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造訪了印尼一萬七千多個島的其中六個島;比較輕鬆的是不像以往到印尼的小島都在雅加達深夜轉機,沒開始看鳥就得先熬夜。這趟在峇里島轉機,睡飽了再出門,回程還撿了隻漂亮且極度瀕危的長冠八哥(Bali Myna台灣鳥人都習慣叫牠峇里椋鳥)。
小巽他群島(Lesser Sundas)(上圖下方紅圈)是位在華萊士線的東側,由爪哇、峇里島向東延伸的一長串島嶼。與蘇拉威西及摩鹿加群島合稱Wallacea(上圖)。在印度洋東北介於婆羅洲、新幾內亞與澳洲之間。地理位置特殊,生物多樣性非常的高。18天的行程個人記錄了169種鳥,其中74個生涯鳥種,收穫可謂豐碩。
此行共搭乘了8趟飛機、2趟渡輪,由峇里島向東飛越Lomok(龍目島)、Sumbawa(松巴瓦島),首訪Sumba(松巴島)停留三天,再向東飛到Timor(帝汶),第二天轉西南小小島Rote (羅地島)過一夜再飛回Tiomr賞鳥。最後一個大島是松巴島北邊的Flores(弗羅勒斯島)逗留5天,它的西邊外海有個大名鼎鼎的Komodo(科摩多島)乘渡輪當天來回。結束小巽他的跳島之旅由峇里島轉機回台灣。
7/30(六)由桃園出發,右上:此行的小小團,都是最近常隨阿國出團的老戰友,右一的Masa是任教花蓮的美術老師,第一次同遊,扛大砲、眼睛利,拍起鳥來嚇嚇叫。左上:長榮的Hello Kity戴我們花五個半小時飛往峇厘島。左下:峇里島的機場,為世界各地不斷湧來的大量遊客,正擴見中。右下:出機場許多旅行業者,高舉名牌、拉長脖子正等著衣食父母。
落腳的Harris Hotel就在機場邊,車子塞了一陣子才到,鳥導說他通常都走路去接客人。右:旅館前門車水馬龍。左上:擠在客房中間的游泳池,好像聊備一格,沒看到多少人利用。左下:舒適的臥房。
這是'02及'04年兩度去蘇拉威西時為我們安排行程的導遊Nurlin,當年他只協助交通、食、宿事宜的導遊;現在已是一名響叮噹的鳥導,到蘇拉威西賞鳥大家都第一個就找他。小巽他群島的全陪由他介紹,他也樂得全程跟我們走一趟。出門前腳扭傷,腳踝腫了沒到機場,只在旅館門口等我們。老友見面分外高興,見到他就想起去蘇拉威西吃白斬高麗菜的笑話。
7/31(日)睡一覺隔天一早再上路。右下:峇里島的國內線Check in準備飛往賞鳥的首站-Sumba。右上:搭的是廉價航空Lion,托運行李重量斤斤計較,每人限重10公斤,全團當然超重,由全陪Poli負責解決。左上:表訂9:30的班機一再延遲,拖到11:00才起飛。沒事大家就四處閒逛拍照,跑道上隨手拍。左下:出門超過一整天了還沒開始看鳥,好不容易等到登機了,急急拎著隨身行李排隊登機。
在印尼除了雅加達,峇里島也是個重要的對外門戶,不同於大部分地區的穆斯林信仰,峇里島以信奉印度教為主。當作招牌的人物、塑像也異於印尼其他地方穆斯林的圖騰。飛機延遲有的是時間,就亂逛亂拍吧!
