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 星期六

20250923~1004_西南澳賞鳥行(3)_Busselton-Grandvin estate Dam--Wooditjup Nation Park-Cape Leeuwin Lighthouse-Big Brook Dam-Pemberton

接下來這一天連跑了好幾個鳥點,也是此行新增Lifer最多的一天。一天9種入袋,真是暴肥的日子 。路也走得很多,應該超過16,000步吧。兩位腳程稍慢的夥伴,辛苦都寫在臉上,尤其在國家公園裡。也因為走路發太多時間,鳥導因趕時間的關係中間跳過了一些鳥點。是得是失無從評估










在澳洲西南的這一段行程,由伯斯為起點,這幾天一路往南迢迢奔波。每天換一家旅館。今天到Pemberton已是最南端了。接下來轉個直角改往東行。這一趟出發前翻翻名錄,心裡盤算著希望有30來個新種的進帳。看看地圖路徑已走了一半。才新增13種。看來目標要大打折扣了。



右圖:早餐前在Cave House旅館下方的晨間賞鳥,也是昨天晚上找貓頭鷹的地方。環境很好走起來舒服。然清晨林中光現仍暗。加了個細尾鷯鶯卻拍不到。左圖:早餐後7:30再出發,前往Grandvin estate Dam,目標是麝鴨,牠今天休假。湖面吹來陣陣冷風,周邊林相完整。在湖邊林子裡走了近一小時。紀錄約30種鳥。



閃亮金鵑(Shining Bronze-cuckoo)是在Cave House一早賞鳥唯一拍到的種類。正值繁殖季,樹林裡到處都是牠的鳴唱聲。因是托卵寄生的種類,常會被寄主種類驅趕。



一到Grandvin estate Dam,普通銅翅鳩(Common Bronzewing)站在晨光中的枝頭上相迎。30幾公分的漂亮鳩鴿。這隻是雄鳥,額頭有個大黃斑。



偌大的湖面上,近處飄游著一隻黑喉鷿鷈(Australian Grebe),身材、大小與台灣的小鷿鷈相當。可能是隻亞成鳥,體色灰暗毫無特色。



呆坐樹枝享受陽光的灰鐘鵲(Gray Butcherbird)。鐘鵲科是分布新幾內亞和澳洲的特別科。多有個大直的長嘴和彎鉤的喙尖。有3個屬,12種。因其特殊的嘴型早期曾被置於鴉科或伯勞科。



離開Grandvin estate Dam前在一叢密密的桉樹上這隻輝藍細尾鷯鶯(Splendid Fairywren)不停的上下竄跳。牠們和上一種鐘鵲科的成員一樣,也是新幾內亞-澳洲區(Australo-Papuan region)的特有科。為食蟲性的小型鳥。都有長腳和長而上翹的尾羽。雌雄兩型,多數雄鳥羽色鮮艷亮麗。



近10:00繼續來到Wooditjup Nation Park。此處位在澳洲的最西南角,公園內有條Margaret River,公園名稱來自當地原住民Wadani人對這條河的稱呼。裡邊有條Wadandi步道,是沿著早年伐木鐵路的舊址。兩旁樹木高聳,路面寬大。



白胸鴝鶲(White-breasted Robin)本種也是屬於新幾內亞澳洲區的特有鴝鶲科。部分種類外型似舊大陸的鶲科。高度分化成4個亞科,20屬40餘種。白胸鴝鶲僅出現在澳洲的最西南角這小範圍。



紋翅食密鳥(Striated Pardalote)本科也是澳洲的特有科,科內有4種。是不到10公分的小型鳥。身體短圓,大頭短嘴。多棲息於高大樹林,尤其是我們俗稱尤加利(拉丁屬名Eucalyptus直譯)的桉樹林。



環頸鸚鵡(Australian Ringneck)是澳洲特有的中型綠色鸚鵡。頸後有條明顯黃斑而得名。分布廣闊,分成4個亞種。見到最多的亞種名Twenty-eight Parrot,取名來自牠的鳴叫聲。如上圖身上深綠,頭部黑色。



在公園裡走了約100分種,紀錄25種鳥。其中有不少好貨。看左下圖大伙緊張地拍照姿態可見一斑。右圖這條寬大的步道就是前文提及舊火車鐵路留下的遺跡。近午回程沒鳥的時間走這段長路覺得特別辛苦。瑞珍陪老婆走在後頭,正努力的追趕。



這隻出色的澳西玫瑰鸚鵡(Western Rosella)竟然靜靜地蹲在小步道撿食地上的小種子。周圍快門聲喀擦的響,牠似怡然自得。牠是澳洲西南角的特有種,為每個人加了個新種。



