的石壁上鑲著十來個岩鶥上一季留下的泥巢,時間是13:50,希望黃昏主人會依慣例到巢區來探視。

 

事前被告知此鳥非常敏感,等候時不能出任何聲響,所有人都擠在Christian站的那塊岩石上(約有十人餐桌的大小),上最後一個坡以前,全體被要求把膀胱放空,免得到時憋不住要起身走動,這點大家做到了,可新任兄感冒咳個不停,不但忍得辛苦也遭不少白眼。

 

此時查覺這群鳥人的忍功實在了得,整個下午入定般的坐著,靜靜守候,直到17:30天開始變昏了,主角-白頸岩鶥(Yellow-headed Rockfowl)由林子裡慢慢跳出,看到一群不會動的死人,終於大方的進巢區來回巡視。等鳥導一聲令下,快門聲像機槍一樣密集的發出,昏暗中留下卡通般奇特的鳥影。

 

Picathartes這一屬僅兩種,侷限分布在非洲中西部的雨林中,分類地位一直爭論不休,有建議擺在鶇鶥科,有說應置於畫眉科,目前多數學者同意設獨立的岩鶥科。白頸岩鶥(Yellow-headed Rockfowl)大小約38公分,黃色頭部戴個大耳機,好像外太空派來的使者。

 

見到鳥,禁語警報解除,憋了幾個鐘頭要唱、要吼、要咳的可以盡情發揮,這次一共出現五隻(Christian也第一次見這麼多隻),全體高興得伸出五個手指頭大聲慶賀。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