招牌看板拍不夠再拍人,右後是此行負全責的全程鳥導-Politarius-他是導遊出身,自學鳥類知識,這趟的幾個鳥導裡就屬他學問、見識最廣;他有一個學醫的女朋友在台灣,每年淡季都會來台灣待個個把個月。南加里曼丹人現居雅加達。
閒來和Nurlin逛商店,習慣性的看貓頭鷹的飾品。看鳥的人都知道貓頭鷹活的時候腳趾二前二後,可大多數的貓頭鷹都擺三趾在前面,藝術家顯然需要多跑野外。
機場裡有個以熱帶植物為主的小型花園,還有座椅讓人走累了休息。風格和新加坡機場的類似只是規模小了一點。
12:30才在Sumba東邊的Waingapu小小機場降落,六個客人分乘三台越野車直接飛奔一禿頂的小山頭上。屋子是Sumba的傳統造型,房中央戴個高帽子。上圖是餐館的主建築,周邊視野良好,等上菜的空檔遠遠的看了些小鳥,鳥導唸了一堆這一帶的好鳥聽聽過癮一下。左下:坡下的新建客房只三間,以後建多了賞鳥團可以住此。右下:第一個Local餐,炸魚、炸雞是主菜,有幾樣青菜都是過度風乾又纖維化,嚼勁夠就是不容易吞下。
原預計要先往東邊的Yumbu草原找隻特有三趾鶉的,班機延誤太多給誤掉了。直接西行往Lewa前進。這個尋常的路標鳥人們稱Lewa Road 51K,時約下午四點多,一場大雨還未全停。由小路走進3公里;路旁看些天天會見到的普鳥,和三隻沒預期又看不清楚的綠原雞(Green Jungle Fowl)。但好戲在天黑後的森林裡。
小松巴鷹鴞(Least Boobook)是近年才發現的特有種,鳥書上沒有牠,發現者就是當地鳥導Freddy;他很自豪說帶人看鷹鴞從沒槓龜過。現在看照片覺得很過癮,當時可是狼狽萬分;雨後潮濕黑暗的樹林裡佈滿大大小小的石灰岩塊,找貓頭鷹又不能大辣辣開燈,走來步步為艱。更難忘的是鷹鴞的下方老人家就站在螞蟻堆上,好鳥當前雙手舉著相機,不知躲螞蟻優先還是拍照優先,煎熬啊!同一個林子裡還有另一個子稍大的松巴鷹鴞(Sumba Boobook)大家也都看到了;但舉大燈的Freddy也爬了一身螞蟻,不得不關燈撤退,誰都沒拍到。
一身泥濘潮濕的夜暗森林裡,隨後又聽淑花也跳腳大叫,同樣是螞蟻上身,當晚真是精采熱鬧。最後草草在燈光下拍了糊糊的橙腳塚雉(Orange-footed Scrubfowl)8:30pm退出這讓人心驚又不得不去的火熱鳥點。還好兩個鷹鴞都KO了,Sumba的夜觀就此打住。很安慰的在森林裡200多隻爬上身的只是螞蟻而不是Chigger,否則這一路就要從頭癢到尾了。
8/1(一)清晨到Manupeu Tanaderu國家公園賞鳥,叫做國家公園,不見任何招牌或設施,只是段林相很好的公路,交通量還不小,只來個騎機車的Ranger一路跟隨,當然沒忘了收費。鳥導Freddy對Masa的大砲很感興趣,要求幫他照相留念(左上)。右下是六人團的三部越野車。Sumba的清晨氣溫滿涼的,當地人都穿上夾克。
這次到Lesser Sundas步調感覺上緩慢許多,雖然特有種比例高,但每個島都不大,鳥相對集中無需老遠東奔西跑。心情放鬆,連平常最最看不上眼,整個亞洲廣泛分布的巨嘴鴉(Large-billed Crow)也要舉舉相機打兩下。
桂紅紋翡翠(Cinnamon-banded Kingfisher)是大家心目中的漂亮特有種,名字來自前額至後腦明顯紅棕色寬帶。從背後看多了藍色和綠色,色彩更多樣漂亮;見到幾次都沒好角度從後面拍。
綠皇鳩(Green Imperial Pigeon)是熱帶亞洲闊葉林裡的常見種,先前見過不少次。但Lesser Sundas位在牠的分布邊緣,和相鄰的粉頭皇鳩(Pink-headed Imperial Pigeon)長相相近,寫下紀錄時,每每心頭蒙著一層疑惑。最後一天在科摩多島(Komodo)又見到牠,連當地鳥導都糊塗了。
松巴攝蜜鳥(Sumba Myzomela)一身紅黑很有特色的外貌,看來又很眼熟;原來牠在新幾內亞和北澳洲有個親兄弟叫紅頭攝蜜鳥(Red-headed Honeyeater),Sumba的這族群是新近分家出來的特有種。Myzomela是吸蜜鳥科中一個大屬,成員超過20種;分布從Wallaceae至澳洲東邊的南太平洋小島,絕大多數身上都以紅或黑為主調的色澤,很顯然由一個共祖分化而來。