小樹叢上的吉伯特撫蜜鳥(Gilbert's Honeyeater)也是西南角的特有種。再為大家加個新種。澳洲數十種Honeyeater中有6、7種頭部黑色,後腦有一道白色條紋的種類。僅在眼周及黑色頭頸的邊緣有些微的不同。還好分布區各異,辨識上免生困擾。本種原名White-naped Honeyeater,西南的亞種拆出成獨立種。



過中午進這一小鎮,找家慣常的Bakery,每個人點自己喜歡的漢堡或三明治等果腹。食物不熟悉點得有些混換,草草過一頓。

原本打算先到Cape Leeuwin Lighthouse找種特有的鸚鵡,Louis有些不耐,嫌大家走路慢,耗掉太多時間。直接跳過一個鳥點,先吃飯再說。



往燈塔的路上,海邊及礁岩上有鷗群活動,大多數是澳洲紅嘴鷗,混在中間有隻大一號的太平洋鷗(Pacific Gull)。背黑色,黃色的大黃嘴,先端紅色,特徵很明顯。牠也是澳洲的特有種。分布在包括塔斯馬尼亞在內的沿海地區。



進燈塔是一大片的平坦台地。種上草皮,維護得平整潔淨,草坪上開了一群群的黃色菊花,賞心悅目。馬路修得筆直。路中這隻實物大小的乳牛,對著單筒望遠鏡眺望遠方,不知設計理念為何?



在燈塔進門口的草地上,有幾隻岩鸚鵡(Rock Parrot)正在找小禾草的種子吃。這棲地及覓食行為和牠名稱有些錯亂。牠是分布範圍侷限於西南海岸的特有種。數量雖然不多,但並無保育危機。身材嬌小僅20餘公分。體色主要為橄欖綠色,前額一道藍色橫紋,長相可愛討喜。 



草地旁的乾草堆上的王石龍子(King's Skink)身體碩大。超過50公分。活動於開闊的森林和荒地。也是澳洲西南角的特有種蜥蜴。有遊客在二樓出口處見到,高興的指給大家看。過去拍張照片,隨即鑽入後方亂草中。據說羅特尼斯島也有。前一天去過並未發現。



這頭乳牛塑像有些搞笑。大夥開心的湊過去拍張合照。此行全員到齊的照片還不多。這張又缺了拍照的鳥眼領隊阿國。



這個Cape Leeuwin Lighthouse位在澳洲西南角的兩洋交界處。木棧道入口有個[The Ocean Meet]的牌子。欄杆上的指標是左邊Southern Ocean右邊是Indian Ocean。在這個海角用望遠鏡掃視遠方,海面上黑壓壓全是海鳥。鳥導特別跑回車上拿單筒。也只猜出幾群信天翁和成千上萬的OO鸌。鳥導以他的豐富經驗,判斷是Indian Yellow-nosed Albatross以及Great-winged Petrel。那場面實在壯觀驚人。有船可以靠近的話那就太美了。



之後往南跑了兩個半小時車來到Pemberton。先在旅館Check in。上圖是旅館停車場入口的標示牌,看起來氣勢十足。

 16:30再出發到Big Brook Dam找鳥,天色逐漸暗下來,還是見到幾個好鳥。



左圖:下車後走進水庫的步道,一看就覺得是個鳥地方,心中雀躍充滿希望。右下:近湖邊有片沙灘,大家努力往水面搜尋。鳥導一直要找的目標就游在遠方。右上:解說牌上記載著這片Karri Forest從前伐木工作的紀錄。



全身黑黑的麝鴨(Musk Duck)游在看來也是黑黑的水面上。並不很顯眼。雄鳥嘴下長出一大片肉垂。本種善潛水,少見上陸休息,或在天空盤飛。雄鴨體型稍大,是澳洲最大的水鴨。在繁殖季節會散發出特殊的麝香味而得名。



澳西玫瑰鸚鵡(Wester Rosella)早上在國家公園裡的地上見過一次。下午又見牠停棲樹枝上。這麼漂亮的鳥總忍不住拿起相機一再地按快門。



Big Brook Dam某個角落的天光水色,雖已近黃昏仍感覺清新怡人。環繞水域的茂密森林就是所謂的Karri Forest。大家走到這個路段都自動的放慢腳步,享受這靜謐的氛圍。



阿國突然發現在按樹的低枝上乖乖停隻可愛的紫頂鸚鵡,急著要大家把握機會趕緊拍下紀錄。這是下午最振奮人心的時刻。



紫頂鸚鵡(Purple-crowned Lorikeet)是澳洲南部的特有種,身材嬌小不到20公分。數量不少,前兩天曾紀錄過。只見牠們成群飛在十數米高的天空,很像在台灣見到小雨燕的感覺。今天難得停到下方枝條,才得仔細看清楚。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