為了找隻隱密又稀有栗背地鶇(Chestnut-backed Thrush)隨鳥導和扛單筒的阿國進林子裡追了一陣子,看得到就是拍不到。追累了在林下歇腳,這個島都是石灰岩地質,樹林不會特別密,雨季沖出來的小溪谷,坐下來休息、聊天很舒服。
順著馬路另一面的小路徑入樹林裡;林中有個小亭子是這個國家公園看到的唯一設施。轉進小路是聽到後方有八色鶇的鳴唱聲,聽起來很近大家滿懷信心。
尋聲找去果然優雅八色鶇(Elegent Pitta)就在密密的枝葉裡唱歌。距離夠近就是鏡頭前有躲不開的葉子。跟台灣的仙八色鶇很像吧!原來外表類似的這一群除了優雅八色鶇、仙八色鶇還有藍翅八色鶇、印度八色鶇和紅樹八色鶇曾一起被視為一個超種,就連鳴叫聲都是一個調調。
被視為比較難找到的特有種紅頸果鳩(Red-naped Fruit-Dove),今天運氣不錯找到了兩隻次,果然是不容易,此後就再也不露臉了。果鳩是一大群(約50種)以綠色為主配色漂亮的鳩鴿,居 住在闊葉林裡常隱密不易發現;這隻以黑白為主調的算是其中異類。
這就是所謂的Manupeu Tanaderu National Park,大多時間沿著公路找鳥,特別的幾種才深入森林裡找尋,石灰岩地的林下算是稀疏,白天走起來並不太困難。
鳳頭鵑隼(Pacific Baza)是當地最常見的猛禽;整個Sumba的制空權操控在牠和栗鳶的手裡。在視野開闊的地方抬頭看到的猛禽有八成以上是這兩種。
在這個小島(面積約台灣1/3)上,人口不到70萬,路上車輛以長途運送生活物資的大貨車為主,有錢人家及官員開轎車。一般農民養馬很普遍,路上常見當地人以馬匹當交通工具。
回住處的路上華勒西亞卷尾(Wallacean Drongo)在乾枝上大叫。一身閃亮著藍色光澤,身材、色調及尾羽的形狀跟髮冠卷尾非常相近。名字冠個Wallacean其實蘇拉威西及摩鹿加群島都沒有,是小巽他群島的地區特有種。
早上走了3公里過11:00回到落腳的客房(上圖)。設備很基本,房間裡只有床鋪,小茶几和小凳子;床太小每人一個房間。有個共用的浴廁,大水槽裝了一槽長年的用水。那種偏遠小島這條件算不錯了,我戲稱這是Sumba Hilton。左下:是餐廳及當地工作人的房間,家家都有電視,以小耳朵接收。門口掛著晾曬的衣服;第一個晚上大家一身的爛泥衣褲都請她們代洗。右下:是我們日常的飯菜,炸雞塊和炸魚是必備的;比較特別的是甚麼東西都可煮成咖哩湯還有川燙的樹薯嫩葉。
中午有兩個多小時的長午休。到對面一家村裡的雜貨店(左上)逛逛,賣的物品五花八門,塑膠製品佔一大半(下圖)。右上是家家戶戶建在院子裡的祖墳,說是好讓後代慎宗追遠,也避免後代把祖產的土地賣掉。
下午出門前房門口先來隻印尼岩吸蜜鳥(Indonesia Honeyeater)帶路。希望牠能帶我們再找幾隻好鳥,可當天下午事與願違,熱帶的午後鳥也和人一樣慵懶的休息了。
整個下午沿著早上的那3公里老路走,差不多只在逛大街,最辛苦的是Masa,一路扛著大砲(另一個400砲加單腳架Nurlin幫忙扛著)又沒啥鳥可拍。
黃昏走進一條鄉下小路,在休耕的水田裡想找隻文鳥之類的普通鳥種也不可得。
沒幾隻鳥又實在走累了路邊找個水泥矮牆坐著休息,聊聊天等著太陽西下;Freddy說這裡天暗下來以後有穩定夜鷹。
等到天黑穿過一戶農家後方的的休耕田,屋裡傳來瘋狂的狗叫聲,再前行到山邊。米氏夜鷹(Mees's Nightjar)就在田地上空盤旋,藉著強力燈光用望遠鏡還可對到焦。最後這隻停在田中的木棍上,兩個燈照著,人圍成半圈,牠悠哉的坐定只偶爾轉轉頭。這隻是個人的第5800種生涯鳥種,算是Sumba給的大禮。大家拍到手痠了才收拾回住處。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